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仙得道
宋代有一道人名为王乐仙,有人说他是潭州人。起初,他也是个胸怀壮志的举子,一心想着通过科举光宗耀祖,于是奔赴礼部参加考试。然而命运弄人,一次落第后,他心灰意冷,毅然裂冠弃俗,跟随太一宫的王道录修习胎养之术。这一年多来,他勤勤恳恳,从未有过懈怠。
王道录见他如此诚心,将王乐仙叫到跟前对他说:“我并非你的师父,相州天庆观的李先生才是你的师父。你拿着我的书信去拜访他,定能有所收获。”王乐仙得了书信,马不停蹄地赶到汤阴寻找李先生。可找了许久,却毫无踪迹。

一日,他坐在观门,有个老道士瞧见他,便招呼他过来,说道:“你要找李先生,去市口茶肆中等候便是。”王乐仙依言前往,果然见到一个赤目蓬首之人,携着瓶子前来煮茶。他赶忙作揖,喊道:“李先生!”那李先生佯装惊讶,问道:“你是何人?”王乐仙赶忙从怀中掏出王道录的书信呈上。李先生微笑着说:“王老道真是爱管闲事!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三日后黎明,在观门等我。”
三日后鸡鸣时分,王乐仙早早坐在观门等候。不久,李先生来了,用手撩起头发,双目煜煜如岩电般慑人。他拉着王乐仙进入观中,说道:“你一心求道,为何却烧制假银?”王乐仙羞愧地承认,只是为了防备穷困潦倒、无处求助之时所用,而且自己用的是干水银法,并非像世人那样用点铜之术来误人子弟。李先生从怀中掏出一小锭银子,说:“用这个换你烧制的假银,如何?”
王乐仙拿出假银,那形状和重量竟与李先生所给的无异。李先生让他取来油铛,将假银投入烹煮,不一会儿,假银便粉碎还原。李先生说:“这岂不是误人子弟!”王乐仙悔愧不已,谢罪许久。李先生勉励他道:“知道你不会胡乱使用,只是想让你明白这术法对你并无益处。我要回去了,日后再与你详谈。”可第二天王乐仙再去寻访,主人说李先生早已结账离去,不知去向。

王乐仙寻了几日无果,便西游党山,寄住在一座僧舍。主僧好客,便留他住了旬日。这主僧还精通壬通之术,每日清晨必定焚香转式,占卜一日之事。一日,主僧对王乐仙说:“今日会有大贵人临门,即便不是贵人,也会有非常之士来访。咱们一同等候。”还吩咐徒弟打扫房间以待贵客。
到了傍晚,也不见有贵达之人前来。忽见远处林下有一举子,带着个瘦弱小童,背着书箧竹笥而来。主僧揣测道:“我所占卜的贵人,莫非就是这举子日后会有非凡之兆?再占一卦验证。”占完卦后,主僧喜跃而出,对王乐仙说:“贵人就是此人。”于是两人迎到门口,将举子请进客室,交谈许久。举子自称姓蔡,曾考过进士。
主僧请他用餐,蔡举子说:“我行李中也有薄餐。二位在山中已久,若不讲究荤素,可一同享用。”说着便叫人点上蜡烛,摆好宴席。他让小童从竹笥中取出数种果实,皆是远方珍奇新鲜之物。倒出酒来,王乐仙一尝,竟是潭州公厨的十香酒。酒过三巡,竹笥中又取出三大煎鲑,鱼还未冷;再斟酒时,又拿出三肉饼,如同刚出炉一般。其余菜品,烧羊鹅炙,皆如公侯家的珍馐,随手从竹笥中取出。众人谈笑至夜半才罢。王乐仙和主僧都十分惊异,却不敢询问这些食物从何而来。

蔡举子说他也在此等候一位罢官的亲知,会与二人多相处几日。日子一天天过去,蔡举子也问及养炼之事。王乐仙心中暗喜,觉得他或许是有道之人。
到了晚上,主僧与仆从都已熟睡,王乐仙点燃香,上前拜请蔡举子说出身份,以先生之礼相待,还哀恳道自己放弃科举求道,至今未有遇合,愿蔡举子怜悯相助。蔡举子徐徐笑道:“我乃南岳蔡真人。早知你一心求道已久,正等与你详加勘问。”王乐仙稽首感谢他的接纳。
次日傍晚,王乐仙又敲门等候。忽见一个高大之人,膝盖与屋檐齐平,却看不清面目,声音极为严厉,说道:“仙童万福。”还投下一张白纸在蔡举子面前。蔡举子拿给王乐仙看,说:“与你的勘问有结果了。”纸上写着:“某于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捡蓬莱谪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某人供呈。”蔡举子对王乐仙说:“你不必担忧。”接着便传授他内丹真诀。数日后,蔡举子告别而去,说:“你有不解之处,只需焚香向我请教,我自会告知你。”

后来,王乐仙听说通直郎章子才从九江弃官,迁居钱塘金地山,会行符水救人疾苦,外丹也已炼成,便南游拜访他。夜里谈及蔡真人事,王乐仙拿出所授白纸给章子才看。章子才一看供呈人姓名,竟是他法箓中的六丁名字。他便在炉中燃起炭火,将纸投入,炭烧尽了,纸上的字却完好如初。二人都十分惊异,章子才还恳请王乐仙留下这纸收藏在家中。
王乐仙离开后,便不知所踪,有人传言他已解化。章子才过了几年也去世了。下葬那晚,有个道人不说姓名,前来护葬,还留下物品资助章子才的儿子。有人怀疑这道人便是王乐仙。
杨醇叟道术
余杭有个沈野,字醇仲,是个精明能算计的读书人。他爱收藏字画,眼光独到。有一回在钱塘碰上个叫杨希孟的道士,号醇叟,这人爽朗健谈,沈野就邀他同住客栈。沈野常品评人物,却不知杨道士才是个真正的相面高手。

当时蔡京被贬在西湖赋闲,天天派人请杨道士去聊天。有天杨道士晚归,沈野说:"我看那蔡京骨气不凡,将来必贵,但绝做不了宰相。"杨道士慢悠悠道:"你眼力还浅。这人就像块完美无瑕的玉石,全身上下没一处不妥帖。他命里注定要做二十年太平宰相,只是结局不太好说啊。"
杨道士善吹铁笛,那笛子比寻常竹笛粗大,酒酣时总要吹上一曲,听的人无不叫绝。一日两人在妓院喝酒,月光皎洁如昼,可铁笛却没带。有客人举杯叹道:"今夜月色甚美,酒也喝得尽兴,只可惜听不到笛声。"杨道士笑道:"待我去取。"其实并没人去取。又喝了几巡,他突然从袖中取出铁笛,吹了数曲,满座宾客都惊问笛子从何而来。杨道士这才说:"小法术罢了。我身边有吏鬼听用,让他们取东西,千里之外也能立刻拿来,只是不能让他们偷窃。你想学这法术,我可以教,但还有关乎性命的要紧事,你倒不问?"
沈野这才惊觉杨道士非同寻常,选了吉日焚香跪拜,求学法术。杨道士说:"学这法术得先断欲,你若真想学,得先在天尊像前发誓。"沈野和一个阚姓朋友一同发誓学艺。不想那阚某不到百日就破了戒,当夜梦见在天尊像前挨杖,早晨起来背上生了毒疮,没几天就死了。

后来杨道士说要出门,沈野问他去哪,杨道士说:"我先去淮南,你若北上路过楚地,记得去紫极宫找我。八月十五日为约,迟了就找不着我了。"杨道士走后,沈野因事耽搁,赶到楚地已是九月初。他直奔紫极宫打听,却无人知晓。绕到殿角,见个老道士在打盹,便作揖询问。老道士惊醒,反问:"你和杨希孟在哪约会,约定哪天?"沈野如实告知,老道士叹道:"杨真人是奇人啊!可惜你迟了十天。他八月十五日在此无疾而终,临走前焚香打坐,对众道士说:'我该走了,此行学道还没学完,以后还得再来一趟。'说完长啸一声,坐化而去。如今尸身还停在东城呢。"
沈野当下在观里设了灵位,哭拜一番才离开。他后来也没能把杨道士传授的法术学全,终究只是个普通读书人。
修仙学道须有缘份![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