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家——段小鹰

线上赏美术 2025-02-11 03:58:43

段小鹰 /DUANXIAOYING/

油画家1960年1月生于北京。

曾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三年,杂志美术编辑15年。

举办过三次个展并多次参加围内外展览或发表作品为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津门过年小记

这些年来除了口罩那三年差不多春节都去天津过的,因为相比北京在天津过年更有年味儿。我这回住的地方闹中取静,离“金街”不到200米,出了街口就到了。这条东起“天津劝业场”以东西至西开教堂的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商业街“春节连市”,店家高音喇叭的叫卖声和着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引得四面八方的游客日夜川流不息,这不就是个不要门票的大庙会吗?“城管来啦!——”,只见炸臭豆腐的烤羊肉串儿的摊煎饼的推着拉着家伙什儿四散躲进小巷子。有跑得慢的被逮到,也是教育劝说一下就放走了。就是嘛,大过年的都不容易。“天津劝业场”这座当年闻名远东的第一商厦在做了内外装修后却没对顾客开放,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燃放烟花爆竹在天津也是明文规定被禁止的。年三十白天就能听到零星的爆竹声,入夜鞭炮声更是一阵紧似一阵。整的动静儿太大了,闪着警灯的警车就会开过来,我楼下这个街口就不时有警车驻留。这次我从窗户看到一对父子从后备箱取出一抱花炮,他们是没看到马路对面的警车吗?也太不把警察当回事了,这下虾米了这下尴尬了吧。只见警察在车里冲这爷俩摆摆手,他俩在马路这边朝警察点点头,抱着花炮走了。你在哪放我不管,别在我面前放就行我的理解是错误的。有意思的是在时间接近午夜零点时警车也开走了,但我在这个时间段听到的炮竹声没有去年在河东区那边听到的密集,是不是经济大环境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过年在天津不能不说吃。“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天津人也要想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吃不到海参可以吃“海茄子”,“不是大黄花吃不起而是鳎鰢鱼更有性价比”,顶不济还得弄一锅“贴饽饽熬(nao)小鱼子”呢。现在生活好了,赶上过年更得吃点好的。天津菜继承鲁菜传统又具有自己特点,熘烩爆炒各具特色。在“宴宾楼”嚐到一个“菊花茄子烩虾仁”?茄子和虾仁一起入馔没听说过。菜端上桌:花刀切好的去皮茄子经过过油定形调味收汁,茄子经过厨师的巧手宛若朵朵盛开的大菊花,粉红的虾仁点缀其间,色泽红亮口味咸鲜,真是不同凡响。好的厨师一定是能用家常食材做出不寻常的味道来。“狗不理包子”嚐了三鲜馅和传统猪肉的,应该说比我在别的地方吃到的包子好吃但没有原来的狗不理好吃。

我们住的这片街区以前是日租界,张园和段祺瑞的寓所离的都不远。张园里溥仪和孙文留影过的那座楼30年代就拆了,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曾先后被侵华日军国民政府和天津军管会使用,也很有历史意义和价值。对过儿的段祺瑞寓所门前贴着红底白字的“ Lenovo”的标识,以`前还看到安理干教堂旁边一座大房子被阿里买下来做天津办事处了。这个片区有很多私人开的小店:日料动漫旧物服装之类的,夏天应该很好逛很好玩,游客应该不少。再把市政做做就更好了。我看到一家“酒后庇护所”,这是什么新奇特的玩艺,从没听说过。还好我在天津没喝多过。这里还有一间“基督堂”,初四上午正赶上它上早课。跟门口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进去看看。礼堂里信众们正在听台上一位戴眼镜头发有些歇顶的中年男士在布道,他手里有稿子他没有照着念,听众很安静,这些内容他本应烂熟于心了。等他说“请坐”,我就出来了。中途退场有点不礼貌呀。

初五回到北京天也放晴了,但满街筒子刮着呜呜的西北风。街两边灯杆上挂着硬塑料做的红红的中国结`,看着也很喜庆,到了晚上还能亮呢,可是人呢人上哪儿去了?

段小鹰 乙巳年正月初十晚草于京西

0 阅读:0

线上赏美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