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枝随笔:血性之刚与气韵之美——文忠民将军书法的独特魅力

杨弘环球经 2025-02-09 18:14:34

血性之刚与气韵之美——文忠民将军书法的独特魅力

作者:杨生枝

文忠民将军在我们老家长武县颇有名气,我早有耳闻却未曾谋面。在这次“文忠民回乡书法展”上,我与文将军相识。展览现场人潮涌动,观赏者穿梭于一幅幅作品之间。我品赏着他的书法之作,又与他相谈甚欢,其内在的气质秉赋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也点缀在他那高雅的谈吐之中,他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书法作品一样,深深打动了我。确如“字如其人”,文将军的书法隐藏着他的情感和气质,在欣赏之余,能感受到他的个性品德和精神世界;确如“人亦如字”,他的每幅作品都是其心灵的写照,是他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形式,传递出本人的个性特征。

文忠民将军的书法之路,可以说是从他的家乡开始的。他自幼聪慧好学,上学之后,就喜欢练字,从描红开始,练习用毛笔写字。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执笔方法做起,开始字帖临摹,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开始进入书法学习。从士兵到将军,他从临摹字岾到书法入门,刻苦努力,坚持不断对历代经典书法作品进行临写,在临摹创作基础上,潜心钻研,心摹手追,在辛勤奋斗中求索墨迹。部队那紧张火热的生活,为他的书法注入了新鲜的灵感与活力,使其作品具有了新的气象。他着力追求书法风格,退休之后,便专门潜心学习于右任先生书法。他孜孜不倦,临池不辍,在临中悟,悟中临,把那些在于书中透露出来的丰富艺术内涵,尽可能巧妙地揉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极力汲取于书之精华。他以于书为宗法,并博采众长,铸熔古今,兼取并收,勤学善思,使他的书法作品既保留了于书之精髓,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文忠民在于右任先生书法的学习和研究上,给我们众多书法爱好者留下了可贵的经验。他在“走于书法之路”的艺术追求中,首先是追求“形似”。他在坚持“易识、易认、准确、美丽”原则的基础上,忠实于范本,追求其法度。他追求形似,并非追求字型的完全一致,而注重的是于书的笔法和章法,力求做到结构安排和用笔的规范性。因此,他在临于帖时,笔画的一起一收、一转一折、长短大小、轻重虚实等都在追求帖字的细节,以达到形态美。其次是追求“神似”。神似是在形似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追求范本的精神、气质和风彩。为了使自己的心性与于书心灵契合,他在书法中磨炼心性,在磨炼心性中追求笔墨性情。他举笔不轻落纸,说自己拿起笔,不急于求成,而是静静地思考每一个字的构造和韵味,慎重地考虑每一笔的起落、轻重和快慢;在心中构想出字的形状,反复推敲,直至胸有成竹。为了追求对于书的神似,他曾六次到于老当场书写之地,身临其境的对于老的思想性格、气质人品、身世处境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都作了详细了解,深入理解这些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注重掌握于书的精气神。正由于他将自己的心灵与所创作的书体融为一体,才使他的书法作品既不失于书之精髓,又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是追求“创新”。他为了传承于书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完美平衡,勇于尝试,走出了形似与神似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创新之路。他在传承于书的创新中,发掘个人特性,将自己的军人个性特点融入笔墨;在传承中不泥古法,广采众长,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在传承中融入新意,将现代审美意趣融汇于作品之中;在传承中注重笔墨与思想的融合,书法中展现了时代精神。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他对古法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展现出其书法作品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新的艺境。

文忠民的书法,是一种军人与文人的完美融合。少将军衔的荣誉,是他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见证,而在艺术领域他同样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在他身上,既有军人的刚正不阿,又有着文人的儒雅风范,二者的融合,让他的书法作品厚重间蕴含着儒雅,雄浑里洋溢着豁达,逞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美学魅力。在融合中,他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了力量与柔情的笔触、结构严谨与自由挥洒的风格、深沉内敛与激昂澎湃的情怀以及文化与军事的双重底蕴,蕴含着坚韧不拔的军人精神和文人墨客的文化涵养,构成了一幅幅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佳作。他的军人与文人的双重身份,催生出了其书法中军魂与文心的双重品格。军魂如铁,文心似泉,二者并蓄,方能创作出书法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军魂是军人的灵魂,文心是书者的情感。军魂育文心,他用书法诠释了军旅情怀,用艺术传递了军人的精神力量。他的笔触刚劲有力,线条雄浑流畅,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他的书法端庄严谨,规整大方,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尊重,更反映了他在军旅生活中养成的严谨作风和自律精神。而文心铸军魂,其书法艺术之妙,无不来自文心的滋养。他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所抒发的军魂丰富而细腻,正是因为有着文心的文字在后面支撑,文脉流畅,方使其书法作品所蕴含的军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军魂与文心的孕育下,他的书法作品融文人婉约于笔墨,彰兵家豪放于纸上,形成了一种血性与气韵相融合的独特气质。书法要有血性,也就是要有军人的个性,这是书法生命的特征。他的书法作品笔势有力,气势磅礴,每一笔都凝聚了强烈的心劲和心气,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他的书法作品情感表达强烈,让人感受到了激情和力量,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心灵上的震撼力。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又充满气韵。气韵是书法作品的意境和韵味,他通过笔墨的运用,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文字之中,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纸面的力量;他运用笔法、墨法和章法的技巧,让作品在挥毫拨墨间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作品以生动的气韵境界。在这种血性与气韵的完美融合中,其书法不仅能体会到那种豪迈的情怀,还能从中感受到细腻的气质;在豪放中蕴含着精致,在大气中不失稳重,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韵味。

他的书法作品,以军人与文人双重身份的融合,体现出了刚强与儒雅的独特气质。他的这一双重身份,不仅使军魂与文心得以完美融合,展现出刚健柔美的独特魅力;而且又生成了血性与气韵完美融合的独特个性。它们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他的血性之刚与气韵之美的书法风格。

他的书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文将军刚毅、质朴、沉稳、正直,人们喜欢他的书法作品,更喜欢他的做人。他坚持“作字先做人”原则,给自己提出了“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座右铭。书法之道乃是他的做人之道,他于书道,乃业余之爱好,不以其谋生,不以其沽名,只为有益社会。他每日临贴不辍,是将书法当作一种运动“健康多多”,当作一种乐趣“快乐多多”,而不去考虑别的东西。大凡有喜欢他的字,即索即写,绝不收一分一文;将自己书展的百幅作品,无偿捐赠当地。他在家乡书展时,一个小学生没有得到他的签字,哭了。他得知此事后,想法找到小孩,在住处等了一个多小时,小孩来了,他立即给小孩提字鼓励,又与小孩合影留念。他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书法感召人。他的书法作品能获得人们的喜欢,也多赖于其人品的高尚。书法这一艺术,不仅是一种心灵修行方式,是书者情感与气质的外化,更是深厚思想的表达。他秉承文以载道的思想,在书法作品中,他把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做人的告诫以及两岸和平统一的情怀,都在笔走龙蛇间传递出来,真情益于笔端,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洗礼与升华。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精神层面上引导人们追求更高的境界。

他的书法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对风骨的追求。如果说思想是书法之灵魂,而风骨则是作品之风貌。他在书法的学习研究中,一直致力于追求书法的风骨之美。他师从“当代草圣”于右佑,得其精髓,挥豪放酒脱之墨,成雄浑跌岩之气,使其在书法的源头上就具备了书法风骨的传统底蕴。他的书法蕴含着刚健挺拔的骨气、高尚昂扬的情怀、清丽脱俗的才情和个性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骨。如他的书法作品《我走于老书法之路》,既传承于书的风骨之美,又展现出其书法风骨新意。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雄健,每笔每画都显得坚实有力,能感受到一种从笔尖透出的力量感。如通过控制笔锋的提按、转折,创造出特有的书法之“筋力”,这种力量感不仅体现在个体字的笔画上,而且贯穿于整个书法之中,使其作品气势有力,力透纸外。他的书法作品在字形结构上,能根据字体的特点和个人的审美要求,通过巧妙的笔画组合,使字形既稳重又灵动,字字展现出一种姿态之美;在布局结构上,通过合理的间距安排和章法布局,无论是单字还是整体,都做到疏密有度、错落有序,既展现了个体字的美感,又使整篇保持着和谐统一。他的书法风骨不仅体现在字体形态上,更在于他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的表达上。他在创作时,将个人的情感、气质和修养融入笔端,通过笔墨的流转传达出深层的含义和审美体验。他的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在笔尖与纸张的接触中,我们往往能感受到他的情感与思想,能引发观者的联想与共鸣,也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文字的精神享受,这正是他的书艺风骨之精髓。

他的书法独特之处,还在于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是传统与创新并蓄,在传承中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其作品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作品生动、鲜活。他的作品是雄浑与细腻并存,在气势上雄浑大气,笔力雄健有力,而又不失细腻精致之美,使得作品既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又不失细腻活泼的文化韵味。他的作品质朴与潇洒融合,字形端庄沉稳,字风厚重古朴,潇洒而不失法度,丰腴而不呆板,使其作品在古朴中充满生气与灵性。他的作品是笔墨与思想的的契合,善于将传统诗词、名联名句、自作诗词和联句等融入书法创作,使得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文学价值,取得了意境美与章法美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作品在传承中融入新意,在笔尖上体现个性,在笔墨中展现时代精神,在品赏中传递审美意识,使每幅作品都透露出其深厚的书法造诣和文化内涵,彰显出他的书法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书法作品,涵盖楷书、行书及草书诸体,各体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他的作品中,字体多变,其楷书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给人一种优美感;其行书清雅秀丽而不失气韵贯通,给人一种生动感;其草书笔力遒劲而不失婉约之韵,给人一种壮美感。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小品,还是横幅、条幅、长卷巨幅等,都一丝不苟,笔法正宗,笔势纵横,气脉连绵,气韵生动,融合了多种技法和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的多样化,体现了其书法艺术的深厚功力和审美情趣。文忠民将军的书法以其独特的风格、深邃的内涵、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造诣,使他的作品成为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及深厚的文化价值,让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他的书法作品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更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简介:杨生枝,出生于1947年,陕西省长武县人。中共党员、作家、研究员,国内访问学者。曾任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委员会(厅)副厅级,西安欧亚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出版学术专著《杨生枝文集》(十七卷)、《一个小人物的自述》。著名学者的《杨生枝学术思想评说》《杨生枝学术创新之述评》为杨生枝学术研究之专著。

0 阅读:0

杨弘环球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