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太完美了,看着像AI。”
“美得不真实,可能整容了。”
“这样的颜值,怎么可能是聋哑人?又是哪个网红博同情?”
这些质疑,一夜之间,全都扔向了这个无辜的女大学生。
这两天,学校举行运动会,宸玥在学校运动会上负责举牌领队,被同学拍下视频发到网上。
视频里的她,皮肤白皙,五官精致,笑容温婉。
就是这样一段普通的视频,却在短短几天内,让她冲上热搜第一。
不是因为她的才华,不是因为她的故事,而是因为她“太美了”。
“一定是AI换脸。”
“整容整出来的。”
这样的诚实,却换来更多非议。
直到有人扒出,她2岁时因发烧吃药,失去了听力。
舆论的风向,瞬间变了。
“原来是聋哑人啊……太可怜了……”
“这么漂亮,还是残疾人?我为之前的恶评道歉!”
“不好意思,之前误会了……”
为什么有了“聋哑”这个标签,反而成了她美丽的通行证?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在很多人眼里,残障人士就该可怜,就该不起眼,就该活在大家的同情里。
难道一个女孩敢于漂亮,敢于精致,敢于追求美,反而成了“不可原谅”的罪过。
宸玥的校友说:她总是很温柔,同学想合影,她都会轻轻点头,还会微微鞠躬。
看,这才是真实的她:优雅而坚韧,美丽且善良。
▽
4月22日晚,她发了一段文字:残疾不是剧本,AI脸也不是焦点。我要做的,就是继续安心读书,安静做好自己。
多么漂亮的回应。
追求美丽,也不该成为任何人的原罪。
无论是天生,还是后天雕琢,都是每个人的自由。
就像宸玥说的:拥抱自己的瑕疵,才能铸就更完整的自己。
如今,她已经加入MCN公司,希望她以后的发展,越来越好!
▽
写到这里,我想起那些评论里的转变:从恶意揣测,到恍然大悟,再到羞愧道歉。
或许,我们都该想想:为什么我们总爱给美丽定罪?为什么总用标签定义他人?
毕竟,这世界最美的风景,不是完美无瑕,而是带着缺憾依然绽放的勇气。
你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