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冬至,风凉、气温凉,万物皆凉!无论是南北方,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而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的变长,同时,冬至之后,南北方气温将进入冬季最寒冷的阶段,所以在民间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也就是说,从冬至开始,我们将进入最冷的三九时期。
在我们那里,有着这么一个顺口溜,“一九二九,伸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看着顺口溜就知道冬季有多冷了吧,当然南方的某些地方除外,在我们这里的这个日子,黄叶已早已落地,树木只剩下枝干;大部分的鸟儿都藏了起来,偶尔几个不怕冷的在枝头叽喳的叫唤,行人的路过把他们惊吓的一飞而散。
在冬至这天,各个地区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在南方,听朋友说他们的冬至比过年还重要,一般冬至这天一家人都要回去祭祖。饮食上吃粉米圆子或汤圆居多,然而,在我们北方地区,主要吃饺子为主。
在我们哪个地方,吃饺子一般是选择萝卜猪肉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夏季的时候我们会种很多萝卜,就是为了冬天吃,而且,我们那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气死中药汤”,所以看我们那农村,无论是冬至还是春节,萝卜饺子一般是我们那的必备。
不过,时代的不断发展,在饺子馅的选择上也有了多样性,除了萝卜肉馅的,还有韭菜鸡蛋馅、香菇肉、芹菜肉等,可以按着自己的喜欢任性搭配。
也许一些南方的人会比较好奇,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怎么不吃火锅呢?其实,饺子原名叫“娇耳”,是古代名医张仲景发明的,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的东西。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这就是我们那里冬至的风俗,如果你们那里有什么不同的,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