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或者是农村,养老问题备受无数人的关注,据相关统计,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为7.35%,城市老龄化为6.30%,从给出的数据上,农村的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所以,在近些年及未来,有很多关于老龄化的政策和指导。
老龄化的今天,现实中的农村养老情况是怎样?以我们当地的农村的实际情况分享下:
在我们村,老人可以分为三个年龄段,第一是准老年阶段,年龄在55-60之间,约为55%;第二是老年阶段,年龄在61-70岁之间,约为35岁之间;第三是高龄老年阶段,年龄在71-100岁之间,约为10%。这些数据是一个大概占有比例,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年龄在55-60之间
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为了以后的生活能好点,他们依然不得闲,男的一般外出打工,做些建筑工、搬运工及其它体力活,女的一般在附近的小超市及一些食杂店、饭店之类的帮忙。
这个年龄段像上述做事的方法很多,用他们的话说,“闲着也是闲着”,所以,用这种半做事半“玩”的方式挣点,补贴着家用。
老年阶段,年龄在61-70岁之间
在这个年龄段,基本上没有什么劳动力了,每天做好饭吃过后到村里人多的地方闲聊,通常一聊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外在的基本收入几乎没有,唯一的就是政府发放1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个别身体好的,在自己家旁边种些菜,或者儿女们隔三差五的送些衣食。
第三高龄老年阶段,年龄在71-100岁之间
这个年龄段没有什么劳动力了,行动基本上受阻,偶尔几个腿脚好的外出在自己门口没多远,遇到人说说话,要么呆在家里听听收音机之类,由于眼睛基本上都花,所以,看电视的没有几个。或者,儿女们轮流养活。
在这个年龄段,一般给予200元左右的补贴,只要没病也差不多够日常的开销了。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下农村的医保,记得每年交200多元,这个医保就是农村的合作医疗,小病之类的免费治,大病的自己掏一部分,基本就是这样。
农村的养老,实际上就是自己养活自己,很多老年人干了一辈子给孩子,所以老了依靠孩子,这就是农村原来的固有思想——“养儿防老”。对于农村式的养老,你是怎么看的呢?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