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台北某菜市场一则监控视频引发全网震动。
画面中,保姆攥着20元台币与摊贩反复议价,最终购得三件起球的儿童背心。
这个看似寻常的市井场景,将已故艺人徐熙媛(大S)的育儿争议再次推向风口浪尖。

距离她离世已两年,这场始于2021年的离婚纠纷仍在撕扯公众神经——当抚养费流水单与首尔房产购置记录交织,昔日的“美容大王”究竟如何衡量母爱与自我?
从“美容偏执”到“母性本能”的蜕变在成为母亲之前,大S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
她坚持每日仅摄入两口白饭配豆腐乳尖,体力不支时以三口零度可乐续命。

为保持肌肤白皙,她曾在30多度高温天裹成粽子,甚至服用抗凝血剂导致医生警告“可能引发大出血”。
这些极端行为,塑造了她“为美癫狂”的公众形象。
转折发生在2014年女儿小玥儿诞生后。

被拍到的街头照片里,素面朝天的大S怀抱婴儿,宽松衣裤上沾着奶渍,任由女儿抓扯长发、摆弄墨镜。
此时她的购物清单已从美容仪器变为婴儿湿巾,为给孩子哺乳更破除十余年素食习惯。
2018年二胎产后大出血期间,她仍坚持母乳喂养,这些细节曾让媒体盛赞其“母性觉醒”。

2021年11月正式离婚后,大S携子女迁居台北信义区豪宅。
邻居爆料称“从未见她接送孩子”,台媒连续三个月跟拍发现:就读康桥国际学校的小玥儿每日由保姆陪同,午餐竟是便利店速食。
更引发争议的是汪小菲公布的抚养费明细——2022至2024年间支付的2.3亿台币中,标注“儿童专项”的支出仅占17%。

最具冲击力的证据来自资金流向追踪。
大S生前将名下三处房产抵押套现4.8亿台币,其中2亿汇入具俊晔在首尔的建筑公司。
离世前三天订购的37件男士衬衫物流单,与孩子穿着的菜场背心形成刺眼对比。

台北地检署公示的遗产清单显示,其生前最后一笔大额消费确认为具俊晔购置衬衫,而子女衣物采购记录中最高单笔支出仅180台币。
遗产争夺暴露的监护体系漏洞随着遗产分割进入司法程序,具俊晔的韩国律师团与汪家委托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展开跨境博弈。
这场诉讼意外催生“两岸三地监护评估标准统一化”的立法讨论。
社会学专家指出:“当4.8亿财产中过半流向再婚配偶,而子女基本生活保障依赖保姆议价能力时,现行法律对跨境育儿资金的监管显然存在盲区。”

大S生前未立遗嘱的决策更将矛盾激化。
根据台湾地区《民法》第1138条,具俊晔作为配偶有权继承半数遗产,剩余部分由子女均分。
这种法定分配模式引发公众质疑:“用孩子抚养费购置的房产,为何能成为遗产分配标的?”
法律界人士透露,此类案件正推动《跨境儿童权益保障法》草案的加速审议,未来或将引入“育儿资金追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