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一生只娶1位老婆,却发明1种物品,如今全世界人每天都用

晨露微光轻舞 2025-03-20 15:51:34

在1629年,也就是崇祯皇帝在位的第二年,李自成参加了反抗朝廷的农民起义军。他打起仗来特别勇猛,而且脑子灵光,想出了个“分头行动,四路一起攻打”的法子,这让原来的闯王高迎祥很看重他。后来高迎祥不幸战死,李自成就自己当上了闯王,带着起义军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从历史必定要往前走的角度看,李自成发动起义反抗其实是躲不掉的。就算领头的人不是李自成,也肯定会有别的农民站出来反抗。很少有人意识到,大明福王朱常洵,这位体重达三百斤的王爷,在起义反抗中,竟然惨遭李自成用铁锅烹煮了。关于这事儿,历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李自成到底是做了些残忍的事,还是为了正义而战呢?【大明福王朱常洵】说到大明王朝的福王朱常洵,就不得不聊聊围绕他所发生的“皇位继承大战”。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孩子,他的妈是明神宗特别疼爱的郑贵妃。因为特别喜欢这对母子,明神宗还动过念头,想把原来的太子废掉,让朱常洵来当。

但凡懂点历史的人心里都明白,古人对嫡长子继承这事儿看得多重。要是明神宗真这么干了,给国家带来的麻烦和祸患,那可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因此,众多官员大臣团结起来表示不满,跟明神宗较劲长达十五年。这件事,算是明朝万历年间政治斗争里最扑朔迷离的一回了。这次事情闹得大,明朝的大臣头头换了四个,连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也被辞退了三百多人。

很多人或许会琢磨,皇上爱咋定就咋定呗,听话不就行了?但话说回来,大臣们之前对皇太子下的那些功夫,难道就这么打水漂了?再说了,从古至今,有哪位皇上会在大家都支持太子的时候,偏偏要废掉年长的太子,立个年幼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幸亏大家一直都没放弃,拼到最后,大臣们总算是赢了。明神宗后来拍板,让大儿子朱常洛做了太子,三儿子朱常洵则被封为了福王。国本风波总算是平息了,可好多大臣好像都没意识到,这么多年的政治争斗,加上里里外外的各种麻烦事儿一起涌来,明王朝已经没有以前的本事去对付以后可能出现的难题了。

那福王朱常洵到了洛阳封地后咋样了呢?他整天就泡在美酒美女堆里,不干别的,就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医学历史研究者忍不住感叹,要是他真做了皇上,明朝可能早就玩完了,比实际灭亡的时间还要早上那么一阵子。朱常洵整天沉迷于玩乐享受,体重很快就飙升到了300多斤。可就算这样,他还不知足,家里已经堆满金银财宝,却还是要不断剥削老百姓的钱财。洛阳城周边的老百姓,心里头有气但都不敢说出来。【自掘坟墓】到了1641年,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进了洛阳城,他们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朱常洵算账。因为城里到处都是起义军,朱常洵只好带着家人和一大堆金银财宝,躲到了城外的一座破庙里,想躲起来不被发现。

洛阳城就这么点儿大,那座破破烂烂的小庙哪能一直藏得住人?没多久,朱常洵就被起义军逮个正着,直接给带到了李自成面前。瞧着那胖嘟嘟的王爷,李自成气呼呼地说:你身为个大官,平时捞好处、欺负老百姓也就不提了,可这都闹饥荒了,你咋还不肯拿出点粮食来帮帮大家呢。

那时候,明朝的兵部尚书吕维祺因为打土匪没打好,就回家养老了。他不仅自己好几次打开粮仓救济老百姓,还老催着朱常洵也拿点粮食出来帮帮受灾的人,但朱常洵压根儿就没把这事儿当事儿。得知这件事的真相后,原本打算放走吕维祺的起义军将领们改变了主意,但吕维祺却坚持说“不能失去气节”,于是他在洛阳城的周公庙里选择了自杀。有些人明明该受惩罚却还活着,而有些无辜之人却为了正义挺身而出,英勇牺牲,从这就能看出,当时的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心里头那股火有多大。

看着朱常洵结结巴巴,半天讲不出个道理,光顾着求自己饶命,李自成心里真是恼火极了。瞧着那胖乎乎的王爷,我脑子一转,让手下人给他洗个澡,再从后院牵来几头鹿杀了,跟福王一块儿丢进大锅里炖,还给这锅东西起了个名儿,叫“福鹿大餐”。老百姓中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说起义军将士们在喝酒欢庆时,福王朱常洵那肥胖的身体正被放在大锅里煮得翻滚。

明朝的最后消失,让挺多历史研究者都感觉挺遗憾的。当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部敌人环伺,再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祸乱一股脑儿地袭来,王朝的崩溃就成了谁也挡不住的事儿。要是那时候,像福王朱常洵那样光占着位子不干事的人能少一些,或许国家的发展就会是另外一副好模样了。可这事儿,现在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