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摄影师把手中的单反换成了微单?因为单反这些缺点太明显

卷太郎爱摄影 2025-02-09 05:32:37

在摄影领域,器材的更迭是与技术发展进程紧密相关的事情,摄影绝不单是摄影师的技艺体现,摄影器材在摄影创作中至少占据了一半的功劳,各个时代都有其典型的创作风格,而这种创作风格与使用何种摄影器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当下这个历史时期,伴随着电子、数字、智能等技术的演进,摄影器材正在经历一次更新换代,即单反向微单的转换。现在这种器材的更替已经进行大半,处于单反与微单共存的时期。

为什么很多摄影师朋友都把自己手里已经用了多年、非常熟练驾驭、达到人机合一体验的单反相机换成了微单相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单反相机在某些方面已经无法实现技术进步,并不像微单相机那样更具备发展潜能,虽然它仍然具备很多优点,但已经被时代放弃了。

最关键因素是单反相机缺失了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虽然单反和微单都属于数码可换镜头相机,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微单相机并不单纯是单反相机去掉了反光板、光学取景器、独立对焦系统后的产物,而是一种器材发展基本理念的变革。

单反相机由于固有结构受到了限制,没有办法用更加智能化的方式继续向前发展。单反相机相当于电子时代的产物,而微单相机才是真正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正是由于单反相机内置反光板,从而使其必须依赖光学取景器构图、取景、对焦,一系列摄影创作的基础都在光学基础元件的基础上开展,因此对焦只能依赖那有限的相位对焦点;曝光只能靠标尺提示,不能实时显示;每次拍摄都必须依靠机械快门,连拍速度等都不能突破物理极限。虽然单反相机可以通过实时取景系统转换成类似于微单的操作体验,但这么做就完全失去了单反的意义,何不直接把这套光学组件去掉,让它真正变成一台数字化的光学仪器呢?

很显然,在数字化时代,相机厂商意识到了单反的鸡肋属性,为了更加智能化的进化相机产品,毅然决然把其结构进行了彻底改进,完全放弃了光学取景器、反光板、五棱镜、相位对焦系统这一整套东西,改用将这些功能完全集成至cmos之上的微单模式。

没有了单反传统结构的束缚,在微单的结构下,实现了诸多技术方面的突破:

1.自动对焦大进化。

传统的单反相位对焦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瓶颈,依托有限区域内的相位对焦点实现对焦,再怎么折腾提升空间也不大了,而基层与cmos之上的完全数字化的对焦系统,则完全没有了单反那样的限制。微单相机的对焦点数量远大于单反相机,可以覆盖除极窄边缘外的几乎整个构图区域;对焦方式更加多样,可以使用触控式对焦,也可以相机自动选取对焦区域,更关键的是实现了眼部智能追焦、脸部智能追焦、物体辨识追焦等智能化等性能,而这些在传统单反上是根本无法彻底实现的。

2.人机交互大提升。

单反过于依赖传统拍摄模式,即必须要依靠光学取景器进行拍摄,而微单则实现了多样化人机交互。微单既可以用传统拍摄模式完成创作,也可以依靠屏幕触控、自动化判断、无线联机、语音交互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作,镜头与机身之间的通讯也实现了更多功能共通。有些微单机型嵌入了联网功能,把某些手机才能实现的专用APP嵌入了相机,进一步提升了相机的人机交互体验。

3.为未来人工智能预留了空间。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AI的进化在近两年有飞速提升,而相机作为数码产品也同样可以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对焦方面的智能化只是第一步,智能对话、智能构图、智能调色、智能修图等都可能成为未来相机上的必备功能,而微单为这些预留了巨大提升空间。

单反相机在电子时代是比较先进的代表,自从单反结构诞生之后,经历了全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的各个时期,这种机型都处于各类机型中的领先地位,保持着绝对主流的趋势,但正是因为在数字智能时代,单反的结构成为了羁绊,导致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客户需求,从而成为了被厂商放弃的机型。微单的全面崛起,成为了单反相机的替代机型,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微单机型势必会成为长期主导摄影器材发展的主力机。

上述观点您可能不太认可。因为现在这个机型更迭过渡期内仍然有大量单反的拥趸,这些用户对单反相机的喜爱程度远大于对微单,微单在这些用户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玩具,只有单反才代表着摄影的专业性。但是,时代的步伐不会因为个别群体的意志而停歇或倒推,单反注定会走向消亡。

0 阅读:95
评论列表
  • 2025-02-10 22:12

    因为微单体积小,重量轻,镜头素质更强,这才是吸引人的点

  • 2025-02-11 10:58

    这广告做的,简单无敌了!

卷太郎爱摄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