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国军事工业打算研制一款中型坦克,但其军队却收到重型坦克。

多才柑桔 2025-02-14 17:07:24

一般来说,当某个国家的军事工业开始打算研制一款新型武器装备的时候,尽管在其研制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种各种困难,但总的来说最后研制出来的东西不会距离当初目标太远,不会出现开始想要一只鸭,结果却搞出一只鹅的事情。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过于绝对化,例如在花旗国军事工业的武器研发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他们一开始想要研发一款中型坦克,但但最后花旗国军队却收到一款重型坦克的事情,那么,这里面究竟都有哪些故事呢?

好吧,让我们把故事从头说起,首先我们要先确定一下,这种研发的时候是中型坦克,但到后来却成为重型坦克的例子是花旗国军事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制的T-26/M-26重型坦克。

在战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花旗国军队很快发现,他们手中的各种坦克,无论是中型的M4“谢尔曼”、M3“格兰特·李”,还是轻型的“斯图加特”都远远不是同类型德三坦克的对手,而为了有效的对抗德三的各种坦克,花旗国军队尽快的装备装甲更厚、火力更强的中型坦克已经成了必然选择。

为什么在这里说当时花旗国军队需要新型的中型坦克呢?

作因为在当时来说,坦克交战当中作用首屈一指的就是中型坦克,相对来说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的用途并不是那么广泛,而中型坦克却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取代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所以当时花旗国军队想要获得一款新型坦克,那么有一款合适中l型坦克就可以完全没必要同时获得重型坦克和轻型坦克,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型坦克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主战坦克。

其实,当时花旗国军队对新型中型坦克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装备比“谢尔曼”75毫米火炮口径更大的火炮(最好是90毫米坦克炮)、102毫米厚度(4英寸)的正面装甲和不超过36.3吨的重量。

坦率的说,上述几个指标虽然对当时的军事工业来说要求有点高,但考虑到当时德三坦克的技术水平,花旗国军方的要求也不算苛刻。

由于前线部队急需新型的中型坦克去挽回战场上坦克战的不利态势,所以花旗国军事工业很很快开发了T-20、T-23等多个的实验型号试图满足花旗国军方的需求,这其中,花旗国军方最欣赏的是T-23,这种坦克虽然装备了比M-4“谢尔曼”更好的武器和传动、行走装置,但是花旗国军方认为它还不够完美,为了和德三坦克的交战当中取得均势(花旗国军方也不指望他们的坦克能比德三的坦克更好),尤其是它的武器和装甲都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面考虑到花旗国军方意见,花旗国军事工业很快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于是,在T-23坦克基础之上安装90毫米坦克炮,同时加强装甲、改进坦克行走和传动装置的坦克出现了,这就是T-25(后来被称为T-26)。

具体的说T-25/26坦克在经过火炮和装甲的厚度改进以后,已经基本上满足了当初花旗国军方对新型中型坦克的要求。

但有一点除外,那就是这种坦克的重量增加了3.63吨,总的来说,这种坦克在正式装备花旗国军队之前的重量已经接近了40夺,超过了当初花旗国军方对坦克重量的限制。

1943年5年6日,花旗国军方同意接受这种坦克,并初步建议生产50辆试用。

但是,T-26坦克在随后的测试工作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生产工作没有按照计划开始,而为了让T-25/26通过测试,花旗国军事工业不得不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但这种修改造成的结果一是这种坦克的重量进一步超标,达到了41吨还多(41.9吨)。

也就是说,在当初花旗国军队想要一种新型中型坦克的背景下历经波折,结果花旗国军方却收到了一款重型坦克。

二是等到T-25/26通过测试并进一步发展成M-26坦克的时候,这时间的指针已经走到了已经到了1945年年初,结合当时前线局势考虑,很明显当时花旗国军队已经不怎么需要一款能和德三坦克相提并论的新型中型坦克了。

但是,已经花出去的投资不能付之流水。

而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所以后来花旗国军方还是赶在战争结束之前的1945年年初装备了少量的M-26坦克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一些收尾战斗。

0 阅读:450
评论列表
  • 2025-02-21 09:03

    M26潘新在美国就是中型坦克,才42吨不到,德国45吨多的豹式坦克都是中型坦克,M26以41吨的吨位性能比56吨的虎式还好

  • 2025-02-14 19:43

    被米军逼着不断调高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