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泄密事件:歼10绝密资料被网上公开,泄密工程师被逮捕判刑

温辞韫儿 2025-02-20 11:41:40

前言

1998年3月23日,由我国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正式完成了首次试飞的任务。

然而,在试飞结束后,网络上却突然出现大量关于歼10的相关照片。

不仅如此,还有报纸媒体在版面上直接把歼10的照片作为封面。

要知道,歼10的首飞是处于保密状况,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可如今,关于歼10的照片以及各种相关数字机密都出现在网络上。

倘若这些数字被其他国家知道了,对于我国的国防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此事很快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经过详细的调查后,

那么,这名泄密的工程师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要将歼10的重要机密给泄露出去?

机密泄露

1998年7月,位于广州的一家报社发表了一篇文章很快便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篇文章名为《歼十,一睹为快!》,而在里面更是出现了多张关于歼10进行首飞的相关照片。

关于歼10的首飞,知道的人员并不多的,可如今照片却是直接出现在了报纸上。

这种行为,已经属于严重的泄密事件了。

很快,这件事便惊动了相关单位,对此事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歼10的总设计师宋文骢更是被要求积极配合调查。

于是,宋文骢以及其他研究人员来到了成都的611所。

调查的过程中,宋文骢的脸上写满了焦急。

因为在歼10完成首飞后,就必须要完成定型任务。

可是现在,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为了能够尽快完成定型任务,宋文骢决定先让了解技术的系统总师协助进行工作。

至于调查首飞照片泄密的事情,则是同时进行。

不仅如此,宋文骢还表示如果有什么大问题,由他来解决。

就在宋文骢完成歼10的定型任务时,关于此次泄密事件也展开了一场调查。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终于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位于某个高校的大二学生,陈晓。

陈晓是一名航空爱好者,在看到歼10的首飞图片后,他的内心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

在他看来,中国终于有了新型战斗机,于是便写下了这篇文章。

陈晓的本意是希望让人们看到中国航线事业的发展,可他不知道的是关于歼10的相关数据和图片都是处于保密状态。

好在,陈晓及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才没有酿成什么太大的错误来。

相关部门对陈晓进行批评教育后,他也积极改正,并表示之后不会再犯下这样的错误。

至此,关于这起泄密案也告了一段落,歼10也进入了十分重要的定型阶段。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不久后网络上竟然又出现了关于歼10的详细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歼10的核心以及重要零件等等,几乎可以说是将歼10给拆开分析了一遍。

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发现这起泄密的人,竟然是一名保安。

根据中国航空学会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19年9月16日发布的《他的微笑,映在蓝天上 ——追忆歼十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

保安发现不寻常

1999年的5月19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担任保安的老李像往常一样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工作。

老李在工作时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在网络上浏览新闻信息。

只不过这天,老李在浏览新闻信息时,却发现一起泄密事件。

原来,他在一个网页上看到了有人对中国最新研制的歼10飞机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但让老李感到奇怪的是,文章中所提到的相关数据以及信息明显不是普通民众可以知道的。

为了防止国家重要机密泄露,老李还是拨通了成都市国家安全局的电话,将自己刚刚所看到的事情全都说了出来。

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在听到老李的话后,也立即在网络上找到了那篇文章。

在经过专业密级鉴定后,调查小组认为这篇文章已经属于泄密行为。

于是,他们先是在网络上删除了这篇文章,防止机密数据的泄露。

同时,也开始查找发布这篇文章的作者。

经过查找,他们找到了发布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网名叫做“GUN枪王”的人。

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发布的地点是成都理工学院。

次日,调查小组立即赶往学校进行调查,最终确定了“GUN枪王”这个账号的持有者是学生赵某。

看着眼前突然出现了这么多人,赵某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

在面对询问时,赵某只是一味地低着头,无论调查小组问什么,他都不肯说。

调查小组也很清楚他的顾虑,于是便耐心地开导和劝说赵某。

最终,赵某告诉调查小组自己是在上网浏览时,偶然间看到了这篇文章。

出于好奇,他将这篇文章给保存下来,并发布了网络上。

顺着赵某提供的线索,调查小组开始顺藤摸瓜。

连续几天的调查,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篇文章的原文是发布在一个名为“日月光华站”的网站上,发布账号名为“snake小龙”。

但“snake小龙”的说法与赵某一致,调查也因此陷入了僵局。

于是,成都市国家安全局便向福建省国家安全厅进行求助,希望他们可以协助调查。

经过连续几日的调查后,他们终于将目标缩小在成都的27家单位当中。

不过,这20几家单位有将近上万人,查找起来需要花费很大一番力气。

于是,他们决定继续缩小范围,并最终锁定了嫌疑人郭健。

郭健是一家研究所的员工,参与了歼10的设计工作。

但由于长期旷工,在1998年的时候被研究所开除。

被开除后的郭健,为了向网友展示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便将歼10的保密数据发布在网络上。

这让郭健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并深陷其中。

可郭健不知道的是,他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嫌泄露国家军事机密。

最终,郭健被依法逮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09年11月17日发布的《案例1:网上泄密案件——歼10泄密案侦破记》

结语

为了网络上那些虚无缥缈的赞赏声,郭健选择泄露国家重要机密。

对于郭健来说,他或许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会被抓到。

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调查小组很快便找到了他。

而他也最终因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这件事也警示我们,在发布网络消息时,不要透露国家重要机密。

同时,也应当加强国家安全保护意识。

0 阅读:0

温辞韫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