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朝鲜发生了一场深重的灾难,官方称之为“苦难的行军”。1994年到1998年间,朝鲜经历了世所罕见的饥荒。据逃到韩国的前朝鲜高官黄长烨描述,1995年一场大洪水袭击了平安北道,秋季粮食颗粒无收,粮食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国家。街头随处可见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百姓,安然度日成了奢望,更有甚者被饿死路旁。
在这段凄惨的岁月里,据称有30万至48万人因饥荒去世,其中包括5万劳动党员。到1996年,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已经有约10万人走上了不归路。就连最核心的军工单位也不能幸免,约5万工人和高级技工、工程师因饥饿而亡,生产陷入停滞,令人悲恸。而那些幸存者,也在饥寒交迫中勉强苟活。
饿殍遍野:饥饿的阴影随着粮食愈加紧张,数量庞大的朝鲜百姓陷入赤贫。在乡间,轻声如草的呜咽回荡在冬夜寒风里,一个个家庭为了最基本的口粮卖掉家产,甚至自己的生命。街道上营养不良者比比皆是,甚至出现了抢劫与暴力事件。在平壤郊区,有人讲述那些饥民推着装满尸体的小车,穿梭于尘土飞扬的路途,只为在无尽哀愁的田野中薄葬亲人。
面对如此境地,很多党员和工人也难逃劫数。估计有高达数万名劳动党党员在这一时期饿死,曾经活跃在军工厂的技工和工程师也无一幸免,甚至连核心劳动岗位上的工人因饥寒交迫而无法继续工作。
苏联解体:失去的依靠这场饥荒不仅是由于天灾,更是大势无情的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曾经是坚实后盾的“老大哥”分崩离析,俄罗斯接过了苏联的遗产却自顾不暇。朝鲜赖以生存的外部支援戛然而止,设备、化肥、燃料……急需的资源变得遥不可及。柴油和汽油的短缺使得农业机械无法运转,汽车改用柴火驱动,它们以一种滑稽却又悲凉的姿态在道路上缓缓行走。
天灾无情
朝鲜本来耕地就稀少,仅占国土的18%。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水患、旱灾、台风轮番来袭,仿佛上天在一次又一次地考验着这个国家。这样的环境,让原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朝鲜人民的苦难日益加深。
内阁的无奈:先军政策的枷锁在此期间,朝鲜政坛内部斗争不断,军部、党部、内阁三方博弈,导致内阁的地位被削弱。1998年修宪后,军事权力的提升更是将内阁置于尴尬的境地。内阁虽被设定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行政执行机关,但在实际运作中,诸多经济改革常遭军方否决。
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设立,使得军部不仅负责军事事务,还将原属于内阁的经济管理纳入掌控。就如平安南道的桧仓地区,那里盛产金矿、铜矿、铁矿及重要的森林资源等,然而这些资源都由军方掌控,内阁对此无可奈何,朝鲜经济被深深限制。
多事之秋:内阁与党部的权力交锋昔日粮仓,今日伤疤。金正日的亲信、劳动党计划财政部长朴南基,未经内阁同意便强行推行货币改革。然而,改革掌舵者对经济规律缺乏认识,盲目施行的改变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民生如履薄冰,令人扼腕。最终,为平息民怨,朴南基被枪毙,成为那场混乱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军队却以另一种方式谋求生存。神秘运作的第39局,以合法和非法兼施的手段进行走私枪支弹药、毒品等活动,据悉每年可为朝鲜高层带来1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此举虽为领导层提供了现金流,却备受国际社会抨击,联合国对其实施了制裁,以此警示。
海外自救:朝鲜的寻路者为了扭转国内困境,朝鲜在90年代主动开辟海外市场。他们在中国、南亚等国开设民族餐馆,一方面传播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出口人力资源获取外汇。朝鲜政府派出大量人员出国打工,这种“劳务输出”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不少家庭得以维持生计。直到2000年前后,随着局势略有缓和,朝鲜才缓步走出“苦难的行军”阴霾。
为何如此悲剧?回首这段历史,教训沉重而深刻。失去国际支持致使朝鲜在孤立无援中挣扎,天灾的频繁则让本已脆弱的经济走向极端。更为关键的是,政治内斗和固步自封的政策使得国家发展裹足不前。先军政治一方面巩固了国家军事力量,却也使得民生问题被刻意忽视,成为牺牲品。
旧梦重寻:痛苦的余波为何朝鲜战争中摧毁的家园能在两年内恢复,而饱受“苦难的行军”却花费将近十年才熬到头?这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重新规划就能解决的问题。它牵扯到国际关系、政策取舍和历史性的错误决策,让这个国家在忍耐与误判间几乎被吞没。
在这段令人潸然泪下的历史中,究竟是苏联解体与不期而至的自然灾害导致了饥荒?还是朝鲜政策的失误和政治斗争将人民推入深渊?对于这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事件,您的看法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