他者王一博:当人类群星闪耀时

观云聊娱乐 2024-01-16 06:17:29

我爱新鲜也会爱陈旧

我爱梦醒也会爱梦游

我爱初春也会爱深秋

我爱青丝也会爱白头

我爱曾经失去的所有

一、关于乌镇︱付出总会有收获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王一博流量上位实力守成的秘诀是什么?打开他的资本抽屉看底牌,你会感到震惊:因为成功底层铺陈的,除了实力还是实力。正如跨年舞台《旁观者》又双叒叕爆了!爆的不仅是灯牌与人气,更是艺术段位高级。

置景、伴舞、唱功、意境、内涵,整个舞台好似乌镇戏剧节番外。都说王一博向着“文艺青年feel”狂奔,或许并没兴趣研究文学结构与哲学理论,但他忠于自我,懂得悦己。从经典中感受万物姿态,理解生命瑰丽,《万物可爱》已足够文艺。

《旁观者》舞台认证王一博的文艺可塑性,而此之前认证他的,是文艺谍战片《无名》。《无名》尾声,叶先生拾阶而上的镜头是致敬香港摄影大师何藩。这组镜头张力极强,丁达尔效应下的圣光沐浴着负重前行的人,是整个影片的气口。

作为一代摄影宗师,何藩的镜头中有悲悯、有诙谐、有烟火气,他拍的芸芸众生恰好就是时代的无名者。《无名》精准严谨的构图,高度吻合何藩的初心,把香港街巷定格为充满秩序和诗意的瞬间。程耳长于此很正常,王一博却令人惊艳!

没错,他还不是那种背影都能令观者沉思的戏骨,但这组镜头却完美传递了大师镜头下的悲悯与温情,这就是表现力!就像梁朝伟当年接住了《重庆森林》,张曼玉接住了《花样年华》,王一博接住了程耳与何藩的文艺,接住了遒健的笔力。

无论是《无名》中的王一博,还是《旁观者》舞台的王一博,他是文艺传承的青年力量。在他这里,艺术不是巨擘的走笔,是青蓝冰水的切身实践。

可遇不可求的际遇,是他遇见程耳,完成电影生涯最重要的蜕变。程耳身为低产之王,市场面前他因不屈服而孤独,但艺术圈内他却并不孑然。老友贾樟柯、小友王一博的混搭存在,时刻提醒我们: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而非价格制造者。

当年《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三峡好人》撞期,贾樟柯一句“崇拜黄金的年代,谁还会关心好人” 掀起舆论波澜,最终票房惨败面前艺术成了自说自话。票房并不是电影的度量衡,但票房压力下,文艺片的乖僻既饮鸩止渴,也并不适合程耳。

《无名》《人·鱼》均已在程耳心里创作数年且不知何时完结,王一博犹如创作催化剂。博尔赫斯组合,商业与文艺、艺术与流量契合之完美,近乎天意。

低产算不得值得艺术家自傲的标签。物以稀为贵但“少”并不一定意味“多”。电影需要质量、风味和产量平衡。电影第三条路,直白说,就是艺术与商业的利益平衡。艺术是济世方,更多时候商业却是续命药。程耳比任何人都明白平衡的意义。

讲伯乐相马有些欠精准,导与演之间并非简单“命令”与“服从”,固然“画框之内不容染指”,但程耳对演员绝非摆弄似使用。讲伯牙子期又稍嫌僭越,虽然他们之间的确是相互供给,相互索取的互动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亦师,亦友。

导演“给”演员的是导演阐述,包括规定情境、剧本结构、剧本主题、剧目节奏、体裁风格、人物关系等。但这种“给”,建立在跟演员的共识、共鸣之下。也即,导演不能强加想法给演员。演员本身不是导演的创作材料,演员的创作才是。

每个人都是独有个体,面对不同条件的演员“给”不同的东西,这就需要导演了解演员,对症下药。所以,导演的“给”不是点燃炉灶的火源,而是燃烧的炉灶里添的那根柴。演员在尽他所能之后,导演在此基础上的校正、修改、丰富、补充。

而演员得会“要”,而非等待投喂。演员要的是导演对剧目的宏观看法。当“要”和“给”相互刺激,演员能动性激发导演宏观创作时,会碰撞出创造更广袤的生成空间,这就是《无名》飞页不断的出处,也是叶先生的角色比重逐步提升的本质性。

而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程耳不负众望以《无名》捧起最佳导演金杯,王一博以“叶先生”提名最佳男配的荣耀,就是这种导与演相得益彰的认证!

二、关于得失︱人类群星闪耀时

由阿拉伯地区50多家国际媒体联合推出“人类电影的71个光辉”活动,掀起了世界级的媒体影响。其中,入选“时代表演”的堪称殿堂级演员,入围者角色也多出自教科书级电影。而如雷贯耳的名单中,一个新生代青年电影表演者赫然在目!

王一博演绎的《无名》叶先生入选时代表演!王一博主演电影《长空之王》入选时代电影!备受世界瞩目的人类电影的71个光辉,王一博独占两席!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流逝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星光闪耀的时刻。”而与影坛大前辈并列超今冠古,是电影新生代划时代的无上荣光。

随着王一博在电影领域的精进,“博尔赫斯”已超越低阶合作,从《人·鱼》采风开始携行的一路,更像是程耳在培养王一博的电影制作全局视野。同样是忠于自我,程耳已经是电影路上与风车作战的唐吉坷德,而王一博仿佛程耳的青春镜像。

王一博在艺术人生全局构建上有着充分的信念感,这才有“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博尔赫斯传奇。生命最大的力量是真诚,表演最大的力量也是真诚。王一博从低起点实现阶层突破,走进艺术和世界的视野,就凭他有绝对实力且依然真诚。

电影真正的影响范围像其他艺术一样,并无明确边界。不妨从《这就是街舞》退烧侧面观察王一博效应。没有王一博的《这街》第六季基本盘惨淡,人气热度双下滑,俨然成了没放香菜的寡味火锅。尽管如此,节目仍期待王一博惊喜出现。

毕竟,无论我们是以体育思维,艺术思维还是文化思维看《这街》,前提都是街舞被看见!I see you. I hear you. I feel you. I got you. 而作为亚文化代表,曾经不受国人待见的街舞在国内主流文化视域大出圈,正是王一博带来的超级收益。

《热烈》就是街舞与王一博的双赢!《热烈》成为文化输出典范,世界通过影片看见中国街舞。舞者王一博与演员王一博,以时代微观画像的方式重叠!

黑他的人把流量当成贬义词,不过是因为狭隘。流量可以是浮夸注水声势虚张,也可以是logo风尚与商业触达;可以是被制造、被表达、被消费、被物化,也可以是人气、趋势、传播和民心所向。五年了,王一博依然冠绝内娱,就是答案。

须知,“人类电影的71个光辉”活动中,王一博的入选理由不仅提及电影本身:“中国演员王一博把各种人生气质融合为一体,完美地演出电影中的多个经典场景。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甚至,同时意外提及了街舞。

“他是2020年代亚洲最有影响力的街舞灵魂,是街舞进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周期街舞在亚洲的最佳推动者。王一博在可预见时间内被认为是2020年代亚洲最有影响力演员”。面对掷地有声的预判,你听见什么?我听见“帝国需要青年”!

不得不提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遗憾。王一博不差这个奖但他配得上这个奖。真金不怕火炼,对艺术的真心无惧考验。即便挂着各种各样的头衔,有着各种各样的身份,他依然是真实的普通人。在荣誉面前他一直保持着可贵的清醒。

年轻就不能优异吗?显然不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流量、年轻、俊美,都不是罪,有罪的是诋毁与污蔑。是房张流毒的黑公关、制杖粉与伪影视博主。

夏雨凭《阳光灿烂的日子》夺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帝,20岁;

姜文以《芙蓉镇》,荣膺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24岁;

梁家辉靠《垂帘听政》,拿下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25岁;

刘烨因为《美人草》,获封中国电影金鸡奖影帝,26岁;

如果有人敢diss他们捧起奖杯时太年轻,那秀兰·邓波儿捧起奥斯卡小金人时,芳龄7岁!

影坛曾经不以年龄为由抹煞功绩,为行业薪火相传托起年轻翅膀。戏骨当年也是鲜肉,也赶过各自的风口。鲜肉也可以艺高胆大,接过戏骨的衣钵。拳有南北,国有南北?青蓝同辉方弘歌不辍。都很好,那么在夕阳与朝阳之间,我选朝阳。

三、关于成长︱真诚是永恒的歌

好在,金鸡班底的《人·鱼》弥补了遗憾!程耳和王一博二搭当然是高度认可。有人将博尔赫斯的投缘,类比于贾樟柯和赵涛又或是王家卫与梁朝伟,称王一博为程耳缪斯。没错,艺术家的缪斯情结是真实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修成正果!

歌德说过,“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着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真正的艺术创作,每次都是一次自我升华。这升华,同时属于导与演。

一点就透的演员和循循善诱的导演,高可塑性演员和作者性导演,可想见那旁若无人、自成天地的创作氛围。程耳成全了王一博,也同时成全自己。

无论程耳还是王一博的采访都表露,若无导与演就作品的价值讨论、言语碰撞、精神激荡及惺惺相惜,《无名》不会如此动人。那么有理由相信,就像《天天向上》是“人间大学”,那《人·鱼》必然是王一博的“大师课”,“一对一”亲授哟。

对王一博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鱼》在与程耳合作中不断成长。当然也有人对王一博的选择提出质疑,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更受市场认可的是能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片,担心王一博专注于文艺片,会不会在95生票房竞争中掉队。

这担心,显然有些多余!莫言在《生死疲劳》中说,“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它们教会了我思考。”学习不是一张潦草的文凭,滋养灵魂与前途无关、与他人无关。

王一博作为备受瞩目的演员,有着庞大粉丝群体的稳定支持。《无名》《长空之王》《热烈》表现稳定、波动不大,明确其票房加成效应。当年金鹰奖,他以人气捧起“最受观众喜欢的男演员奖”,三年来他兑现颁奖词,用实力让粉丝变成真观众。

他正踏上电影新征程,与程耳合作给他带来更广阔空间,而粉丝和路人缘也为他提供坚实后盾。“人都会死,却不见得都活过。”人生是丰富还是单调,是深邃还是浅薄,是乏味还是生动,关键还是在自己。于人生,王一博拥有充分自主权。

高境界生命降生人间,也必须遵守低阶层次规则,这大概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人类要在娑婆世界堪忍,才能求得证果。王一博的心性是很高的,但或许命运觉得尚且不够,于是用各种方法助他磨去生命杂质,不断提纯。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这世界的确有时很糟糕,但不妨碍我们自己想变得更好。人生如旷野,从来不是轨道,不跟别人比较,只要你好好的做自己。

于产业而言,电影要在经济大背景下提升长期胜率,只有两种对策:一是升维与降维打击,僭越规范;二是增长出第二曲线,冒犯常识。《人·鱼》或是信号,程耳代表艺术家揭示僭越规范的力量,王一博代表生力军展示冒犯常识的魅力。

王一博并不是秒变电影香饽饽,从来没有什么开挂,只有厚积薄发。被排片遗忘的角落《无名》杀出9.31亿血路,《长空》以边缘化排片完成8.5亿极限探索,《热烈》更是在排挤压榨中拼到9.13亿。奋斗者最可贵的,是懂得延迟满足。

上帝从不玩掷骰子游戏,结果总有其必然性!有自视清高者,视娱乐圈如魑魅魍魉。看不上人文凭不高,又看不惯人流量不低。一个loser,拼命揶揄讪笑winner。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不得不承认:红了五年的王一博,身上有点东西。

五年是偶像人气周期,也是演员成长关隘。靠流量的红利已散尽,靠演技的段位正发育。色厉内荏者强弩之末,表里如一者恰醇熟。我们相信中国叙事终将承载起中国电影的审美意蕴与内核。正是基于这个意义,蹚过黑水的人完成涅槃。

电影成全了王一博。何止国内,世界影坛也许久没有SuperStar。内娱和世界都需要惊为天人的顶级星光,以适应全球电影业产业水平提升与竞争!

0 阅读:4

观云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