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姑寨萧志遇蛇奇遇
宋代沧州泥姑寨,地理位置独特。它沿着塘泺能抵达界河,与北寨遥遥相望。若从乾宁军穿过泺水前往,仅有一条小径。每年春初,大地复苏,蛰虫出洞,塘路之上群蛇横行,那些负责递送公文的人着实苦不堪言。
寨中有个叫萧志的士卒,性格率真质朴,同寨的人常常拿他开玩笑、捉弄他。这一天,萧志接到任务,要送檄文到郡里。他顺着小径前行,却见一条大蛇横卧在路上,蛇头如瓮一般巨大,两只眼睛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萧志胆子小,哪里敢上前,无奈之下,只好到旁边的铺子买了一壶酒,喝着酒打发时间,不知不觉竟醉倒在铺子里。

有别的士卒路经此地,也看到了那条大蛇,仗着人多势众,合力用利刃杀死了大蛇,将其做成肉干,装满了好几个瓦罐,送到萧志醉倒的酒铺里。萧志醉醒后,闻到阵阵肉香,便询问肉是从哪里来的。铺里的伙计哄骗他说:“夜里到海里捕鱼,捕到一条大鱼,正打算一起煮成鱼汤吃呢。”萧志哪还等得及做鱼汤,直接拿了几块肉干,到火上烤着吃,只觉得美味至极。
从郡里回来后,萧志还惦记着那美味的肉,便来到酒铺要了剩下的肉块。他把剩下的肉拿回去,连着吃了好几天才吃完,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蛇肉。
没想到自从吃了蛇肉之后,萧志再也闻不得食物的气味。而且,他感觉背和脊梁之间又肿又痒,痒得实在难以忍受,时不时就到树上蹭痒。后来,背上的疮破了,从中涌出无数细小的虱子。

有个叫陆靖的士卒正好与萧志住在一处,他为人心善,以为萧志得了急症,便帮忙一起捉剩下的虱子,前前后后竟然捉出了好几斗。奇怪的是,虱子捉完后,痒止住了,疮也慢慢愈合了。
有一天,萧志在树阴下休息,看到泺水中有一群鹤雏在嬉戏玩耍。他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要把鹤雏抓来。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自己的身子竟然一下子到了鹤的旁边,他顺手就揽住鹤雏回来了。他又抬头看到树尖的鹤巢,心想爬上树去把鹤巢也取下来,念头刚起,身子已经到了树梢。
寨里的士卒看到这一幕,都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说:“这人偶然间吃了有灵气的东西,把身体里的尸虫都排出来了,所以身轻如燕,这是成了地仙啊!”

萧志见自己有了这般神奇的能力,便索性逃离了兵籍,从此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只留下一段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在泥姑寨流传。
神药传奇
在古老的年代,有一位姓余的家族兄长,名为次翁。此人本生活平静,却不想鼻子间突然生出一个瘤子。这瘤子初时还小,可眼见着一天天长大,到后来竟如含桃般大小。次翁心中忧惧不已,生怕这瘤子继续疯长,毁了自己的容貌不说,更怕会危及性命。
为了治好这瘤子,次翁四处求医问药,寻遍了各种偏方、秘方,访遍了远近有名的郎中。可这瘤子却仿佛生了根一般,任凭他用了百种方法,依旧顽固地长在鼻子上,丝毫不肯消退。

一日,次翁踏上了前往襄阳的旅途。他心中烦闷,便想着换个环境,或许能让自己的心情好些。在襄阳的一家客邸中,次翁遇到了一位道人。这道人鹤发童颜,眼神中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他嗜酒如命,每日都要饮上几杯。次翁与他偶然相遇后,竟颇为投缘,两人日日相伴,谈天说地,饮酒作乐。
时光匆匆,道人在襄阳的日子到了尽头,他准备离开此地。离别之际,道人解下身上的衣物,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瓢。这小瓢仅有枣子般大小,模样精致。道人轻轻一倾,从瓢中倒出三粒如粟米般大小的药粒。他将药粒递给次翁,认真地说道:“你在夜里用针刺破瘤根,把这药粒放入针穴之中,明日这瘤子自会掉落。另外两粒药你留着,日后可用来救治奇疾。”

次翁半信半疑,但想着自己多方治疗都不见效,不妨死马当作活马医。于是,到了夜里,他依照道人的嘱咐,取来针小心翼翼地剔开瘤根,将药粒放入其中。
到了夜半时分,次翁只觉鼻子处有异样之感,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瘤根处缓缓转动。他心中又惊又喜,却不敢乱动,只能静静地等待。终于,熬到了天亮。次翁伸手去摸鼻子上的瘤子,却发现那瘤子已然消失不见。他赶忙取来镜子一照,只见鼻子处光滑如初,连一点瘢痕都没有留下。
次翁对道人的神药大为惊叹,心中对道人更是敬佩不已。他将剩下的两粒药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生怕被别人知晓。
过了一段时间,次翁的女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不小心摔倒,磕掉了一颗牙齿。此后,这颗牙齿一直没有长出来。次翁心疼女儿,忽然想起了道人留下的神药。他取出一粒药,放入女儿的齿根处。一夜过去,女儿的牙齿竟然长平了,就好像从未磕掉过一样。

又有一次,次翁将一两水银放在铁锅里面,怀着好奇的心情,他取出最后一粒神药投入其中。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水银竟瞬间化为了紫金。此时,次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神药竟是神仙所炼的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