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所作,是颜真卿在寻得侄子颜季明的首级后,极度悲愤之下书写而成,由于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书法飘逸灵动,历代书法家、收藏家争相收藏,“世固爱重,况超逸若是,尤以宝之”。然而在这篇文章背后,不只有颜真卿作为书法大家的深厚功力,还有颜氏一族共赴国难的赤胆忠心。
察觉叛逆,兄弟连心天宝十四载(755年),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诈称奉唐玄宗旨意要讨伐逆臣杨国忠,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给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安史之乱得以平定,但大唐再也达不到昔日的荣光。
但这场叛乱并非天衣无缝,很多有识之士认为安禄山权势过重,必生祸心,尤其是名将王忠嗣和宰相李林甫的先后去世,已经无人能制衡安禄山了,其中就包括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安禄山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为叛乱囤积粮食、战马和武器,当时颜杲卿、颜真卿具在安禄山辖区,也在做着筹划。
颜杲卿
当时,颜杲卿受安禄山提拔,代理常山太守,颜真卿则因为刚正不阿受到宰相杨国忠的排挤,出任平原太守,可以说兄弟两人就此投效安禄山也是理所应当。但《颜氏家训》的教导历历在目,若是投降了不识字的蕃人背叛大唐,在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复圣颜子和列位祖先?
察觉到安禄山有不臣之心后,颜真卿暗中加固城墙、招募士卒、囤积粮草,同时通知从兄颜杲卿早做准备,颜杲卿也在暗中蓄养死士,招抚豪强大族。然而兄弟俩还是小觑了中枢的“无能”,高看了禁卫们的作战能力,仅半年时间,安史叛军便攻陷了洛阳和潼关,大唐危矣!
艰难之际,忠义在心“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就在叛军势如破竹向长安推进时,颜真卿和颜杲卿等忠义之士可没闲着,为了延缓叛军西进,两人以平原和常山为依托,“大飨士城西门,慷慨泣下,众感励”,又率兵进攻叛军的后方,逼迫其回援。
在安禄山起兵时,曾来到常山,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等人不明所以,只得拜谒这位顶头上司,可没想到安禄山在好言面临众人后,又取出官袍赠予颜杲卿、袁履谦,叛逆之心昭然若揭,两人不敢反对,但皆有平叛之心,于是在叛军走后,由颜杲卿定策,袁履谦下手,斩杀了安禄山留守后方的蒋钦凑,并将叛将何千年、高邈押送至京城。“时禄山遣蒋钦凑、高邈率众五千守土门。杲卿欲诛钦凑,开土门之路。时钦凑军隶常山郡,属钦凑遣高邈往幽州未还,杲卿遣吏召钦凑至郡计事。是月二十二日夜,钦凑至,舍之于传舍。会饮既醉,令袁履谦与参军冯虔、县尉李栖默、手力翟万德等杀钦凑。中夜,履谦以钦凑首见杲卿,相与垂泣,喜事交济也。是夜,稾城尉崔安石报高邈还至蒲城,即令冯虔、翟万德与安石往图之。诘朝,高邈之骑从数人至稾城驿,安石皆杀之。”
为了激起河北诸郡县的反抗之心,颜杲卿传檄河北,声言朝廷已经任命荣王李琬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哥舒翰为副元帅,二十万大军即将到来平叛,人们纷纷传言唐朝大军已至,“郡县闻之,皆杀贼守将,远近响应,时十五郡皆为国家所守”。但此时洛阳已经告破,安禄山传送东都留守李憕、留台御史中丞卢奕等人的首级,以警示河北各地。
颜真卿
可安禄山没想到的是,颜真卿直接把送首级的使者们杀了,并且说这些首级并非真人,“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安禄山没有办法,只得分兵回援,以史思明首急攻常山,城破,颜杲卿被俘。
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在颜真卿和颜杲卿共约举义兵的过程中,颜杲卿之子颜季明功不可没,他来往常山和平原之间,成为联系父亲和从叔的纽带。“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颜杲卿可以为大唐奉献自己的生命,但他实在不愿自己优秀的儿子死于非命,想要将儿子送走。
在俘虏了叛将高邈、何千年后,颜杲卿便派儿子颜季明负责将二人押送京城,毕竟此时的常山处于叛军势力之中,京城怎么样都比之安全,可颜季明一行走到太原时却被节度使王承业扣押,功劳也被夺去,不得已颜季明回到了父亲身边,联络常山和平原,直到他被捕。
颜杲卿
史思明的骑兵回援很快,且抓到了尚未回到常山的颜季明,并以此要挟颜杲卿,可早已想到有这一天的父子二人,颜季明到死没有向叛军屈服,没有向父亲和叔父写一封降书,颜杲卿坚守常山直至死亡,没有因为儿子被捕甚至被杀而动摇。
由于兵卒不多,颜杲卿等人不敌叛军被俘,颜杲卿、袁履谦被押送洛阳。“禄山见杲卿,面责之曰:‘汝昨自范阳户曹,我奏为判官,遂得光禄、太常二丞,便用汝摄常山太守,负汝何事而背我耶?’杲卿瞋目而报曰:‘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受汝奏署,复合从汝反乎!且汝本营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窃恩宠,致身及此,天子负汝何事而汝反耶?’禄山怒甚,令缚于中桥南头从西第二柱,节解之,比至气绝,大骂不息。”即使目睹颜氏一族被屠戮,即使自己被肢解、被断舌,即使自己的幼子颜诞、侄子颜诩同样被肢解,颜杲卿依然没有屈服,直至生命尽头。
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在河北四下寻找,终于寻到了颜季明的头颅,而颜杲卿仅存残缺的一脚,被其子颜泉明找到。“初,杲卿被杀,徇首于衢,莫敢收。有张凑者,得其发,持谒上皇。是昔见梦,帝寤,为祭。后凑归发于其妻,妻疑之,发若动云。后泉明购尸将葬,得刑者言,死时一足先断,与履谦同坎瘗。指其域得之,乃葬长安凤栖原。季明、逖同茔。”颜杲卿、颜季明父子抗击叛军,父子具殁却得以名存千古,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竟都为子所弑且遗臭万年,“人世谁不死,公死千万年”,真是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