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F35发动机数据造假?咱们可千万别自嗨过头了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5-02-21 16:40:46

有个事儿,感觉挺不可思议的,说的是美国 F119 和 F135 航空发动机数据造假,原来他们所标称的超过 10 的推重比,根本就达不到。F119 也就是装备在 F22 上的发动机的推重比只有 7,而 F135,也就是装备在 F35 战机上的航发推 [“推动比” 改为 “推重比”] 重比则更低,只有 6.7。当这个数据在网上疯传之后,我们的军迷敏锐的发觉到,原来早在我们的涡扇 10 定型的时候,我们的航发先进程度就超过美国了。

说真的,我看到各种自嗨的文章之后,总感觉哪里不对。要知道,我们的涡扇 10 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款国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其综合性能尚不及俄罗斯的 AL31F,属于入门级别的装备。其追赶的对象,最多也就是俄罗斯的 AL31F 和美国的 F110,也就是 F15/16 上面装备的发动机,怎么可能超过美国五代机上面装备的航空发动机呢?

当我产生这种怀疑的时候,我就想办法去找寻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着网络上的思路,我们互联网上说什么,就连维基百科都将 F119 的推 [“推动比” 改为 “推重比”] 重比数据修改了。后来经过发掘的深入,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能够在我们家嗨这么厉害的原因了。

不可否认,F119 装在 F22 上之后,确实推重比下降了。F22 的升力系数也确实不如我们的歼 20。我们之前总是拿 F22 的旱地拔葱跟歼 20 的旱地拔葱做对比。从两者的表现来看,升力系数更好的歼 20 的表现,依然不如 F22。网友们戏称歼 20 的旱地拔葱为动力不够,激动 来凑。但是一个火星出现了,美国突然爆出所谓的 F22 航发数据造假,我们马上就嗨起来,说什么早在几十年前我们就超过了美国。想想这种事儿,也确实怪可笑的。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美国的战机航发的数据没有造假?是美国人故意放出的烟幕弹?难道维基百科的修改不可信吗?

经过深入的挖掘,我才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真相。原来美国所宣称的 F119 的推重比为10 ,说的是在海平面状态下,在航发测试台上测试的数据。并不是装在飞机上的数据。装在飞机上之后,发动机不但会加重,而且还会因为进气出气不顺畅,出现推力效率下降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在静止的实验平台上,发动机吸气顺畅,不用考虑飞机进气道的设计阻挡了多少空气的进入,而且尾喷口也没有安装矢量推力装置。这就导致发动机推力得到了完全的发挥,所以才得出如此推 重比超过 10 的数据的。

但是发动机装在飞机上之后,因为隐身的需要,进气道必须设计成 F22 那种曲曲折折的进气道,或者 F35 那种 DSI 进气道,此外呢,发动机的尾喷口,还要加上可以转动的矢量装置。如此一来,不但发动机进气量变小了,而且发动机的整体重量也加重了。加之尾喷口隐身设计的需要,发动机尾气也是需要处理的。一套操作算下来,发动机的功率衰减了 30%。

军迷稍微有点常识的,应该都能明白我上面说的是什么意思吧?发动机在装到飞机上之后,发动机的推力,跟飞机重量的比,也就是整机推重比,才是反映战机综合性能的衡量要素,而不是发动机处在静止的实验平台上的数据。至于说到维基百科上的数据修改,其实是在不同状态下的各种数据都有罗列,我们只不过为了口嗨,有心者将最不好看的数据给拿出来了而已。如果这样就说我们早在 20 年前,航发就超过美国了,岂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实际的数据是,F22 战机的整机推重比在 1.25 到 1.37 之间。也就是在飞机标准飞行姿态下或者满油满弹姿态下,发动机从巡航到加力状态下,不同情况下的推重比。也就是说,两台 F119 发动机赋予 F22 整机的推重比。

咱们的歼 - 20 在不同发动机配置下,整机推重比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装备 AL-31 发动机:AL-31F 发动机最大推力不足 13 吨,歼 - 20 在标准空战模式下,半油量 5 吨,内置弹舱挂载 6 枚 PL-15 空空导弹以及 2 枚 PL-10 格斗弹,空战重量为 23.4 吨,两台发动机总推力 26 吨左右,推重比约为 1.11。

装备涡扇 - 10C 发动机:涡扇 - 10C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 14.5 吨,两台发动机总推力 29 吨,此时歼 - 20 推重比约为 1.24。

装备涡扇 - 15 发动机:涡扇 - 15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 18.5 吨,两台涡扇 - 15 发动机整体推力为 37 吨,在标准空战重量 23.4 吨的情况下,推重比为 1.58。

从以上的数据看,歼 20 在气动优势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装备涡扇 15 后,才算真正的超越 F22 战机。相信这里大家也就清楚了所谓美军航空发动机造假到底怎么回事儿了吧?

有时候,承认差距,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连普通军迷都知道,歼 10 战机跟美国 F16 战机战场遭遇,歼 10 战机可以利用鸭翼气 [“动” 误写为 “动”] 动优势,在最初的时间里获得机动优势,一旦陷入狗斗,歼 10 的机动能力是不如 F16 的。我想请问大家,我们的歼 10 配装的涡扇 10 发动机什么时候研发成功的?最早也不早于 2005 年吧?F16 配装的发动机呢?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完成的。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内,咱们跟美国根本就比不上。

科技研发尤其是基础材料叠加科技的军工技术领域,根本就没有什么弯道超车一说,任何国家想要突破技术瓶颈,都要老老实实地将学习曲线走完,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懈怠而超越。很显然,我们的军迷,这次自嗨的真的有点过度了。

涡扇 15,算是我们跟世界先进水准的一次追赶。只不过我们比美国晚了十几年罢了。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进步了,在这之前,中美之间的航发差距,是一代人,两代人还是五十年,有人说的准吗?还有一点,我们的航发综合技术水平超越了俄罗斯,这是得到公认的。之所以能够超越,是因为我们引进了英国人的研发思路和质量管理办法,而罗罗公司的先进理念,是通过斯贝发动机的引进传入我国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中国的先进航发,还是美国的先进航发,都是基于美国 56 核心机发展而来。美国很显然,走得更快。现在人家的变循环发动机 X100 已经完成了,我们才刚刚完成涡扇 15,依然存在一代的差距。所以奉劝各位,以后别再嗨过头了,有时候这样嗨,人家会将我们当傻子一样看。

当然了,中国军工取得的进步,也是罕见的,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造假而自大,但是也不用因为别人的先进而妄自菲薄。从军力发展,军工科技的研发以及科研人员的努力程度上看,我们远远走在美国前面。

美国在完成 F35 研发之后多少年了,到现在还没看到六代机的影子。而我们的六代机已经在试飞了。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发展的速度明显超过美国军工。

其实我之前就专门就军工科技的发展速度发表过相关的看法。美国军工发展的速度,1991 年是个转折点。在这之前,每隔十几年,美国的武器装备在技术上就会进步一代。但是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军工科技的进步明显放慢了。可能人家武器库里的技术储备,即便是打着手电筒也找不到对手的原因,也可能是美国觉得敌人消失了的原因。所以冷战后的三十多年里,美国除了完成冷战时期就开始研制的 F22 外,也就拿出了一个 F35 战机而已。

海军和陆军则因为鲜有成果,三十年来除了点错科技树的濒海战斗舰和失败的朱姆沃尔特驱逐舰,美国海军和陆军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当下,军工科技的储备上,我们在战机的研发上超越了美国,海军先进军舰的研发以及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上都超过了美军。至于其他的领域,则跟美国基本持平,或者美军稍微领先的程度。

落后的地方包括核潜艇,战略导弹,隐身性能出众的反舰导弹还有武装直升机。不过落后的这些领域,中美之间的设计理念开始分化,我们也有很多我们能够拿得出手的特色装备,所以也不能说我们就落后美军了。整体而言,在我看来,中美军工科技美国稍稍领先,中国在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存量军力上,美国领先,军工生产能力上,中国又压过美国一头。军事潜力上,两国大约也就在伯仲之间,还没有到一方完全碾压另外一方的程度。

此外,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在装备科技上,都不存在完全碾压对手一代的技术。美国目前看,依然在延续其之前拖拖拉拉的毛病,进步速度并不快。此外,随着川普的战略收缩,美军的军费,或将成为被砍掉的最多的部门。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军工科技的研发投入,大约再有个十年,中国军工科技就能完成对美国的彻底超越了吧!

0 阅读:2

春迟嫣韵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