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白崇禧、李宗仁秘书,88年官至副国级,女儿是著名电影明星

史在没有弦 2024-12-19 08:35:13

蒋介石

1908年程思远出生在广西宾阳的一个朴素农家。尽管家境平凡且经济拮据,难以支持他的学业,程思远依然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天赋,特别是在中学期间表现出色。那时李宗仁在战场上连战连胜,巩固了其在桂系军阀中的领导地位,并成为广西的权力象征。

桂系军队迅速扩充,急需补充干部和文职人员。听闻李宗仁招募文职人员的消息后,程思远带着自家米袋参加了考试,并一举夺得第一名,这标志着他没有任何背景下也能凭借真才实学被录用,随后他开始了随军北伐的征程,很快被提拔为李宗仁的秘书。

程思远

在李宗仁的指导下,程思远不仅展示了出众的才智,还赢得了李宗仁的深厚信任,尤其是在1931年策划了对蒋介石的政治斗争中表现突出。在广州举行的“非常会议”中,程思远帮助李宗仁与其他反蒋力量联合施压,最终迫使蒋介石暂时下台。

看到程思远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表现,李宗仁决定资助他前往意大利深造,提升其国际视野和政治理论水平。在罗马大学程思远专注政治学研究,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海外华人学界的佼佼者。

周总理

1937年程思远带着新获得的学识归国,恰逢桂系在台儿庄战役中大获全胜,此战役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震动。回国后桂系智囊黄绍竑离开,加入国民政府,使得桂系急需政治智囊和战略顾问,程思远凭借其扎实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战场经验自然而然填补了这一空缺。

然而随着抗日战争的持续,桂系在一些战役中屡遭挫败,舆论开始对桂系持批评态度。民间对联讽刺桂系屡败,李宗仁和白崇禧对此极为不满。他们很快召见了程思远,讨论如何应对这场舆论危机。程思远提议可以在桂系主办的报纸上发表社论,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以此转变舆论焦点,强调桂系军队不畏强敌,坚决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这篇文章一经发布,即刻改变了民众对桂系的看法,让李宗仁和白崇禧对程思远的能力刮目相看,进一步确立了他在桂系的核心地位。

毛主席

在解放战争末期,随着国民党政权的逐渐崩溃,白崇禧抓住机会发动政变,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辞去总统职务,李宗仁随即被任命为代理总统。在这个关键时刻程思远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为政权过渡提供了关键的协调与支持。

李宗仁上任后立即尝试与共产党开展和谈,希望能够停止内战。作为李宗仁的亲信和私人秘书,程思远积极为和谈奔走,但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白崇禧的顽固立场,李宗仁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内战的继续。

蒋经国

不久后随着解放军的迅速推进,新桂系的军事力量迅速被消灭。1949年秋程思远离开了国民党中央的职务,转而移居香港。在香港程思远为即将前往美国的李宗仁安排了一切事宜。李宗仁最终于1949年11月以就医为名离开南宁,前往香港,并于12月继续前往美国。而另一位国民党重要人物白崇禧则选择了逃往台湾。

1950年蒋介石宣布复职,忽视了李宗仁在美国的留守。此后,李宗仁在美国过上了普通移民的生活,程思远在香港的生活转变为一位平民,他开设了一个养鸡场以维持生计。不幸的是养鸡场后来因为火灾而荡然无存,程思远不得不寻找新的生计方式。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政治经验,他成为了一家报社的专栏作家,撰写时政评论。

毛主席和蒋介石

程思远的生活虽然简单,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内地政治的高度关注。每当有来自大陆的朋友访问时,他总是热情接待,详细询问国内的最新发展。1956年一位老朋友带来了一则消息,称北京希望程思远能够前往北上谈话。尽管心中有所顾虑,程思远还是接受了邀请。到达北京后他得知这是周总理亲自安排的,希望他能劝说李宗仁返回祖国。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程思远作为中间人,数次往返于北京和瑞士,最终帮助促成了李宗仁返回中国,这被周恩来总理视为李宗仁一生中做对的两件大事之一。由此程思远赢得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久经考验的、有重要历史贡献的老朋友,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帜”。

毛主席和李宗仁夫妇及程思远谈话

在1959年,李宗仁从美国将自己收藏的12箱珍贵字画寄往香港,委托曾任其秘书的程思远转运至北京,声称这些作品花费了他11万美元,并希望将它们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然而故宫的专家经鉴定后发现,这些所谓的古董大多是伪作,真正的价值仅为3千美元。周恩来总理原计划支付给李宗仁3万美元作为补偿,但毛主席决定支付12万美元,以此展现共产党的大度及对李宗仁归国的诚意。

李宗仁重返北京的一天,周总理带领包括贺龙、陈毅、叶剑英、罗瑞卿在内的众多元帅大将,以及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加之曾经投降或起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如傅作义、卢汉、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等,甚至包括了末代皇帝溥仪,一同在机场盛大迎接,场面极其隆重。

合照

在国务院事务管理局的周到安排下,李宗仁在北京的生活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副局长高富友为李宗仁配备了专车,还安排了专职警卫、司机和厨师等服务人员,并额外拨付了20万元的安家费用。

关于李宗仁的住宿问题,最初高富友计划让他回到他曾经担任北平行辕主任时的官邸。但由于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觉得那里太过狭小,高富友便改为安排他们住进原中央委员周保中的旧宅。然而李宗仁认为周保中的地位与自己不在一个水平,表达了不满。经过一番筛选,最终决定将他安置在李济深的豪华公馆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7月26日,毛主席热情地迎接了归国的李宗仁夫妇及程思远。李宗仁一行刚踏入房间,毛主席即展现出他的亲切与热情:“你们回来了,这是好事,欢迎回到祖国的怀抱。

毛主席与李宗仁夫妇简短寒暄后,转而与程思远握手,赞扬道:“久闻大名,如雷贯耳。”这番话让程思远感到既意外又荣幸,这显然是对他努力牵线搭桥促成李宗仁回国的肯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主宾落座后,毛主席打趣说:“李宗仁这次回国,可是上了一条‘贼船’啊。”随后爽朗地笑了起来,李宗仁也被感染,笑声中透露出解放后的轻松。程思远回应毛主席的玩笑:“我们既已登上这船,便是到达彼岸。”毛主席对此回答颇为赞赏。

毛主席和来宾谈笑风生后,提议大家一同下水游泳以消暑。程思远换好泳装加入水中,注意到游泳池边已聚集了不少游泳健将,显然这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活动。毛主席在水中畅游,展现出游泳的高超技巧,程思远游到他身边,毛主席称赞他游泳技术不错,程思远谦虚地回应:“还是赶不上主席。

蒋介石

毛主席游完后在池边晒太阳,程思远正准备离开更衣时,毛主席的侍卫前来传话,原来毛主席有意单独与他交谈。在藤椅旁坐下后,毛主席询问程思远的近况。程思远提到海外对毛主席思想的研究,毛主席饶有兴趣地建议他:“你应再访海外。”显然,这是对程思远的一种信任和对其工作的奖励。

谈话中,程思远赞叹毛主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毛主席听后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的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程思远短暂茫然,只听毛主席解释:“靠总结经验。”他详细地讲述了解放军在战后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如何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林黛

毛主席的谈话深深影响了程思远,让他更加敬佩毛主席的远见和思想。谈话后,一场宴会在丰泽园举行,宴会上,气氛热烈,讨论激烈而融洽。当统战部的工作人员示意宴会可以结束时,程思远轻声与李宗仁交流,这细微动作被毛主席捕捉到,他半是严肃半是幽默地说:“急什么,少壮派!”宴会因此延长了几个小时。

在随后的茶叙中,毛主席询问程思远的名字由来,程思远解释希望“前程远大”,并表示回来是为了接近共产党和毛主席。毛主席对此非常满意,随即为他取了“近之”这个别字,寓意他从此与共产党更近。程思远对此表示深深的感激,认为这是毛主席给予的极大荣誉。

主席与李宗仁握手

程思远在重返祖国后始终将祖国的统一作为自己政治生涯的重心。他不仅热情地接待了众多从台湾来访的各界人士,还投入大量时间与他们深入交流,共商国家统一的大计。他在对话中展现出了无比的耐心与洞察力,即便面对持不同政见的访客,程思远也总能通过耐心沟通和诚恳的信件,凝聚共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

从1978年起至1986年,程思远还曾担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在这一职位上,他多次提及与蒋经国的深厚友情,并回忆起1949年春天,南京解放在即时,蒋经国曾在溪口准备逃离大陆前,邀请他到杭州的“楼外楼”餐厅共进晚餐并共同游览西湖的情景。那时,蒋经国情绪沉重,两人的对话涵盖了未来两岸关系的多种可能。

周恩来与李宗仁握手

在后来的岁月里,程思远未曾停止过向台湾及其领导人蒋经国传递和平与统一的信息,力图说服蒋经国放弃对立,认识到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并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1990年代初,随着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成立,程思远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并不久后出任“台湾研究会”的会长,继续他对祖国统一的献身和奋斗。他的90岁生日庆典上,程思远发表感言,表达了他随时准备亲赴台湾,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愿望。

程思远

2005年7月28日,程思远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7岁。即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然保持着对台湾局势的高度关注,经常听取子女为他阅读《资治通鉴》和《参考消息》,从中吸取历史智慧与当代政治情报。至终,程思远最关注的,依然是祖国的完整与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女儿林黛,原名程月如,被称为亚洲影后,《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她:“一个林黛,足以抵得上二十五名苏丝·帕克,八名珍·曼丝菲,以及一大把玛丽莲·梦露。”这样的夸赞无疑让林黛成为了世界影坛的耀眼明星,她的名字和作品传播到了全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程思远对女儿有过一番评价:“林黛聪明,但缺乏毅力。她在影坛上取得的辉煌地位,让她的心态逐渐脱离现实,变得焦虑和不安。她过于执着于财富与名誉的追求,内心时刻处于紧张之中,严重影响了她的家庭生活。”的确,林黛的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她变得更为孤立和不易相处。

可惜的是1964年林黛因为在公司未能得到几位导演的青睐而心情低落。尤其是李翰祥等导演未邀请她出演主角,导致她心生疑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地位是否已经过时。

程思远

在外界的讥讽与压力下,林黛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晚,她与丈夫龙绳勋因一些琐事爆发激烈争吵。林黛并非真心想死,但她在怒火中决意服下大量安眠药,并把房门插上了插销。龙绳勋几次试图敲门,却因以为她仍在生气而未及时采取行动。直到第二天早晨,当他终于发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为时已晚,林黛已经永远离开了人世。

林黛留下的纸条中写道:“绳勋,如果你真的想救我,请不要送我到公立医院,因为那样全香港的报纸都会笑话我。请你找私人医生,谢谢。”这张纸条表明,林黛并非真的想死,她只是被怒气与失望驱使,在极度情绪化的状态下做出了这个决定。她没想到,自己插上门的那一瞬间,竟成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程思远

素材来源:

[1]黄会南.爱国民主人士的旗帜——程思远[J].文史春秋,2016,(05):48-53.

[2]马晖.程思远:传奇片断[N].南方周末,2005/08/04(A07).

[3]刘爱护.毛泽东给程思远取字[J].咬文嚼字,2003,(02):30.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