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下场会很惨,萨达姆为何不逃亡海外避难?

佳霖谈历史 2023-09-16 21:31:13

9·11事件后,小布什在白宫发表全美电视讲话时,说了一段指桑骂槐的话:

今天,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自由,遭到了一系列有预谋的、惨无人道的恐怖分子的袭击......我已经下令所有情报及司法部门全力协作,找出应为此事负责的幕后黑手,并将他们绳之以法。我们将对恐怖分子和那些庇护他们的人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这段话的后半句,原本没有,是讲话前临时加上去的。

小布什刻意言之,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试图以反恐为名,扫清中东的反美势力。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萨达姆。

海湾战争后,萨达姆恨透了美国,美国对萨达姆也是欲除之而后快。

双方的关系势同水火。

当然,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这个时候,谁也没办法把萨达姆和9·11事件扯上关系

但不料,就在第二天,也就是2001年9月12日,萨达姆昏了头,竟然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发表了《告西方国家人民书》。

萨达姆在公告中讽刺美国不结善缘,必招祸患。称美国遭遇恐怖袭击,纯属活该。

估计是嫌骂的不够痛快,9月13日,萨达姆又发表第二份《告西方国家人民书》,说正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无能,所以才导致悲剧发生。

萨达姆这番言论,一时间令世界哗然,同时也挑动了小布什政府敏感的政治神经。

2001年12月24日,就在美国人迎接圣诞之际,萨达姆继续火上浇油。

他宣布伊拉克弃用美元,采用欧元和其他币种进行石油交易结算。

同时,萨达姆还呼吁其他产油国也这么干。

正如现任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所说:“多年以来,美国发动的战争,都是为石油而战。”

萨达姆此举,毫无疑问,彻底触碰了美国的“逆鳞”。

因此,尽管美国当时因为出兵阿富汗而分身乏术。但萨达姆已然成为小布什政府迫切想要除掉的“眼中钉”。

2002年初,为了找到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的证据,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成立“特别计划办公室”,专门搜集萨达姆的黑料。

这个办公室最先盯上的,是来自阿富汗的战俘。

很快,通过“特殊”手段,拉姆斯菲尔德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名叫做阿勒利比的战俘招供,说萨达姆曾经为基地组织提供过化学武器训练。

根据这份所谓的“证据”,小布什在2002年1月20日,发表国情咨文。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

也是从这天开始,美国政府明确了向萨达姆开战的借口——萨达姆拥有并重新生产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借口是找到了,但证据还是不充分。

因为1998年,萨达姆配合联合国调查,销毁了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少部分没有销毁的存货,也在联合国官员的监督下,封存了起来。

美国并没有关于萨达姆重新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为了找到确凿证据,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国政府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2002年10月,美国政府对外公布了两张卫星照片。

伊拉克阿尔-法拉特工厂 1991年海湾战争时被摧毁(左),2001年重建(右)

称照片中显示的伊拉克纳斯尔工程公司的制造工厂,早在1998年就被美军摧毁了。但现在又重建了,萨达姆肯定在里面生产化学武器。

这种如同玩笑的证据公布后,全球各国无不是嗤之以鼻——这算哪门子的证据,您还可以再离谱点吗?

几天后,《纽约时报》又登出一则消息,称伊拉克拥有可以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制铝管。

结果消息一出,美国中情局局长特内特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么劲爆的消息,我这个情报负责人咋不知道啊?

同一个月,美国国会敦促特内特:已经九个月了,怎么一点进展都没有!中情局应该尽快完成对伊拉克的情报评估。

迫于压力,特内特只好东拼西凑,整出了一份报告。

2003年初,小布什将这份报告交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要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说明伊拉克拥有大杀器。

鲍威尔看过报告后,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这写的什么玩意啊?

根据事后媒体的披露,中情局当时掌握的“情报”,其实全部来自于一个自称是工程师的伊拉克叛逃者的口供。

也就是说,这份报告属于典型的“孤证不立”。

更夸张的是,美国人根本没有见过这个叛逃者。

中情局拿到的口供,全都是由德国情报机构转述的。

鲍威尔很清楚,如果拿着这份报告跑到联合国宣讲,必然让人笑掉大牙。

但总统布置的任务又不能不执行。

于是,鲍威尔只好又亲自重新起草了一份报告。

2003年2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针对伊拉克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装的会议。

在会议上,鲍威尔发表了长篇大论,论述伊拉克拥有生化武器,还言之凿凿,说美国掌握了证据,有图片和录音,这些证据由伊拉克内部传出。

说到高潮时分,鲍威尔拿出了一瓶白色粉末,说这么一点炭疽病毒,就能让美国参议院的上百名工作人员隔离,而萨达姆不但曾拥有8500升炭疽病毒,还能快速生产出5倍于此数量的新病毒,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

关于鲍威尔手上拿着的小瓶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不得而知。

但肯定不是化学武器。

因为鲍威尔的讲话,在联合国官网可以找到。原话是这样说的:

不到一茶匙的干炭疽,就这么一点儿。大概就这么多。这大概就是一茶匙的量。2001年秋,一个信封装着不到一茶匙的干炭疽,曾迫使美国参议院停止运行。仅仅这么一点点的量,装在信封里的这么一点点的量,就迫使数百人接受紧急治疗,并导致两名邮局工作人员丧生。

相信与会的各国外长,只要不存在理解障碍,应该都能明白,鲍威尔拿出装着白色粉末的试剂瓶,只是演讲时,用来做视觉辅助的,用以强调生化武器的杀伤力。

他从来没说过,瓶子里装着的就是在伊拉克找到的“证据”。

如果鲍威尔真的拿着炭疽病毒进了联合国总部,那恐怕他才是恐怖分子。

不过,普京貌似不清楚这件事。

2007年,普京接受采访时调侃说,“鲍威尔摇晃的那一小瓶不明物质,说是化武证据,里面搞不好是洗衣粉”。

“洗衣粉”事件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即便澄清了“洗衣粉”事件的原委,鲍威尔在安理会上的发言,也依旧是他一生都难以抹去的污点。

就在强调了生化武器的杀伤力后,鲍威尔接下来又说:“毫无疑问,自萨达姆在1998年迫使最后一批核查人员撤出伊拉克以来,我们已搜集到大量情报,表明伊拉克仍在继续生产这类武器。

“仍在继续生产这类武器”,这才是鲍威尔对萨达姆的指控。

而事实证明,鲍威尔的这一指控,完全就是胡说八道。不仅没有增加说服力,甚至起到了反效果。别说整个国际社会,就连美国的盟友法国,也当场唱了反调。

与会的法国外长德维尔潘直接在会场怒怼道:“我们认为军事干预将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法国将否决任何允许美国或英国提出的军事干预的决议。”

德维尔潘

法国的立场,得到中、俄及德国等时任安理会成员的支持。

五常中有三常投了反对票,美国想通过安理会合法打击萨达姆,显然就行不通了。

但事后,小布什政府还是蛮狠地表示,即便得不到安理会支持,美国也将着手建立“自愿性的军事联盟”。

此消息一出,举世哗然。

2003年2月15日,包括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日本东京、韩国汉城在内的全球约600个城市,同时举行反战游行。

这是自越战以来,全球最大规模的反战活动。

2003年2月15日,伦敦爆发反对入侵伊拉克的示威活动

另外,伊拉克周边国家,叙利亚、伊朗、约旦、沙特、土耳其,也集体拒绝向美国开放领空,不允许美国在自己境内部署军队。

但不管国际社会如何质疑和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心已经无法改变。

得不到联合国的支持?无所谓。

在小布什看来,美国拉上英国,同样能够干翻萨达姆。

2003年3月,19万美军云集波斯湾,一切仿佛都是昔日海湾战争的重演。

美军第101空降师准备越境进入伊拉克

然而,这场战争与12年前的海湾战争,又是如此地不同。

12年前的美军,毫无疑问是一支正义之师。

当时的美国老布什政府,处处都展现出了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但到了2003年,小布什政府的一言一行,却处处都透着一股匪气,像极了昔日入侵科威特时的萨达姆。

2003年3月17日,小布什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库赛,必须在48小时内离开伊拉克,否则美军将随时采取军事行动。

这是萨达姆可以逃脱的第一次机会,但被他浪费了。

小布什也不知道萨达姆是否会就范,所以在发出通牒后,他哪也没去,就在白宫等了48小时。

3月19日夜,见限期已到,萨达姆拒绝下野,小布什政府下令开战。

由美国与英国、澳大利亚和波兰组成的多国部队侵入伊拉克,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

关于伊拉克战争的过程,一笔带过,因为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开打之前,美国中央司令部煞有其事地制定了详细作战方案。

据说前后还修改了不下60次,最后定下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

先以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和战斧式导弹,实施精确打击,摧毁伊拉克的地面军事设施和指挥系统;

轰炸过后,地面部队从伊拉克南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会师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与之同时,为了确保不会再发生海湾战争时,伊拉克用导弹袭击以色列,从而激化阿拉伯国家,扬言要站队萨达姆的一幕,美军还派出特种兵小分队,秘密潜入并接管了伊拉克西部的飞毛腿导弹基地。

另外,美国还警告以色列,哪怕挨炸了也得忍着,不许坏我的好事。

美军轰炸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总统府

然而战争打响后,外界期待的激烈战斗却没有出现。

美军从打响战争的第一枪,到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只用了20天。

在这20天里,美军没有遇到任何大规模抵抗。

许多伊拉克官员在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就弃官走人。

伊拉克军队则是成片成片地向美军投降。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萨达姆麾下最精锐的共和国卫队。

连共和国卫队都不愿意卖命,这说明萨达姆的统治早已经摇摇欲坠。

难道他不知道吗?

是的,他真的不知道。

海湾战争后,萨达姆完全活成了一副昏君模样。

他经常抱怨部下欺骗自己,却又听不进去实话。

很多仗义执言的人,要么被萨达姆清洗,要么靠边站。

而萨达姆却非常享受这种让人生畏的统治。

直到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萨达姆仍然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里。

他在战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上指出,伊拉克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各级军官在正面战场抵抗一个星期后,全国转入游击战,以此达到战争胶着状态,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淖,为日后的谈判积累筹码。

正式基于这种判断,萨达姆才果断拒绝了美国政府的最后通牒。

可实际上,伊拉克军政高层暗地里早就被中情局收买了。根本就没人愿意为之卖命。

2003年4月8日,美军进入巴格达。

5天后,美军又兵不血刃占领了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

5月1日,小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

在完成军事任务之后,美国政府向前线美军传达了三项政治任务:

第一,找到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明这场战争的正当性;

第二,尽快建立符合美国价值观、亲美的伊拉克新政府;

第三,抓住萨达姆。

从排序上可以看出,小布什当时的最关心的是能否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不存在的东西,又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美军派出大量人力,翻箱倒柜,结果什么也没找到。

见战前言之凿凿的动武借口站不住脚了,美国政府又转而开始强调萨达姆执政期间犯下的种种反人类行径。

试图以推翻萨达姆独裁政府,还给伊拉克人民一个自由、民主的新政府,来证明这场侵略战争的正当性。

可是,在伊拉克这种民族成分复杂,且95%都是穆斯林的国度,强推美国制度,无异于是打开了一口充满了高温蒸汽的高压锅。

伊拉克民众抗议美军

为了避免这口高压锅爆炸,美国只好成立联军临时权力机构,暂行政府职权。

而伊拉克新政府,即使按照乐观的估计,也得等到2004年才能组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找不到,建立新政府又遥遥无期,美军现在能做的,似乎只有抓捕萨达姆这一件事情了。

而事实证明,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美军进攻巴格达前夕,萨达姆走上街头,在发表最后一次公开讲话后,匆匆离去。

此时的伊拉克,全国都被美军设为禁飞区,萨达姆不敢坐飞机,便选择了坐轿车逃亡。

离开巴格达前,萨达姆命人从伊拉克央行取走了10亿美元现金。

这笔钱,非常重要。

美军一度认为,萨达姆坏事做尽,想杀他的伊拉克人可以从波斯湾排到巴格达。

抓住萨达姆,似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然而老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

萨达姆在逃亡期间,出手十分阔绰,只要有人愿意为他提供“藏身之处”,他一定会当场支付巨额的“住宿费”。

由于萨达姆挥金如土,加之他早年就有逃亡经历,懂得如何隐藏自己。

因而美军对萨达姆的抓捕,毫无进展。

其实这时候的萨达姆,仍然有机会逃到海外,可他又拒绝了。

他一直相信美军会撤军,只要美国人离开,自己就有机会卷土重来,所以他选择留下,领导残余势力继续战斗。

事实上,萨达姆的想法没错。

伊拉克人民支持美军推翻萨达姆政权,不等于伊拉克人就喜欢美国人。

之后的十几年,美军在伊拉克频繁遭到恐怖袭击。

为了打这场治安战,美军伤亡近5万人。

这个数字是美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伤亡人数的20倍。

2003年7月,见迟迟无法找到萨达姆,美国政府开出2500万美元的悬赏。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各1500万美元。

在巨额赏金的刺激下,很快就有告密者透露了乌代和库赛的藏匿地点。

2003年7月22日,美军派兵包围乌代和库赛藏匿的别墅。

经过一番激烈的激战,兄弟两人被当场击毙。

萨达姆听说此事后,在伤心之余,对身边的保镖、亲信都起了疑心,这使得他的行踪更加让人不易捉摸。

乌代和库赛藏匿的别墅

随后,美国趁热打铁,上调了悬赏金额,声称只要能提供萨达姆的行踪,美国愿意向告密者支付3000万美元的赏金。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动摇萨达姆心腹的忠诚。

但赏金上调后,却始终没人向美军提供萨达姆的下落。

或许在萨达姆的心腹看来,美国人的赏金,不一定能拿到手。

而萨达姆给的,可是实实在在的现金。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后来果然食言了,没有向告密者支付赏金。

因为美国政府认为告密者是先被捕,后告密,不符合领赏条件。

又过了几个月后,美国人渐渐明白,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萨达姆政权的结构,并非是以军政高官为核心,而是以萨达姆家族为核心。

美军一直将重心放在监视伊拉克前政府高层上,想从中寻找突破口。

可是萨达姆逃亡期间,从来就不与这些人联系。

于是美国人改变思路,决定从萨达姆身边的心腹和家族成员下手。

2003年12月,美军在一次行动中,抓获了萨达姆的心腹穆斯拉特。

经过审讯,穆斯拉特交代了萨达姆的行踪。称萨达姆此时藏匿于提克里特附近的一个农场中。

12月13日,根据掌握的情报,美军派出一支600人的部队,对农场进行地毯式搜索。

但在搜索一番后,美军没有找到萨达姆的踪影。

不过,就在众人准备换个地方搜索时,有一个美军士兵发现农场谷仓里的炉子还有余温,判断这里不久前还有人,并且刚刚离开不久。

指挥官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下令又对农场展开第二轮地毯式搜索。

来来回回搜了好几次后,有人看到农场外的地面上铺着一块毯子,觉得很奇怪,便把毯子掀开,发现毯子下面是一块带有把手的石板。

当石板被移开后,士兵们发现下面是个仅够一个人容身的地洞,里面藏着一个老头。

随即,一名美国士兵钻入洞中,把老头从洞里揪了出来。

待看清楚老头的面容后,在场人员惊讶的发现,这就是美国政府8个月来,一直要找的人——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的被捕,让小布什政府大舒一口气。

然而,很快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好不容易抓到的萨达姆,竟然成了美军手上的烫手山芋。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未完待续)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