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企生随笔:《慧语人生》也许是善良的最好答案?

杨弘环球经 2025-02-09 18:14:34

《慧语人生》

也许是善良的最好答案?

作者:黄企生

弘一法师说:

“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不是放生,不是捐款,也不是做公益。

而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尊重他人;

泰山崩于前,而不形于色;

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

情绪稳定,和颜悦色,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持戒,更是顶级的善良。”

在这纷繁喧嚣的尘世中,我们时常探讨“善良”的含义。

什么是真正的善良?

不是放生,不是捐款,也不是做公益。

这些行为固然有善的一面,当今社会不是多了,而是远远缺失,仍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

但真正的善良,其内涵远比表面的行为更为深远和重要。

毋庸置疑,真正的善良,一定任何时候都能做尊重他人。

无论对方身份高低、贫富贵贱,都能以平等之心相待。

作家婉若清风说过一段话:

“有时不加掩饰的善良会灼伤别人。

善良需要方法,真正的善良是从心底把自己和受助者安置在同一高度,而不是站在更高的位置。

以牺牲受助者尊严换来的慈善并不是真正的善良。

包裹着尊严的善才是真正的善良。”

这也许是善良最好的答案:

是无痕的温暖,是看到别人的难处,不戳穿别人的尴尬,是不动声色的成全。

正如《道德经》里说:

“善行无辙迹。”

挪威有个很火的公益短片,讲的是一个贫穷小男孩的故事。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小男孩每天只能带着空饭盒去上学。

每当同学们开始吃饭的时候,他就偷偷躲到外面,喝水充饥。

等到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他才会假装吃完饭,将空饭盒收起来。

有一天,男孩正准备将空房盒收起来时,意外地发现,饭盒里居然装满了食物。

原来同学们早就发现了他的秘密,但都默默地没有说出来,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往他的饭盒里装了一点食物。

曾国藩曾说: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同学们的沉默不言,维护了男孩的尊严,看破却不说破,留给了孩子足够的体面。

一位网友说:

“人生已经很难了,有些事情没必要去拆穿。

看到别人的狼狈和难堪,不去拆穿是做人的基本修养。”

人生在世,每个人总有自己的艰难与苦衷,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伤疤暴露人前。

不居高临下的施舍,不拆穿别人的秘密,不道破他人的心思,不伤及他人的颜面,才是最大的善良。

契诃夫曾感叹:

“真正的教养不是吃饭的时候不洒汤,而是他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着善良的旗帜;

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

是积德不需人见,善意匡如清流。”

真正的善良不需要大张旗鼓,人尽皆知,是在帮助别人时,给别人留足体面和尊严,才能彰显无痕的温暖!

0 阅读:0

杨弘环球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