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重要成员戴恩斯结束访华行程时,向中方发出两项强硬声明:若中国不采取行动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美方将拒绝在关税及双边关系领域展开对话。这场备受期待的会晤最终以零成果收场,暴露出美方既想施压中国解决国内危机,又不愿正视自身治理缺陷的矛盾心态。
戴恩斯此次访华前曾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作为特朗普核心团队成员,其行前不仅获得白宫特别召见,中国外交部也明确表示欢迎,市场普遍预期这将为中美经贸谈判重启创造契机。
但实际会谈内容显示,美方核心诉求集中在扩大对华商品出口以缩减贸易逆差,以及要求中方严控芬太尼流向美国。知情人士透露,双方在关键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
离京后,戴恩斯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两条措辞强硬的表态。其一是要求中国立即阻止芬太尼类物质进入美国,其二是明确将芬太尼管控与关税谈判直接挂钩。这种将复杂经贸问题简化为单方面要价的做法,折射出美方谈判策略的局限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国务院早在今年3月已发布《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系统披露了包括出口管制在内的全链条管理措施。
美国社会面临的毒品危机根源在于其社会治理的结构性矛盾。数据显示,芬太尼滥用已连续三年成为18-45岁美国人的首要致死因素,但联邦与州政府的管控措施却呈现两极分化。
2020年俄勒冈州通过法案将持有海洛因等硬性毒品"除罪化",仅需缴纳百元罚款即可脱罪,此类政策实质上形成制度性纵容。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国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在毒品问题上存在隐形隔离——华尔街投行严查员工药物检测,而底层社区便利店却可合法销售成瘾性药物辅助器具。
分析人士指出,解决芬太尼危机对美国政府而言在技术上并不复杂。强化边境缉毒力量、提升毒品犯罪量刑标准、建立强制性戒毒体系等措施经多国验证有效,但这些方案在美实施均面临资金与政治意愿的双重缺失。
特朗普团队将国内治理难题转化为对华施压工具,本质是为大选铺垫政治筹码。此前美国已对加拿大、墨西哥实施过类似的"芬太尼关税"战术,如今故技重施剑指中国,暴露出其转移国内矛盾、维持贸易霸权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