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6日,雷军和他的创业伙伴每人喝了一碗小米粥之后,创办了小米这个品牌,同时也有了小米与小米的品牌故事。不过,让小米积累第一批“米粉”的,却不是手机,而是一款基于安卓的第三方操作系统——MIUI。
2011年8月,小米发布了第一款手机,雷军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向台下的听众介绍这款手机,颇有乔布斯的风范。从此,雷军多了一个外号“雷布斯”,而“雷军对标乔布斯,到底还差多远”,也成了业内人士茶余饭后的谈资。
彼时,这台1999元高性价比的手机,在短短37个小时内卖出了40万台的好成绩,也让小米与雷军在智能手机界“一战成名”。不过,即使目前小米手机在全球的销量挺近Top3,与苹果、三星共同位居第一梯队。但是雷军仅靠智能手机的成绩就比肩乔布斯,依然显得“分量不足”。
一方面,目前的小米,与乔布斯创办的苹果,无论在品牌力与产品力方面,尚且存在差距。前者目前虽然销量规模可观,但是始终难以摆脱其作为追随者的标签。另一方面,以苹果手机为中心的闭环生态,以及因此形成的行业壁垒,更是目前的小米所无法企及的。
不过,雷军对标乔布斯还有另外一个筹码,那就是小米汽车。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随着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量产上市的消息传出,雷军比肩乔布斯也变得名副其实,甚至在智能汽车这个全新的赛场上,雷军借助造车超越乔布斯,也不是不可能。
死磕里程焦虑,纯电与增程式两条腿走路
企查查数据则显示,自小米202年3月官宣造车后,包括小米智造投资基金在内,小米系公司已有50余起投资投向汽车领域,涉及造车的各个环节。
而且,小米造车也频繁传出路测进展顺利, 以及2024年量产上市计划不变的消息。此外,前不久媒体报道称,小米汽车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每周生产大约50辆样车。这也意味着,小米纯电产品问世,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紧锣密鼓的布局与紧张有序地推进,与此前小米汽车定下的2024年量产上市的目标,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早前已批准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成为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小米一直强调的2024年量产上市,只差临门一脚、一步之遥。
而通过近两年小米在供应链上的大量投资与研发,以及在造车资质上所做的努力,也足以看出,小米造车并非口号,而是“铁了心”,更不是“小打小闹”。
正如此前雷军公开表示,小米汽车是其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彼时,雷军也宣称,业务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目前来看,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上市的承诺,也大概率将会如期兑现。
雷军高举高打推进造车项目,很显然是在试图复制小米过去10余年在智能手机、IoT等业务方向的产业生态模式。
与智能手机十分相似的是,在“车联网”的时代浪潮下,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正在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又一个重要的硬件载体,而小米汽车,显然也不只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智能汽车,甚至仅仅围绕自动驾驶,就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与商业故事。
因此,雷军也在小米智能手机之外,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甚至被认为有望挑战苹果,补充智能手机尚未完全覆盖的消费场景。而雷军的人生高度,也将因此被再度拔高,甚至成为真正的“下一个乔布斯”。
值得一提的是,在布局纯电动车之外,小米汽车还选择了一条“万无一失”的发展路线,那就是同时押注纯电与增程式双向发力,两条腿走路。
据媒体近日报道,小米已确定开发增程式电动产品,目前正在寻找增程汽车的产品突破点。消息人士透露,小米汽车目前有多代平台在研发推进,一代平台将于明年上市,二代平台计划于2025年推出。从时间进度看,增程车的推出节点可能在二代平台之后。
实际上,小米在纯电之外,还为其造车准备了一个“备胎”,也是十分稳妥的风险控制策略。例如,汽车媒体出身的李想,一直因为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概念而饱受争议。不过,几年过后的事实证明,目前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销量已经绝对领先。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理想以13.9万辆的交付量成为蔚小理中的No.1,分别是小鹏和蔚来的3.36倍和2.55倍。由此也足以印证,增程式汽车正在被市场接受,因此也为小米押注增程式汽车,增加了胜算。
实际上,小米布局增程式汽车,已经列入日程。例如,据小米社会招聘官网显示,目前已经放出相关研发岗位,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排气系统工程师等。
众所周知,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正有取代燃油车、成为时代主流的趋势。但是限于目前的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国内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因此也导致汽车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对入手纯电动车依然有着诸多顾虑。
因此,增程式汽车也被视为在纯电动汽车普及前的过渡方案,甚至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标配。例如,零跑汽车也于9月推出C01增程版以及C11超级增程版。正如零跑董事长朱江明曾明确表示,电动车的大方向当属纯电,不过在2025年之前混动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
而之于小米造车而言,纯电汽车与增程式汽车并行布局,也必然是最稳妥的战略。由此可见,小米汽车死磕里程焦虑,是直击痛点,而布局增程式汽车也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甚至稳操胜券。
小米造车成色很深,但挑战仍在
与雷军一贯的高调风格所不同的是,小米虽然一直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推进造车,却很少通过官方渠道透露其实际进展。甚至在今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小米年度发布会上,雷军对小米汽车几乎是只字未提。因此,在发布会之外,关于小米造车的进展消息,总会多了那么几丝神秘感。
不过,通过目前的媒体报道,小米造车的信息量依然十分巨大。包括使用宁德时代电池、配备700公里+续航、高通8295座舱芯片、蓝牙5.2、苹果CarPlay,以及招募增程式技术工程师、建设北京亦庄工厂等等。
除了各方资源整合外,小米造车最核心的资源,还是其技术布局与人才队伍。例如,早在2022年中,就有消息称,目前小米造车自动驾驶项目首期研发费用投入达33亿元,组建研发团队规模超500人,到今年年底,团队预计将突破600人。
团队成员中,涵盖传感器、芯片、感知规控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多细分领域技术人才,部分成员拥有微软、谷歌等公司的研发背景。
除此以外,雷军和小米自带流量光环,小米的智能生态、营销渠道、研发实力、技术储备,以及性价比等都是其重要武器。因此,小米汽车可谓含着金钥匙出身,其成色自然也是其他玩家难以比拟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苹果引以为傲的IoS系统,小米汽车也有直接对标的mios。此前,有科技博主的爆料,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秘密自研打通小米汽车新终端的操作系统,而且,在工信部也能查到小米备案mios.cn网站域名的记录,详情显示最新审核通过日期为8月24日。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安卓生态已经十分成熟,对智能手机厂商而言,也非常有吸引力。但是正如华为需要自研鸿蒙,打通其智能手机及IoT生态一样,小米想要实现旗下不同产品、包括未来的小米汽车等智能终端设备,依然会面临诸多限制。所以小米自研的车机系统,也势必会取代目前的安卓系统,成为小米布局汽车产品的又一秘密武器。
不过,回归到雷军对标乔布斯这件事情上,小米与雷军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将依然十分巨大。
一方面,雷军的梦想是建立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但是通过其再度创业,也不难看出,雷军或许认为目前的小米,尚不足以支撑其梦想。
而更大的梦想,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据称,雷军是受《硅谷之火》的影响,所以一路创业至今,并让雷军成为不折不扣的连续创业者。
作为雷军的创业启蒙书,《硅谷之火》里写到的乔布斯的创业故事,也让他热血沸腾,并在心中萌芽了比肩乔布斯的梦想,甚至其创业热情,至今仍在熊熊燃烧。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外界赞誉颇多的雷军,泼过一些冷水。例如,有人认为外界神化了小米与雷军。但是实际上,小米虽为性价比的极致,确是工程师文化的杰作,更是互联网+制造的行业典范,但是却与核心技术、原创价值等依然相差甚远。
而这种差距,或许正是雷军拼尽全力,想要弥补的。因此,小米汽车便成了雷军在下的一盘大棋,也更像是雷军重金押下的一场赌注。而雷军最终想要做的,可能是通过小米汽车,发挥小米的原创品牌价值,让小米成为真正的全球一流公司。
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造车门槛,远低于燃油车。但是增加了智能化、自动驾驶等科技属性后,同样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而此前,无论是乐视还是恒大,都为造车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如今,此类案例更是成为跨界造车企业的前车之鉴。
众所周知,造车的门槛与难度在于,如何在拥有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的同时,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同时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而如果一切只是依赖外包,最后也充其量只会沦为一个汽车“组装厂”。很显然,比肩乔布斯,雷军还需要突破这些现实难题,挑战这些行业高度。
人生的底部靠信仰,高位靠理性。因为血本造车而走上不归路的案例,其实并不鲜见,小米显然不想重蹈覆辙。相信有着“乔布斯”情怀的雷军,会稳扎稳打,成为名副其实的“雷布斯”。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财狗商业评论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