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乌双方在沙特利雅得展开第二轮和谈、泽连斯基称对话“非常有益”时,欧洲多国却陷入另一种焦虑:若俄乌停火协议达成,俄罗斯的“枪口”是否会转向波罗的海?近期,西方专家抛出一则“预言”——俄军或在今年9月借俄白联合军演之机,突袭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甚至以保护侨民为由试探北约防线。这一猜测看似离奇,却折射出欧洲小国对地缘格局的深层不安。
西方分析的核心依据,是今年9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计划举行的联合军演。这场演习预计投入1.3万名士兵及大量重型装备,规模远超常规。部分专家认为,俄军可能借演习名义完成兵力集结,随后对波罗的海三国发动“闪电战”。这一推测并非毫无历史参照: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俄军正是以演习为掩护,迅速控制战略要地。不过,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北约成员国,若遭攻击将触发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俄方此举风险极高。
另一种假设则指向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该岛拥有独特法律地位,虽属挪威管辖,但允许俄罗斯人在此定居和采矿。目前岛上居住着约400名俄罗斯人,西方专家担忧,俄方可能以“保护侨民”为由,在此制造事端,试探北约对《华盛顿条约》第5条(集体防御)的执行决心。这一猜想与2014年克里米亚模式相似,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距离俄罗斯本土超过1000公里,军事行动难度远超当年。
俄罗斯高层言论进一步刺激了欧洲神经。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此前称,俄美“餐桌上的主菜是乌克兰,开胃菜是欧洲”,被解读为俄对欧战略的隐喻。尽管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近日淡化担忧,称“普京无意占领欧洲”,但波兰等国已采取行动——波兰总统杜达公开呼吁美国部署核武器,直言“需威慑俄未来可能的侵略”。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对欧洲的“反击警告”同样明确。俄外长拉夫罗夫曾警告,若欧洲国家以“维和”名义派兵进入乌克兰,将被视为北约直接介入冲突。这一表态直指俄乌冲突根源:北约东扩。当前,俄方最担忧的是停火后欧洲势力在乌克兰长期存在,导致其战略缓冲地带彻底丧失。
尽管“9月进攻论”缺乏实质证据,但其传播本身已反映欧洲安全困境:美国推动俄乌和谈时,小国担忧成为大国交易的“筹码”;而俄罗斯与北约的结构性矛盾,注定双方难以建立互信。正如俄乌冲突所示,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或许这才是“预言”频出的真正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