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浪越大鱼越贵!

新的洞察 2025-03-22 06:00:51

昨天李嘉诚旗下的长和公布了2024年财报:

其中备受关注的全球53个港口及相关服务部门取得营收452.82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了11%,为公司带来净利润207亿港元。

但从数据上看,港口业务仍是长和收入贡献最小的板块:

仅占总收入的9%,远低于零售、基建和电信等业务。

而且,从盈利来源区域结构上来看,2024年,内地以及香港市场贡献了李家收入的12%,而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市场贡献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也就是说,李嘉诚的主要收入88%都是和西方资本捆绑在一起的。

李家在这样敏感的时候公布这些数据,是不是意在为出售港口一事做解释?

一方面,港口毕竟只是人家9%的生意,算不上大数目,不需要大动干戈。

另一方面,大陆及香港地区贡献财富比例也不过12%,算不上李家的大客户。

按这个逻辑来理解的话,因为港口的小事儿得罪了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客户,是在不是生意人的明智之举。

所以,也有经济学家郎先生站出来替李嘉诚辩经:

“卖掉利润仅1%的亏损资产,集中资源发展利润6%的中港港口,这才是高明操作!”

在郎先生看来,李家出卖港口有三大好处,低效资产剥离;规避政治风险;保留核心阵地(盐田港、葵青码头等“现金奶牛”仍握在手中),以后还是能进退有据。

不管是李家的财报,还是郎先生的辩解,或许都有生意上的道理。

这笔账簿上的账目算起来很简单,就连我这样的小人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但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

他们算尽了得失,却唯独没有算上民意和国家利益。

说到底,他们这样算账,到底还是算小了。

不知道算不算是不成文的规矩。

在全世界范围内,商人的生意做大到一定规模,鲜有不与政治产生这样那样联系的。

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什么国家,这都是一个客观现象:

从商者也都不可避免与某些宏观因素产生联系。

就算强如马斯克不也如此么?

但中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做生意也有自己的智慧和算法。

建议李先生不妨把账算大一点:

跟祖国和人民站在一起,算千秋万代的账。

不用惧怕外面那点风浪。

风浪越大,鱼越贵嘛。

0 阅读:7

新的洞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