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的谢玉,是原太子最依仗的人。在景睿的生日宴上被梅长苏揭开了多年前隐藏的真相,随后谢卓两家反目,而谢玉也因为刺杀朝中大臣和宫廷内奸被流放黔州,最后死在了黔州。
那么谢玉是被谁杀的?剧中并没有明说。但是通过剧中的几处细节,可以判断出谢玉是被夏江派人杀死的。
先来分析一下有动机杀谢玉的人。首先是夏江,夏江的秘密谢玉是知道的,谢玉为了自保还在京城门口写了一封认罪的手书,让莅阳长公主保管;其次是夏冬,谢玉在天牢和梅长苏的对话夏冬也是听到了,在谢玉流放时夏冬还去城门口威胁过谢玉;最后是梅长苏,谢玉毕竟是赤焰冤案的参与者,而且只有谢玉死了,那封手书才会被公之于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梅长苏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杀谢玉的凶手。
具体分析一下有关谢玉流放后的消息,剧中30集,年关将至,梅长苏去言侯府拜托言侯走访众臣,晚间的时候童路来给梅长苏传递消息时提到:“谢玉抵达流放地之后,盟里就一直派入暗中跟随他,最近受过几次暗中偷袭,但对方下手都不是太狠,可能是以试探之意居多。”甄平接着说:“只要莅阳长公主手中还握着那个锦囊,夏江就不敢轻易让谢玉去死。”
接着童路还提到夏冬最近几个月都不在京城,去了嘉峪关。嘉峪关的主将魏奇曾是谢玉的副将。但是在夏冬到达嘉峪关之前,魏奇已经被夏江派人灭口了。
紧接着出现一处情节。夏江的手下给夏江汇报工作,提到了对夏冬的跟踪和对莅阳的监视。夏江担心谢玉刚被流放,莅阳就出事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叮嘱了这个手下先暂停对莅阳的行动。
这两处情节可以判定,在黔州对谢玉试探下手的是夏江的人。由于夏江发现了夏冬对其有了怀疑,并不知道夏冬已经听到了谢玉的招供,于是派人跟踪夏冬。夏冬准备去找魏奇核实秘密,结果魏奇被灭口了。随后夏冬由于年初五聂锋的忌日而返回京城,并没去黔州。而夏江忌惮莅阳的手书便没有对谢玉下手。
剧中47集蒙挚到梅长苏这里聊天,先是提到了内阁六月十六举行靖王册立太子的仪典。随后黎纲将谢玉的死讯告诉了梅长苏和蒙挚。蒙挚听到这个消息时说:“想想他以往做的那些恶事,这么死啊,算便宜他了。”梅长苏附和说:“是便宜他了。”从太子册立时间刚确立,谢玉死讯就传来,可以排除梅长苏的嫌疑。如果是太子册立时间确认后,谢玉再被杀,那么梅长苏就有很大的嫌疑。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可以排除梅长苏,梅长苏和谢玉在牢里曾经达成协议,谢玉将夏江的秘密讲出来,梅长苏会保谢玉平安。
那么夏江为什么最有嫌疑呢?首先谢玉死的日子就是夏江逃出天牢期间。而这个时间,夏冬一直被关在天牢里,所以夏冬肯定是没有时间杀谢玉的。
夏江因为忌惮谢玉的手书,一开始并没有对谢玉下手。先夺取手书再杀谢玉,才是最完美的选择。但是夺取手书一直没有成功。
随后又担心夏冬去找谢玉求证信息,所以试探着要杀谢玉。但是最终夏冬没有去,还由于有梅长苏的保护,所以谢玉并没有被杀。
后来夏江因为卫铮被救、构陷靖王,被关在了天牢。而誉王也因为勾结悬镜司和私炮坊爆炸案发而丧失了夺嫡的最后希望。靖王此时成为了最可能当太子的人。夏江知道,靖王上位后肯定会对赤焰案重审,那么谢玉活着就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杀谢玉和夺手书就变成了同样重要的事情,已经不需要有先后顺序了。
然后夏江趁着誉王叛乱从天牢逃了出来,躲在了京城,逃出天牢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谢玉,同时准备夺取手书。以达到死无对证这件事。
可以说,夏江决定杀谢玉,和誉王彻底落败是有很大关系的。靖王的上位,已经决定了谢玉必须死。
END
作者:我有鱼两条 原创不易,禁止转载!盗版必究!
是夏冬下手的,剧中梅长苏说了,我们只防夏江的人,但是不防夏冬的人,夏冬不会放过他的。大意是这样,看过太久了
我觉得谢玉是江左盟杀的,夏江知道谢玉在城门口众目睽睽之下写的信,谢玉死,这信就会暴露,这信威慑夏江却不能威慑江左盟,而江左盟需要把这信暴露出来
真是人才!夏江有可能做其他动作,但还没蠢到杀谢玉,这会导致长公主手里的手书曝光,只会让夏江自个死的更快
不管是谁杀的,那也是时机到了梅长苏故意让谢玉死的。一开始江左盟会保护谢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