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372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四、独一无二的运营模式(优势)
已经用两篇文章,简要的介绍了这种运营模式,本文则谈论这种运营模式的优点。在这里,打算换一个角度,从员工的角度,以员工的视角来看待这份工作。
1、有一份工作
个人认为,有份工作真的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大家接受了那么多年的教育,不就是为了一份工作嘛。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时候,陆续下岗,之后一直在打零工,在做苦力,那时我还在读书,就觉得自己的家,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直到父母成为个体户,有自己的小生意后,我的内在才不会自卑,会介绍自己的父母是做生意的,但不会多说,除非对方多问,那也只是说一些有的没的,但是内在却抬起了头。就像总理所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通过我的创业,我会为几个人提供一份工作,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
届时,如果有人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会回答,是在某资产管理公司做证券分析师;如果有人问他们的爱人,你的爱人是做什么的,他/她会回答,我的爱人是在某资产管理公司做证券分析师;如果有人问他们的孩子,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他们会回答,在哪哪哪做证券分析师……
届时,我也会感觉自己在为社会做贡献,就好比徐翔哪怕锒铛入狱,由于自己掌控了几家上市公司,也为过去的几个老朋友,提供了一个体面的去处。
2、有一份收入
虽然我的个人信用当然比不过政府,毕竟背后有税收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我专门拿出来1000万元,这笔钱唯一的用处就是给我的分析师发工资,算上利息的话,也能为他们发10多年的工资,至少未来10多年内,不必担心工资不会按时到账。
至于更遥远的未来,如果成功了,自不必多说,如果失败了,希望也不要怪我,至少我自己不会怪自己,过去10年的失败说明金钱这项资源在我这里并没有被有效利用,既然如此,当然让更有效率利用他的人去掌控它。这是自然之理,没什么可抱怨和指责的。
就我个人而言,还记得第一次得到工资时的喜悦,我认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份工作,并且工资按时到账,没有任何其他事情比这件事更加美好了,而从此时开始,我的分析师们就开始有份工作,就开始有份收入了。
工资在未来10多年内,会按时到账。
3、有前途
我的内部设计了一套晋升阶梯,当然,名字听起来不够霸气,如果他们想,也可以改名嘛,叫做投资总监、研究总监、首席策略师、战略规划师,等等,都无所谓。
其实在外部,也有一套晋升阶梯。
如果做研究的时候,发现了一项好业务,那也可以去创业,记得研究小熊电器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作者的朋友发现小熊电器的商业模式很好,直接成为了公司的经销商,由于是早期加盟,所以最终受益不菲。
等我们做强做大的时候,我可能会选择参股或控股某家上市公司,自然而然,就可以派我们的人去那里当非独立董事,甚至可以成为董事长,都可以,届时,我的分析师将会有一个更为体面的社会职务。
如果我的分析师,厌恶了我,实在受不了我,也可以自己创业,自己管理一笔钱,我会提供天使投资,相信他/她不会拒绝我,毕竟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甚至于如果他的收益率特别优秀,比我优秀了一大截,那么我干脆就把所有的钱交给他来打理,我就直接躺平了,钱在我这里就是浪费。
甚至,如果我的分析师做得很好,他们也可以成立自己的股权控制平台,类似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一堆上市公司,甚至可以成立自己的家族,成立自己的家族基金,就像古代的学田一样。
总之,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君子当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对于别人的成功,我也乐见其成。
4、有钱途
内部有分红机制,包括投资分红和投机分红,以投资分红为例。
假如我的总资产达到2亿,此时我的分析师给我推荐股票,我建仓了,我至少至少会给5%的仓位,也就是1000万,由于绩效标准是5倍股,如果市值变成了5000万,增值4000万,分红比率是10%,那么这一笔投资,我的分析师就会赚400万。
假如总资产到20亿呢?那么我的分析师会赚4000万。
假如建仓仓位是20%呢?那么我的分析师会赚1600万。
假如分红比率是12%呢?那么我的分析师会赚480万。
总之,大有钱途,而且只要满足结算条件,我会在5-10个交易日之内就把钱转到他们的银行账户之中。
除此之外,在如上的制度设计下,我的分析师是希望我好的,因为我好他们就好,而不会见不得我好,看我有钱就眼红,或者背地里使坏。人性就像是水,是需要引导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性,不要高度也不要低估人性。
5、与领导(我)相处
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当然也不是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和那无关,主要是证券投资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的。证券投资这门工作对时间的要求很低,对纪律的要求很低,巴菲特的持仓众所周知,对效率的要求很低,投入产出并不严格匹配。因而,我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假如我是搞销售的,那肯定给下面的人打鸡血,画大饼,并实行末位淘汰;假如我是招聘前台,那肯定找胸大且年轻漂亮的,如果不满足标准,那就不好意思了;如果我是搞政治的,那我也成天讲一些空话大话,成天弄一些形式主义,也肯定要搞权力斗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嘛。
因而,主要是这份工作的性质,以及基于此的制度设计,让别人看起来自己还好相处。
6、与同事相处
俗话说,亲戚远来香,否则天天腻歪在一起,就一定会有一堆矛盾,甚至父子母女之间,也一堆矛盾,只不过没有隔夜仇罢了。同事之间,自不必多说,狭小的办公室,或者逼仄的后宫,或者精力过剩不事生产的和尚尼姑,不搞权力斗争搞什么。
而在我的制度设计下,大家天各一方,平时联系的不多,直接与我联系,距离产生美,每2年一次的聚会,大家装也装一下嘛。
除此之外,我之所以把大家叫过来,做一番事业,一个原因就是,根据过往的相处,觉得大家都是很好的人,如果不好,最初也不会把大家叫过来一起创业。
7、在家工作
记得大学时做过一篇英语阅读,里面有一句话“After all, there is no other place in this world as warm as home”。
做我的分析师,可以在家工作,穿着睡衣,穿着拖鞋,用最舒服的方式,在自己感到最安全的工作场所,工作,没有人打搅,免去了通勤之苦,尤其外面刮风下雨,或者下雪下冰雹,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会像家一样温馨。
8、时间自由
虽然给我的分析师规定了一个工作时间,例如9点到17点,但是没有人监督,可以用最喜欢最舒适的时间作息来工作,也可以随时照看家人,接送孩子,不必向我请假,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都理解。
我其实是一个很闷骚的人,在实际上的工作中,我可能连续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不会与我的分析师有什么交流,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未来究竟会取得什么成就,究竟会达到什么地位,还是得靠自己,我只能说,我领大家入门时,绝没有把大家带跑偏。当然,如果未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完全可以归功于自己,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平台。
因而,届时我们的相处模式可能是:只会在月初打工资,其他的时间,我就像是空气一样。
9、充分休息
我会给我的分析师周末、法定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各4个星期。
反正就我个人而言,没事就给自己强制放假,今天不想研究了,就打一天游戏,或者看一天电影,甚至连续几天都自我放弃了,既然如此,我也没有资格去强求他人。
工作和生活应当两不误,平时带着孩子四处转转,一起去公园玩玩,或者去逛街,去逛超市,这才是生活嘛。
当然,如果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证券投资,而是在其他领域,这样办可能公司没几年就死掉了,归根结蒂,还是证券投资这份工作本就是慢吞吞的,本就是反射弧很长。
10、做得事情是有意义的
觉得做这份工作,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成长。
随着研究了越来越多的股票,就会对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微观企业,对政治、经济、文化,对法律、会计、税务、股权架构、公司治理,对过去、现在、未来,对人性,等等,逐渐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就像巴菲特所说:每天跳着踢踏舞上班。
11、争辩真理
我的分析师可以和我争辩,不会因为我给他们发工资,不会因为我给他们提供工作,也不会因为我长得很帅,而噤若寒蝉,实际上,我鼓励他们和我进行争辩。当然,也不是特意为自己添堵。
原因是,一方面,在商业社会,是有唯一性的真理的,这不像是政治,赵高指鹿为马,也不像是家长里短,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商业社会,某商业活动的产生背后是有唯一性的解释的,并且其有效性需要时刻接受市场经济的检验;另一方面,为了赚钱,也得把真理辨明,不能做一笔稀里糊涂、自欺欺人的投资,为了赚钱,也得需要我的分析师们大声争辩,争辩出真理,争辩出某股票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毕竟,资本市场可不管你爸是谁,不在乎你的学历和证书,不在乎你有多少钱,不在乎你经历了多少苦难,不在乎你的资历,不在乎平时有多少人对你低三下四,它只在乎你有没有在做对的事。
因而,我的分析师都是有独立人格、热烈追求真理、并努力赚钱的人,又聪明又勇敢。
12、对年龄很宽容
我也是找工作时才知道,招聘都卡着年龄,职位晋升也卡着年龄,只要年龄不合格,一票否决,可见,年轻是多么珍贵的一项资源。然而,纵使如此,这个社会对年轻人也十分残酷,一个月几千块钱,干着毫无营养、端茶递水的工作,恣意的挥霍青春。
由此可见,还是人太多了,青春既被珍视,也被践踏。
但至少在证券投资行业,30岁连门槛都摸不到,对人性、对各行各业还什么都不懂呢,也没经历过几轮牛熊,40岁才刚刚入门,60则进入化境,80岁也可以再接再厉。
证券投资这门行业对于年龄,对于体力的要求低多了,也宽容多了,如果我40岁创业,我的同学也都是40岁,在其他行业肯定晚了,但在证券投资行业,一切刚刚好。
因而,希望我的分析师对于自己的年龄,从此不再有任何焦虑,是社会的病态、是社会的拥挤才导致了这种畸形的筛选模式,应当活在时间之中,时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时间的观念,应当坦然接受自己变老变丑,并fuck the society。
13、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当感觉自己很重要,感觉自己被重视,感觉自己不可或缺,而非可有可无,而非只是干着杂活的临时工。正因为如此,团队就是一个互补的组织模式。在我设计的模式中,大家都是团队的一员,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入职前会有岗前培训,会将我的股票、期货等投资、投机知识教给我的分析师,这是公共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除此之外,还有选修知识,例如民法、商法、经济法、证券法、破产法、税法、会计、股权架构、税筹筹划、收购并购等等,我的分析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要选修的知识,并力求所有的人知识是互补的,满足木桶原理,这样的话,如果未来有需要,团队内就有人可以给出专业意见,总之,凡是能靠自己的,不能靠外人,自己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另外,对于期货,由于品种很多,大家可能不会关注全部品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品种,同样,力求几个人的知识是互补的,使得我的团队同时关注全部品种;对于股票,由于领域很多,可能也很难有人兼顾,大家也只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品种,并力求知识互补,做到全行业关注。
例如,我对化工行业、创新药、半导体、计算机就很不感冒,如果团队中有人对这些东西感兴趣,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再例如,我对于医美、服装、化妆品、孕婴、综艺、艺人经纪,也没什么兴趣,如果团队中有女生的话,那这块当然也归她了。
当然,我得统筹全局,什么都得懂一点儿,不懂也得装懂啊。
14、我很靠谱
从如上的组织架构来看,我是很重要的,处于交易和决策的节点,我得是一个靠谱的、真正懂行的人。
例如,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推荐比亚迪,巴菲特08年建仓比亚迪港股,12年后的20年股价大涨。
如果查理芒格对自己没有绝对自信,那么芒格每次见到巴菲特都灰溜溜的,一笔投资10年过去了,竟然毫无进展;如果巴菲特不是一个懂行的人,那么这笔投资持续3-5年,可能就平仓了,顺便把芒格解雇,中国嘛,还缺人;如果巴菲特不是一个懂行的人,甚至都不会早在08年就建仓比亚迪港股;如果查理芒格不是一个懂行的人,那么芒格也不会在08年推荐一个远在天边、无人知晓的比亚迪。
由此可见,巴菲特08年建仓比亚迪,后取得40倍回报,可以说是,王牌对王牌。
因而,我得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成为一个靠谱、懂行的人,同时要赚很多钱,才能实现如上的夙愿,救自己也救我的同学于水火,我们一起创业,一起赚钱,甚至一起去做伟大的事情!
如上就是我的理想,和理想的具体样子,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么一定不会嘲笑我,毕竟朋友分享理想时的样子,一定会很酷,因为他的身边,洒满了阳光。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