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战争!权威媒体曝光:中国潜艇以1对2,被外军舰提前发现

温辞韫儿 2025-02-20 11:38:21

前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战争通常都是炮火连天,满是硝烟和尘埃的。

但在当下这个时代,战争形式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看似一个十分平常的行为,便很有可能是两国之间的“战争”。

2月17日,央视便曝光了一段我国潜艇声呐兵与两艘来历不明的军舰互相博弈的视频。

尽管这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出现炮火声,但却是十分危险的,双方之间的对峙也让人感到紧张万分。

那么,中方舰艇在跟两艘舰艇对峙时,究竟发生了那些让人心惊胆颤的事情来?

海面上的无声硝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化战争已经成为了当下战争的最主要形式。

而在广阔的海面上,也是危机四伏。

早在17世纪初,荷兰便发明了潜水艇用来更好的在水下航行。

两次世界大战当中,潜艇也曾有过不小的作用。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当时世界上实力强劲的几个国家也意识到了潜艇的重要。

于是这之后,美国推出了“曼哈顿计划”,首次将核动力应用到了潜艇技术当中。

1954年,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服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

由此,核潜艇时代正式来临。

此后的多年间,中英美等多个国家便开始大力发展核潜艇技术。

因为综合实力的因素,中国在发展核潜艇上的进度上,会稍稍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

好在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中国也逐渐拥有核潜艇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深不见底的海洋当中,潜艇可以通过声呐技术,来探寻海底中的声音。

这个过程当中,声呐兵的存在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们需要时刻守在录音机前,通过自己的耳朵来仔细辨别周围的各种声响。

即便是再细小的声音,也是难以逃过他们的耳朵。

作为北部战区海军的某艘舰艇支队的声呐兵付海传,在潜艇航行时,便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声音。

就在潜艇航行的途中,付海传突然听到一阵声响。

通过仔细辨别,他判断出这是一艘军用舰艇发出的噪音信号。

并且,这艘舰艇并不是国内的,而是来自国外的。

之所以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付海传时常会接触到国内的舰艇。

因此,他的耳朵对于国内军舰发出的噪音十分熟悉。

付海传迅速将这一消息上报,由于无法确定不明舰艇的位置,潜艇指挥员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人员,并进入了备战状态,防止其他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指挥员还下令隐蔽潜艇的行动,对不明舰艇进行跟踪。

可就在这个时候,指挥员却再次收到了付海传的消息。

原来,不明舰艇的航行速度发生了改变,并没有按照舰艇常规的规律前行。

不仅如此,不明舰艇还在不断调整航向的方向。

这种情况也似乎代表着,我国的潜艇很有可能已经被对方给发现了。

潜艇最大的优点便是其隐蔽性,倘若不明舰艇发现了我方潜艇的位置,那么对方便很有可能会对我方发起进攻。

届时,我方将会处于被动位置,获胜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然而这还不是最为糟糕的情况,付海传便通过声音发现周围还有第二艘军舰存在。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2月16日发布的《潜艇兵王回忆与两艘不明军舰博弈 “这就是战争 只是没有硝烟”》

没有销烟的战争

两艘军舰如果同时对我方潜艇发起攻击,那么后果将会是十分严重的。

以现如今的技术来说,潜艇的位置被发现后,基本上都是跑不掉的。

更为重要的是,不明军舰还在多次调整航行和速度用来确认我方潜艇的位置。

眼下的情况对于我方来说,可谓是危机万分。

对此,潜艇指挥员决定对两艘不明船舰进行持续的监听。

经过几个小时的监听后,两艘军舰选择离开。

直到这个时候,我方所有人员才得以松一口气。

事后,作为潜艇声呐兵的付海传表示这就是战争,没有硝烟也没有炮火和爆炸声。

但双方博弈的过程却是危险万分,稍不留神,我方潜艇的位置就会被对方发现。

到了那个时候,谁也无法预料到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幸运的是,我国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而这也不禁让人回忆起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师,黄旭华院士。

2月6日,黄旭华在武汉去世的消息,让无数人都感到十分痛心。

在中国核潜艇的发展过程中,黄旭华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他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也曾为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埋头苦干。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各个方面都需要发展。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旭华被派往国外了解他们的造船情况。

这给黄旭华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清楚的了解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个差距,黄旭华便和众多科研人员投入到了研究上。

科研环境的落后和技术上的困难,都围绕在黄旭华的身边。

根据新讯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5年2月7日发布的《沉痛哀悼|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逝世,享年99岁 》

但他们抱着不怕苦,不怕死的决心,客服了重重难关,终于让我国在核潜艇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

从1958年开始,在我国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终于在1970年完成了第一艘鱼雷攻击性核潜艇的下水工作。

虽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当时研究出的这艘核潜艇在技术方面还是有着不小的问题。

但这一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有多难,好在我们成功跨出了这艰难的一步。

根据学习时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4年8月2日发布的《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是如何诞生的》

结语

如今的中国,不仅设计出更为先进的核潜艇,甚至还搭载了许多先进的系统和技术。

例如,我国被称为深海“大黑鱼”的095型潜艇,便配备了最为先进的声呐系统,能够使其在深海当中更好的将自己隐蔽起来。

而在未来,我国在核潜艇方面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届时,中国海军的实力也将会大大提升,更好的保护我国海洋领域的完整性。

0 阅读:3

温辞韫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