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镜头光圈越做越大了,有些已经超出了以往常规的光圈标准值。
例如28-70mm镜头,索尼、佳能都推出了f2.0恒定大光圈级别的变焦镜头,相比以往变焦镜头普遍最大恒定f2.8来说,一下子推高了变焦镜头的规格极限。
例如58mm f0.95镜头,这是一支最大光圈突破了f1.0的尼康镜头,把定焦镜头的光圈极限值也带入了新的高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c56b36a217a1b1778b4c9e773fb117.png)
最大光圈值不断创新高,不断突破光学镜头传统极限,这仿佛成为了各大品牌镜头厂商一直追求的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光圈做这么大,为什么?人们为什么一直对大光圈如此痴迷和执着呢?
自从照相机诞生以来,镜头光圈的不断突破确实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规律。
早期镜头的光圈比现在的镜头光圈小很多,摄影技术诞生之初的镜头光圈普遍在f16、f14这样的规格,非常小。原因也很显而易见,当时的底片尺寸都比较大,想要得到景深比较大的清晰照片,光圈也不能做太大了。再加之当时的光学技术非常有限,做大光圈也有一定技术难度。在后来相机小型化趋势到来之后,镜头光圈也不是上来就达到f2.8的,最大光圈基本上是f3.5起步,这还是很多定焦镜头的规格,真正实现大光圈镜头,那还是现代相机技术的产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292298a35664569709325579d7efdff.jpg)
到了自动化时代,镜头不仅实现了自动对焦,还实现了更大的光圈。定焦镜头普遍达到了f1.x的大光圈,变焦镜头实现了f2.8恒定光圈。这个时期光圈不断做大的原因是135相机成为了绝对主流的相机规格,也就是便携性能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主要方面,而120等更大规格的相机逐渐成为小众,虽然画质更出色,但却因为不方便携带,不方便进行纪实性新闻摄影,故而没有得到最大化普及。
在135规格,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数码相机的全画幅规格下,镜头光圈得到了进一步增加。因为135胶片比传统大尺寸胶片更小,需要靠大光圈才能在一定基础上实现画面层次感的增强。纪实摄影的流行,也倒逼镜头光圈的增加,以便适应更高的快门速度来凝固动态画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2fb4b1ad21f7d8fac238ca93cc9c23.jpg)
到了数码时代,数码单反相机并没有从135规格作为起步机型,而是更小感光元件尺寸的APS规格作为了起点。这就更要求更大的光圈才能拍出类似更大尺寸感光元件相机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镜头的光圈规格开启了又一轮的大提升。这个时期f1.8光圈的镜头已经是较为低端的定焦镜头配置了,f1.4成为了普及定焦镜头标配,f1.2甚至f1.0成为了高端定焦镜头的标志。而恒定f2.8光圈则成为了主力变焦高端镜头的标准配备。
当大光圈镜头不断在摄影用户中普及,人们似乎尝到了大光圈带来的甜头。不仅可以带来梦幻般的焦外虚化效果,还可以实现更高速的快门速度,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暗光环境下的画面噪点,似乎有了大光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创作的宽度,让摄影创作更加游刃有余,减少了设备带来的固有限制。
由此开始,大光圈镜头的装备竞赛广泛拉开了帷幕。原厂镜头厂商为了秀肌肉,制造出了超大光圈的定焦、变焦镜头来证明自己在光学领域的实力,例如上面提到的f0.95的大光圈镜头,恒定f2的变焦镜头等,都是在微单时代才诞生的新品镜头。副厂镜头厂商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也在大光圈方面做文章,超出原厂规格的大光圈镜头不断问世,把f1.8恒定光大光圈的变焦镜头摆到了用户面前,把原厂不愿意做强的apsc画幅专用镜头中制造出了更多f1.4大光圈定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946c83619614c9b7dae23abef92959.png)
大家确实越来越喜欢大光圈镜头了,无论定焦还是变焦,如果没有了大光圈配置,仿佛就失去了灵魂一般。有一句对大光圈镜头的话是这么说的: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确实,大光圈并不是每一次拍摄都用得上,但作为一枚值得入手的镜头,缺失了大光圈就有些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