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大众汽车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当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发布了一张与大众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Ralf Brandstaetter)的合照,并称“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
据悉,大众与小鹏的谈判早在2022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大众方面更为主动,从接触到达成合作,仅用了八个月时间。
大众小鹏的深度联姻
根据协议,双方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共同开发两款归属于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B级车。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大众用于电动车生产以及组装的制造平台)的产品组合,预计将在 2026 年上市。
此外,大众将向小鹏增资约 7 亿美元,以每 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美国存托股份)15 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约 4.99% 的股份,并获得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难兄难弟”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中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294万辆,同比增长 46.8%。
但是在新能源市场一片向好之时,汽车制造商正经历着“殊死搏斗”。一场史无前例的降价潮流,多款车型终端价格大跳水,比亚迪、特斯拉等行业巨头也纷纷加入战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昂的生产、维护成本致使车企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
“就眼下而言,大众中国来自竞争对手们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贝瑞德接受采访时称。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大众丧失了往日在燃油车时代那般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尽管大众较其他汽车合资品牌有着领先的数字化战略进展,但仍没能“卷”过国内本土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车企,甚至在今年5月解雇了旗下负责汽车研发的CARIAD部门5000名员工。
从数据来看,大众ID.系列在今年6月份销量惨淡。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9003 辆,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销量仅 8785 辆。
被这场内卷潮流波及的并不仅仅是大众,小鹏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
由于新车型P5、G9的失利,小鹏交付量大幅下降,2023年一季度,小鹏仅交付了18230辆新车,而同为造车新势力的理想交付了52584辆新车。毛利率更是不容乐观,第一季度仅为 1.7%,与理想的20%,特斯拉的19.34%,比亚迪的17.86%相差较大。
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鹏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 276.84 亿元,一度被网友戏称“每卖一辆车平均亏损超8万”,甚至在财报公布不久,小鹏美股盘前跌超 5%,至每股 8.650 美元。在新能源汽车的淘汰赛中,留给小鹏的时间不多了。
此次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是在新能源浪潮下的“相互取暖”,大众出手解决小鹏缺钱的燃眉之急,提高小鹏市场认可度,小鹏则通过技术助力大众新能源转型,双方都亟需帮手来更好地决战新能源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合作是一次双赢。自公开以来,资本市场对小鹏信心大振,小鹏港股跳空高开,收涨近34%,创出自去年8月以来近一年的新高,美股同样高开高走,冲高回落收涨26.69%。
学生教老师造车?中国车企新赛道超车
如今的汽车领域正是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掌握住技术的车企才能在这场汽车大战中脱颖而出。
小鹏在电池和智能化领域有着较大的本土领先优势。“800V碳化硅电气架构+4C超快充电池”的G9车型成功量产,拥有超长续航能力。同时自主研发的 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可自动避让多种拥堵场景,甚至能达到全程“零接管意愿”。
大众却始终未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平台、智能驾驶等领域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开发模式在adas和智能座舱领域受限太大,智能化尤其是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已经落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一大截。
大众寄希望于通过此次合作引入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包含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两个方面,来弥补大众ID.系列的技术短板,赋能大众汽车的智能化转型。
回首合资车企入华四十年,中国汽车终于从此前的以市场换技术,发展到如今的反向输出技术。曾经的德国人以卓越的造车技术闻名全球,如今中国车企已经能凭借技术换来外资品牌的重视和仰望。
与其说“小鹏”是一日同风起,不如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几十年千万锤方成一器,靠自身硬实力实现扶摇直上九万里。1992年的中国科学家们还在展望新能源汽车时代,如今的中国已经跳过了这个台阶,在智能新能源车时代实现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