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蛇年春晚,岳云鹏和搭档孙越带来相声《我们一起说相声》,这也是他第八次登上春晚。在节目中,岳云鹏现场向观众寻求建议,有观众提出“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结果,该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达到惊人的2.6亿。
为什么“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能够冲上热搜第一?在我看来,不是说观众对岳云鹏可能不再上春晚万分担心,而更有可能是太多的观众对于这样的看法表示认同。
作为郭德纲德云社的“骨干”成员,岳云鹏最初出道的时候,客观地说,还是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的,所以,他才能一度走红。但是,随着上春晚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因为春晚的基调与风格的悄然变化,变得越来越正经,越来越严肃,春晚上的岳云鹏给人的感觉越来越糟糕:更多的情况下,他也就是拿搭档孙越开心而已;至于其相声,则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泛善可陈。
举例说今年岳云鹏的相声《我们一起说相声》吧,可谓无聊至极,贫乏至极——这相声到底说了点什么,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记得;就我来说,我记得的也就是开场之时他忽然说他忘了一样重要的道具没带,说不了相声了,急着要回去拿。他到底忘了什么道具?观众的掌声。而这无疑是在咯吱观众。再就是节目中,现场另有观众建议他换搭档。
对无数不太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观众来说,或许会以为岳云鹏此举是灵机一动,属于“临时起意”,但是,因为我曾经参加过某省电视台的一挡谈话节目的制作,所以,我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更有可能的是预设的程序。至于观众“建议岳云鹏别上春晚”与“换搭档”,则应该是岳云鹏的相声里原来就有的“噱头”——用来赚取观众掌声的噱头;为什么?因为即便是在看似应该十分开放、随意的谈话节目中,事实上不只是嘉宾们谈话的主题有规定,而且谈话的内容、谈话时间的长短,乃至观众鼓掌的时机,都完全在导演们掌控中。
至于春晚,则肯定更是如此,亦即无论是总时间的长度还是某个单个节目的长度,事实上都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所以,像岳云鹏孙越的相声,自然“一切尽在掌握”,提出类似的问题更多在设计与规划中,而不太可能随意而为。
当然,对于观众提出的“岳云鹏别上春晚”的“建议”,我以为真的很有积极意义:鉴于岳云鹏过去8次上春晚,总体而言其舞台效果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如果他真的能够退出春晚,或许是对春晚的一大贡献——尽管说眼下的春晚受关注或者说受欢迎的程度,也有王小二过年的意味,但是,与岳云鹏孙越的相声相比,还是要稍强那么一丁点。
话说到这里,我们该回顾一下什么是相声的问题了。对于这个,如果我们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也许不太那么容易,但是,这是一种与语言相关的表演艺术,是以语言来愉悦观众,给人以“笑”的享受的语言艺术,这肯定没错。然而,仅仅凭借语言不足以赢得观众的笑声,所以,咯吱观众,过多地拿搭档开涮的相声,显而易见是非常失败的相声。非常不幸的是,岳云鹏孙越的相声,似乎恰恰就是这样的类型。
因此,今天的岳云鹏如果真的不上春晚,对于春晚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而不是负面的。或者说,他不上春晚对春晚的整体水平没啥影响。
如果不上春晚,那岳云鹏该做些什么?这是我们的有一个猜想:或许他可以去做“锅圈”一类食品的广告——眼下岳云鹏为锅圈做的广告,在电视屏幕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虽然他做这样的广告,在我看来,也仅仅乎靠挤眉弄眼与他那胖乎乎的脑袋作为卖点,但无论如何,比他在春晚上公然向观众索要掌声与硬生生地咯吱观众,还是稍稍要自然一些、好看一些。
有报道说,岳云鹏每次参加春晚的节目都需要准备一年。这也就是说,一旦他下了春晚的舞台后,就开始为下一年的相声写稿子了。为一个作品竟然需要如此辛苦地经营,真的让人十分感动。然而,而不过短短十来分钟的表演,竟要准备一年,最后的结果又竟然是这样,我们在为之感动的同时,又不能不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