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逝世,多年后姚文元回忆:江青进门就扑在主席身上大哭

底层史观啊 2025-03-31 18:03:18

【前言】

毛主席这辈子很少生病,就算是在江西的中央苏区和长征路上,他也遭遇过几次大病,但他靠着超强的意志力都挺过来了。那时候,中国革命还没成功,他还有好多事儿没干完呢,所以他心里头一直坚信,这些难关早晚能过去,结果还真就都挺过去了。那时候的毛主席,身体和精神头儿都特别足。

但到了晚年,毛主席老是生大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以前那敏捷的脑子也慢慢不好使了。他常常叹气说:“要看一个人老没老,先看看他走和跑的样子就知道了。现在别说跑了,就连走路都费劲呢!”然而,回想几年前,毛主席还是精神抖擞得很。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个‘十一’了吧?”】

1950年,咱们国家遭遇了一大憾事:中央政治局里的重要人物任弼时,因为脑血管疾病突然走了。任弼时这一走,中央的领导们可都慌了神,觉得得赶紧把领导们的身体健康重视起来。

为了领导人的身体健康着想,中央特意安排了好多很棒的医护人员过来,他们在中南海搞了个保健部门。而且啊,还给领导们一对一配了专业的保健大夫和护士照顾着。

毛主席身边有过不少保健大夫,他们可真是为毛主席的身体操了不少心。为了让毛主席身体更强壮,这些保健大夫费了好大劲,动员了不少人,一块儿劝毛主席多锻炼。最后,毛主席挑中了散步和游泳这两项活动。

起初,毛主席常在中南海户外的游泳池里畅游。但一到冬天,天气逐渐变冷,中南海里几乎没人再敢下水了,唯独毛主席,他依旧坚持游泳。没错,毛主席不仅热爱游泳,还特别钟情于冬泳,不管天气有多寒冷,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每天游上一回。

天气冷得没法再露天游泳时,毛主席就会改去清华大学的室内游泳馆。不过那儿泳池有点小,游起来不太痛快。后来,在工作人员的提议下,毛主席决定去广州试试室外的游泳池。

1954年夏天,毛主席跑到北戴河去办公和休息,他每天都会去海里畅游一番。工作人员特别负责,天天都量海水的暖和程度和气温,好确保毛主席游泳时安安全全的。但毛主席好像根本不在乎水凉不凉、天气咋样,只要想游了,立马就下水扑腾两圈。

毛主席特别有股子韧劲儿,碰到再坏的天气也不低头。有那么一天,北戴河那边天气糟糕透了,台风带着大雨猛刮猛下,把树叶、树枝还有小动物都卷进了海里。工作人员一量,海水冷得要命,根本不适合下水,可毛主席毫不在意,硬是要去海里游。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工作人员决定先下水,把水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之后再请毛主席下水。他们一下水,就被大浪一次次拍到岸上,海浪真是汹涌澎湃。正当大家犯愁怎么保障毛主席的安全时,毛主席已经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水里。

大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紧紧跟着毛主席,生怕出啥岔子。还好一切顺利,毛主席游得那叫一个痛快,之后还写了首特别带劲的《浪淘沙•北戴河》诗。

1966年,已经73岁的毛主席再次挑战自我,去长江里游泳。那天,长江上五级大风呼呼地刮着,可毛主席还是毅然决然地下水了。他在水里憋气憋了好久才冒出来,这可把他的保镖们吓坏了,一个个吓得直冒冷汗,眼睛瞪得圆圆的,四处寻找毛主席的身影。直到看到毛主席安然无恙,他们这才心里踏实下来。

那天,毛主席用了1小时5分钟的时间,游完了整整15公里的路程,这可是个新纪录呢。

1975年,毛主席到长沙考察时,突然说要下去游个泳,这可把随行的工作人员给惊呆了。要知道,从1974年起,因为身体不太好,毛主席已经有大半年没下过水了。更何况,那时候他已经82岁高龄了。但毛主席就是那么倔,工作人员没办法,只好安排他去了湖南省委的体育游泳馆。

毛主席曾说过“自信人生能长久”,即便到了82岁高龄,他依然乐在游泳之中,但心里头明白,身体大不如前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毛主席心里有数,他坦然接受了自己正在老去的事实。

人生就像一眨眼就过去了,前半辈子的那些事儿,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记得1975年10月1日那天,毛主席一个人坐在办公桌那儿,闭着眼睛在想事情。这时候,旁边静静站着的护士孟锦云,忽然听到毛主席轻声说了句:“这回啊,说不定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国庆节,最后一个‘十一’咯。”

孟锦云听了那句话,心里头直泛酸,眼眶子立马就红了,她赶忙说:“不可能的,主席您别乱说,今儿个这么好的日子,咱得开开心心的,别提那些伤心事儿了。”毛主席微微一笑,脸上挺平和的,孟锦云见状就换了话题:“主席,您年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建立个共和国,然后自己当主席呢?”

毛主席听完,摆了摆手说:“我可没刘伯温那本事,能预知前后一千年。那时候我就是觉得,救国家救百姓,咱每个人都有份。”他又接着道:“那会儿咱们都年轻气盛,共和国是啥样,谁心里也没个准儿。很多人为了建这个共和国,把命都搭上了,有的人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

看着毛主席的脸庞,孟锦云心里头一点也没觉着他怕死或者为生死的事儿难过。相反,她觉得毛主席就像是超越了生死一样,哪怕是面对死亡,他也好像能轻轻松松地笑出来。

国庆节那天,毛主席跟孟锦云聊起了开国大典的往事。那是在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穿着黄色的呢子大衣,和其他领导人一起,从天安门城楼西边的老砖梯走上去。到了城楼上,大家心里都激动得不行。想想那些年,多少年轻人为了建新中国,不惜牺牲生命,现在,他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孟锦云好奇地问:“主席,那时候您肯定特别忙吧?”毛主席眼里闪着光回答:“是啊,忙得不可开交。新中国刚成立,啥都得操心,有时候忙得连觉都睡不好。但我倒希望更忙些,抽空翻几页书,就算是给自己放松放松了。”

1975年国庆那天,虽然毛主席没在城楼上向大家招手,但他心里还是一直挂念着老百姓和国家。

【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

每年的12月26号,是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诞辰日。这天,大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是毛主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意思就是那个重要的纪念日。我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记住这位伟大人物。

毛主席从来不对过生日这事儿上心,每到那天,菊香书屋里头就跟平常没啥两样。而红墙外头呢,不管是大的小的报纸,还是各式各样的媒体,都会热闹地宣传一番。单位啊、家里啊、个人啊,大家伙儿到了中午,都会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炸酱面,这似乎都成了大家心里头一个默认的习惯了。

这一天,全国老百姓都会笑得合不拢嘴,比自个儿过生日还乐呵。而且,这事儿肯定也会让咱们的友好邻居和国际上的朋友们都感到惊喜。

来给毛主席送寿礼的人特别多,把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他们得把所有礼物都数清楚,然后再跟毛主席说一声。不过说实话,毛主席也不可能每件礼物都见到,因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也报不过来。

毛主席常常会把收到的食物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会说:“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家,大家分着吃了吧。放我这儿,我吃不完也是白白浪费了,还不如给你们吃了实惠。”

1975年12月26号那天,大家还是像往年一样给毛主席送上了生日祝福,可谁也没想到,这是毛主席过的最后一个生日。那天,礼物都点完了,毛主席看着金日成送来的大红苹果,说了声:“留俩,剩下的你们拿去分了吧!”孟锦云瞧着毛主席那略带忧伤的脸色,心里头明白,主席可能是又想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儿子了。

这天,好久不见的李敏和李讷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脸上露出了老爸特有的温柔笑容。姐妹俩不常来,但生日这天肯定会到。最让毛主席开心的是,他以前的护士长吴旭君、俞雅菊和李玲师也来了,一见她们,毛主席的眼神立马就亮了。

毛主席是个特别看重感情的人,很多在他身边共事的人,都在中南海待了很多年。对那些工作人员,毛主席总是把他们看作亲生孩子一样。今天,毛主席没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反而难得地提议去沙发上歇会儿。

孟锦云扶着毛主席走到大厅沙发那儿,跟他说:“今天是您的生日,按我们那儿的规矩,小辈得给长辈磕头。”毛主席今天心情挺好,脸色都红润多了,精神也不错,他乐呵呵地问孟锦云:“你是说让我受你一拜?这可不行,我哪受得起啊。”

孟锦云啥也没说,直接就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头,那声音响亮得很。

到了晚上,毛主席和工作人员一块儿吃晚饭,屋里头笑声连连,气氛特别欢乐。那条炖得香喷喷的胖头鱼,真是让人食欲大增,毛主席连吃了好几碗呢。今天为了这顿团圆饭,毛主席特地自己动手夹菜,要知道平时啊,这可都是身边的护士帮忙的。

晚饭后,屋里还热闹着,但毛主席稍事休息就又躺回了床上,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多在地上走动了。到了晚上十点,经过毛主席点头,中南海里开始放起了五彩斑斓的烟花。烟花一朵朵绽放,毛主席半眯着眼,心里头那些往事就一幕幕地涌了上来。

这天,江青也来了。她到的时候,毛主席已经躺下休息了,于是她只能悄悄地往主席卧室那边挪。江青慢慢地蹭到主席身旁,小声说道:“主席,我来给您贺寿啦。”毛主席眼皮轻轻掀了掀,接着又缓缓地合上了。

毛主席83岁生日那天,整个中南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他就在这样的喜庆中,度过了自己特别的一天。

毛主席晚年时,碰上个挺新鲜的事儿。1976年3月份,咱们国家东北的吉林那块儿,下了一场陨石雨,这事儿在全球历史上都少见。那毛主席知道这事儿后,是咋想的呢?

这天,毛主席又捧着书看了老半天,可能是看累了,孟锦云翻报纸的窸窣声把他从书海里给拉了出来。毛主席这时也不想再看了,随手就把书往床上一搁。孟锦云呢,因为工作细心,一下子就注意到了毛主席的小动作,她放下报纸,目光顺着声音就转向了毛主席那边。

毛主席瞅着她,笑眯眯地问:“孟夫子,报纸上又有啥新鲜事儿啊?快给我说说。”孟锦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报纸上一条好玩的新闻,便大声读了出来:“1976年4月21号的消息,最近啊,咱们国家东北吉林那块儿,下了一场历史上少有的陨石雨呢!”

今年三月的时候,有颗陨石嗖的一下,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冲进了地球的大气层。因为空气跟它磨得太热,陨石受不了就开始烧起来,亮得跟个大火球似的。结果还没到地面呢,它就砰的一声炸开了,碎片到处飞。

毛主席听到这儿,猛地一下从床上直起身子,这一下可把孟锦云吓了一跳。见孟锦云停了下来,毛主席摆了摆手,示意她接着往下念。

这块陨石炸了,碎成了好多块,其中三块最大的继续往前飞,最后重重地砸进了地里,穿过了1.7米厚的冻土,一直陷了6.5米深。

看完那条新闻,孟锦云正打算接着往下看,结果被毛主席给拦下了。孟锦云一抬头,瞧见毛主席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焦急、心神不宁和兴奋。毛主席从床上下来,在地上绕了好几圈,然后又站在窗边老半天,眼睛盯着天边,不知道心里在琢磨啥。

孟锦云忍不住开口问道:“主席,咋突然掉下这么多石头呢,还好没人受伤。”毛主席听了,反过来问孟锦云:“你小时候,你妈没给你讲过天上会掉石头的事儿吗?”孟锦云摆了摆手,表示没听过。

毛主席讲道:“咱们中国有种说法,讲的是天人合一,互相感应。”讲到这里,他稍微缓了缓,接着说道:“就像《三国演义》里头,诸葛亮和赵云去世那会儿,天都下了石头雨呢。”孟锦云听了心里有点难过,就没再接着这个话题聊下去。

【毛主席逝世,江青痛哭】

毛主席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谋幸福,直到他生命的尽头,都还在忙碌着。晚年时,毛主席大部分时间都躺在病床上,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时常发作,但他心里还是牵挂着工作。这让他本就虚弱的身体,被病情一点点侵蚀。

尽管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毛主席还是硬撑着继续工作。1976年5月12号那天,毛主席不顾身体抱恙,还是见了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一面。

那天,看着毛主席身体状态挺好的,孟锦云就跟主席提起了要见李光耀总理的事儿。毛主席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让孟锦云心里反而有点忐忑。在会见前,毛主席的理发师给主席拾掇了一番,剪了头发还刮了胡子,整个人看起来立马精神抖擞了。

所有东西都弄好之后,孟锦云从柜子里翻出了那套深灰色的老式毛装,给主席细心地穿上。这衣服陪伴毛主席已经很久了,你瞧,领子和袖口那泛白的痕迹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毛主席看起来特别有精神,孟锦云忍不住打趣道:“瞧您这打扮,这才像个真正的主席呢!”

毛主席有些惊讶地问:“咦,平时看着不像吗?”孟锦云笑着回应:“对啊,平时根本不像,就像个普通老百姓。”毛主席日常里经常一整天躺在床上看书,大多时候都穿着睡衣,显得特别平易近人。孟锦云说,她从没在主席身上感受到那种想象中的威严。

孟锦云扶着毛主席走进会客厅,一看,华国锋和李光耀已经在那等着了。毛主席跟李光耀握了握手,结果一下子没站稳,直接坐到沙发上了,孟锦云吓得差点喊出声。因为不能聊太久,所以他们简单说了几分钟话,会见就结束了。孟锦云赶紧扶着毛主席回房间休息。

1976年5月份,毛主席跟巴基斯坦的总理布托见了个面。这次见面,成了他老人家生前最后一次的外交活动。打那以后,他就再没在公开的外交场合露脸了。

那年7月份,唐山突然间遭遇了大地震,好多好多的老百姓没了家。毛主席听到这事儿,连着好几天几宿都没合眼,结果他的身子骨就更差了。

毛主席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还是不愿意接受打针吃药,他坚信自己身子骨硬朗,能扛过这场病。可身体越来越差,最后他也只能听医生的话了。

1976年9月8号那天晚上,孟锦云正好在值班,医护人员和平常一样给毛主席检查身体。大概晚上七点,毛主席从昏迷里醒了过来,他声音轻轻地叫着孟锦云。孟锦云能明显感觉到,毛主席呼吸得很急,看起来特别不舒服。

孟锦云赶紧给主席按揉胸口,想让他好受点。主席呼吸变得急促,费力地说:“太难受了,快叫医生。”孟锦云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呼唤医生。医生闻声赶来,迅速把氧气罩罩在了主席的鼻子上。

没过多久,毛主席的呼吸渐渐平稳,但接着又陷入了沉睡。医生们拼尽全力进行抢救,孟锦云的心怦怦直跳,仿佛要蹦出胸膛,她心里多么期盼主席能睁开眼看看她,可这一切都没能如愿。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努力,毛主席终究没能再从沉睡中醒来,最终停止了呼吸。

毛主席离世那会儿,孟锦云抬头瞧了眼墙上的钟,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她还是瞧清楚了,那指针刚好指在十二点十分。

抢救室外等着的人们陆续走了进来,李敏、华国锋、姚文元这些领导人也都进来了,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的。

几年后,姚文元聊起那段往事,这样说:“江青那时候头发乱糟糟的,神情特别紧张。她一进门就冲到毛主席遗体前,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还喊着要保护肝脏,说:‘医生,你们快救救主席啊,你们咋就不救救他呢!’”那场面真是让人心酸得不行,经历过的人估计一辈子都忘不了。

4 阅读:1854
评论列表
  • 2025-04-05 21:19

    给毛主席磕头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