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小鹰 /DUANXIAOYING/
油画家1960年1月生于北京。
曾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三年,杂志美术编辑15年。
举办过二次个展并多次参加围内外展览或发表作品为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海湾四国速写
告别了北京的金秋10月,我和家人开启了从迪拜经沙特前往卡塔尔和巴林的自驾之旅,历时半个月,全程往返2300公里。
地处半岛的卡塔尔陆路与沙特相连,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 ,人口 280万,首都多哈。卡塔尔国土面积虽小但富含石油天然气资源,又刚举办了2022年世界杯,听说还要申办世博会,正走在国家发展的快车道上可谓雄心勃勃。进入这个国家第一印象是绿化很好,基础设施完备,油价也比迪拜那边便宜,高速也是同阿联酋一样全程路灯照明,这一点途经的沙特因为国土面积广袤就做不到了。
来到这里不能不看体育场馆。参观了一个奥林匹克体育展,三层的展区里楼上是介绍奥林匹克发展历史和图片及实物陈列,一层是免费的观众互动专区,主办方希望观众通过虚拟现实和一些器械的参与,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身习惯。图片和实物陈列既介绍了阿拉伯世界和卡塔尔的第一个奥运金牌获得者,也把梅西奇达内和中国跳水和乒乓球运动队员签名的球衣和照片放在醒目位置。一百多年来,全世界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打破新的世界纪录,实践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宗旨。展厅里还把第一代木制的高尔夫球杆和直到今天复合材料制作的五把球杆一同陈列,使观众直观的看到它们材质和形制上的变化,感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和改变,足球和泳衣等的展陈理念也是如此。一辆产自英国的第一代摩托赛车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打开速写本画起来,无所事事的展厅值班小哥每过一会儿就过来看一圈,到后来主办方摄像人员也架好设备来录像,我在画历史遗物,他在收集资料。

在新落成的文化创新产业园大学城和图书馆,有免费的小火车连通各个单元运送访问者,在多哈市商贸一体的中心区域也有这样的免费小火车。滨海的万吨游轮码头没有邮轮,不再喧闹,我观察各旅游景点现在游客的到访数量大概也只满足了接待能力的三分之一。这和迪拜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辐射全球的中东及海湾地区商务旅游和中转目的地,据计算迪拜光是空港民航业的从业人口就达80万。
卡塔尔王室收藏馆坐落于一片幽静的树林后面。这里的馆藏从拿破仑的烟缸到纳粹军服军旗,从印度古老木门昆虫标本到飞机大炮古董老爷车林林总总无所不包,洋洋洒洒30000余件,足足占满三个大厅还有地下室。但他油画的收藏品位我不敢恭维,抽象绘画像旅游景点地摊货的水平,不少是2007年购入的。具象风格看得出比较注重反映阿拉伯人历史上征战和市井生活的题材,质量也不太高,这些内容都有大画家表现描绘过,德拉柯罗瓦就是一位呀?也可能人家把好画藏于深宫秘不示人吧。
背靠大海的“卡塔尔伊斯兰艺术中心”2008年落成,是91岁的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里面有一些常设展和专题展。其中一个专题展介绍了一位出生于土耳其活跃于上个世纪前半叶的摄影家。他是那个年代西欧艺术圈的座上客,曾给毕加索达里等一干人拍过照片,他自己也能写能画,看得出是活的挺滋润的一个人。他拍摄的纪录片以一艘一战时奥斯曼战舰的拆解过程,来象征这个老牌帝国的解体和倒掉。他用一己之力以伊斯兰文化背景在西方艺术界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1500年来伊斯兰文化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对周边和其他地域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交融中留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和痕迹。这从今天东到印度东南亚西至南欧西班牙葡萄牙的建筑和生活方式中都能得到佐证,馆内还有阿拉伯地区定烧的产自东方的青花瓷青白瓷海捞瓷的收藏,见证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繁盛。
新建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硬件设施一流,观后给我的感觉是藏品有待充实。动植物不采用标本就算了,瓷器还用复制品。但有一个馆摆放了一地的拆下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油气田配套的大大小小油漆斑驳的输油管和阀门让人看了颇为震撼。还有一间用实物还原那个年代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室内陈设也很有意思。

多哈的仿古街(巴扎)是由上世纪70年代的老市场改造的,方圆几里,四通八达横跨整个街区。清晨,常设于此的警局的留着小胡子的警察足蹬长筒黑马靴系好笔挺制服的最后一粒扣子扎好武装带,(与中东以外其他国家的警察不同的是他头上戴着白头巾黑头箍),他要和同事一起跨上体态矫健的阿拉伯白骏马去街面上执勤啦,清脆的马蹄声传来阵阵回响。一队来自欧洲的男女正在听取一位市场管理者的情况介绍,一只猫蹲在围拢的人群中央仰望着讲解人,它在认真听讲。
在灯火通明的多哈新城的莱富士酒店的顶层昏暗的酒吧里,一个当地女孩在两位黑人小哥键盘手和吉他手的伴奏下正在演唱英美歌曲,她的身体在随着演唱舞动,她的嗓音有些低沉沙哑说不上明亮,舞姿也不那么大方,顾客多是一些当地的新派男女和住店的客人。我在看完当地电视台播放的(以前央视也播过)配有阿文字幕,由老戏骨德尼罗和女星安妮海瑟薇主演的好莱坞电影“实习生”睡下之后,凌晨4点又被楼下清真寺扩音喇叭传来的宣礼声叫醒,穆斯林信众们平常这样的祷告一天要做五次,此刻我看向窗外,眼前依然是一片灯火通明,多哈新城就是座不夜城。
汽车驶过连接沙特和巴林12公里的跨海大桥,就进入到岛国巴林王国的国土。这里海风劲吹,一扫迪拜那种溽热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大海的味道。
在“巴林国家博物馆”,除了一辆英国早期殖民者的古董老爷车,大门入口处还陈列着一辆不起眼的意大利产“菲亚特”白色两厢小轿车。从图片和文字说明得知这是当时罗马教皇访问巴林时的座驾,照片上教皇以他那标志性的一袭白色装束坐在小白车副驾位置上,紧随其后的是巴林王国礼兵长长的马队,同其他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大阵仗相比,这场面不免让人看来有些寒酸滑稽。文字上说本来主人要以最尊贵的礼遇用一辆豪华车迎接他,但教皇生活一向崇尚简朴,不喜铺张浪费讲排场,谢绝了主人的好意,执意乘坐这辆小车到访。挺好玩儿的一件事。

在巴林主岛的最北端,一百多年以前就是一个珍珠采集加工贸易的集散地,考古发掘出当时仓库码头和加工作坊的遗址。今天这里依然是一大片老旧商业区,小商店食肆修车铺清真寺云集于此。看到我们正在观看一位工匠给店门作传统纹样装饰,店主人热情的邀我们到店内参观。这是一家建材商店,主人介绍说从1870年代他的祖上就开始做这门生意了,他拿出当年来往票据合同给我们看,他现在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装饰材料主要从叙利亚和法国进口,除了店面生意他也接一些政府和清真寺的活儿,他还接受当地电视台的采访。这么多年坚持在原地就为做好一件事,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对他坚守祖上留下来的手艺表示钦佩和赞扬。临别时他执意要送我一件珍珠贝模型作礼物,盛情难却,恭敬不如从命了。
来到街上,女儿说不如把你在这边画的速写送给他一张。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想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找了个街角画了起来:一个传统阿拉伯木门,门前有几棵树,一只小猫在墙角趴着晒太阳,……画儿画好了,我特意把背面空出来没画,往常速写本上每页纸我都是两面都要画的,想着这样他好裁下来。这时清真寺的大喇叭又响了,时间是下午2点。
寻到他的店面,却是铁将军把门,再看其他的店铺和街上也没有了之前的喧嚣。这才悟到好巧不巧都去作礼拜了,我们也只好抱憾而回了。
“巴林堡”和“巴林门”都是晚上去看的,一边是古迹,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看了不能不让人心生怀想。明天就要踏上返程的路了,也该早点回去休息。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打开窗帘望向窗外,只见街灯和车灯闪耀,上岛和出岛的马路都被车辆排的满满的,现在是午夜12点,当地人都是夜猫子。
回程的手续比来时简便一些,也要出关入关,只是省去了办汽车保险的时间。走的基本上是来时路,过了沙特,我又可以在阿布扎比酋长国的公路上以160公里的时速撒欢儿啦。
日暮,我们离开主路,驶向一片灯火,按导航去预订的住处。这周边餐饮娱乐住宿的服务设施有很多,是为附近的油气田核电等项目配套做的,还有国际学校医院等,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小城镇,听说这儿还有韩国猪肉料理呢,不得不说阿联酋的思路就是开放。这里啤酒也不难喝到,在我住的这家酒店,一群男女毛子白天下海把身体晒成粉红色,晚上就在酒吧里泡着,酒喝嗨了,歌儿听爽了,就把他们的女人抱起来跳舞,他们正乐不思蜀呢!
回程有时也会沿路深入到沙漠里去。在阿布一座沙漠新城我吃到了一顿最好吃的沙特风味的午餐,羊肉鱼肉蔬菜每一种食材都极新鲜,只需厨师稍加调味处理,味道就鲜美无比。羊肉不说,在这沙漠腹地,鱼肉和蔬菜做到这样不容易。其间,两个穿着工装的当地小哥也来这家店吃饭,他们和店员都很熟悉是常客,消费能力可以呀。
去往卡塔尔和巴林来回都要经过沙特靠海的大片国土,除了入关的时候发现他们英语不太好;公路上的限速标牌多是阿文,路面还算结实但时有黑黢黢的油污还是沥青;路边是大片沙漠,除了接近卡塔尔那边热闹点儿还有个麦当劳;基本上荒无人烟。其他就对沙特没有什么了解了,但沙特风味的这餐饭使我对这个国家心生感念。对了,想起来去时入境卡塔尔前下车看了一个沙特人的集市。人们用皮卡车将自己要售卖的服装鞋帽工艺品小零食运到那里摆放整齐,支好遮阳篷布就开始做生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集市干干净净,没有人乱丢垃圾。回程还看到卡车司机们到公路边的沙漠里朝着圣城麦加的方向集体做祷告,落日余晖正好洒在他们身上。一个神秘的国度,一片神奇的土地。

回到迪拜稍事休整,我们又去了阿联酋的沙迦酋长国。迪拜到沙迦30公里车程,基本上一路塞车。迪拜和沙迦热闹是一样的热闹,阿拉伯人就爱热闹,不同的是一个现代,一个传统。这里的传统既体现在建筑风格和当地人们的穿着上,也体现在星罗棋布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里。看了一家博物馆复原的阿拉伯椰枣的加工过程。千百年来阿拉伯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椰枣和椰枣树,椰枣树因为耐旱和生命力强的特点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广泛种植,既可遮荫纳凉作城市绿化,过去的年代其树皮和叶子也可以作为传统房屋的建筑材料。记得小时候有一天父亲带回一布袋“伊拉克蜜枣”,那枣没有我后来在海湾地区看到的大,但甜都是一样的甜。今天椰枣在这里虽然就是个寻常物,但当你入住酒店或餐饮场所,作为尊贵的客人,主人依然会仪式感满满的端来一小碟椰枣请你品尝,我在想,小小椰枣一定承载了这个民族更多的历史和过往。
参观了沙迦沙漠深处的一个地质公园,应该是个政府项目。正赶上上午是公共假日,我们到的时候还没开门。不一会几位穿着黑袍的当地女士开着各自的日产SUV大车来上班了,在停车场停好车,印度人开着电瓶车把她们送到1里外的展馆,当然观众也有此项待遇。诺大的展馆观众只有我们和另外两个也是开车来的白人小哥,在海湾地区这些国家你要是不开车简直寸步难行。汽车是个伟大的发明,往大里说它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个人来讲它拓展了你的的活动半径,让你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地质公园的电影馆,正在放映介绍我们面前和脚下这片区域地质构造和成因的科普片。影片结束场灯并没有亮,却见黑暗中大银幕徐徐收起,银幕的后面呈现出一整面大玻璃窗,此刻:一座巨大的山体横亘在我们面前,它的起伏和褶皱包括山石都是那样清晰简直令人震撼,这是9000万岁的一座山啊,人类在它的面前简直渺小可笑到不值一提。这一切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的,我为这个设计拍案叫绝。
这么好的地质公园一定要支持一下,在纪念品商店我们选了印有公园Logo的T裇和冰箱贴。收账的两位当地男子都是一身白袍,除了头顶的头箍和脸颊上的胡须是黑的,显得仙气飘飘。他们不紧不慢的包装商品收钱数钱找零,动作款款有形。莫急,弄不好人家还是“事业编”呢。离开时工作人员问我们用不用电瓶车送下去?不用了,不劳烦印度小哥了,下地走走挺好。
2024年11月18号夜写于西山脚下
作品欣赏 /ZUOPINXIS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