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血显卡坞?零刻GTi13U显卡坞套装+蓝戟ArcB570实测给你看!

奕口大锅看科技 2025-02-19 15:44:56

笔者每年出差的时间占比很高,显卡扩展坞这些也尝试了不少。不过用多了显卡坞的就知道,受限于实际带宽和尺寸,性能损失还是挺大的。去年零刻推出了PCIe 4.0 x8总线带宽的转插方案,当时太忙就没入手尝试下,只是看着眼馋了很久 。今年迭代到了13代处理器的版本,就赶紧搞了一套回来玩玩。还有蓝戟这张新一代Intel ARC显卡,虽然它的名称只是B570,,作为一张有现货的甜品卡,实测下来的性能表现让我也挺惊喜。这套Intel全家桶方案组件的总线规格还正好一致,可能是笔者这种出差情况最合适的选择了。

1.设备外观与安装

零刻GTi13 Ultra的外观不用多讲,应该是第四代设计了,类似Mac mini的CNC一体成型铝合金设计确实抓眼。来到机器正面,从右至左分别为附带指纹识别的电源开关,清除CMOS开孔,3.5mm的音频插孔,USB-C 10Gbps接口,SD卡读卡器和USB 3.2 Gen2接口,正好与SER9的排布相反。上方是一样的4个开孔,是只在旗舰级产品上才有的阵列麦克风。

GTi13 Ultra背面提供的接口,从左到右分别为:AC电源接口,雷电4接口,3.5mm的音频插孔,HDMI接口、DP接口,2个2.5Gbps接口和4个USB 3.0接口。足够的尺寸就能安排上充足的接口,加上扩展坞上提供的接口,已经是比得上台式机的接口数量了。

零刻从这代新设计改为了底部进气,取消了原有的侧面进风风道设计,两侧的支撑棱柱也是提高了进气面的高度,散热开孔整个在底面铺开。这种设计能够使进风量和进风面积大幅提升,在能够保证处理器散热的同时,更高效地帮助硬盘/网卡散热。GTi系列的显卡坞适配的PCIe直通方案,在机器底部有这样单独的一条开槽,用来保证显卡坞金手指的插入。拆机还是原汁原味的四颗螺丝,只不过这次要先撬开螺丝上的橡胶垫。还是要继续呼吁建议官方在包装中多提供一些对应橡胶垫尺寸的双面胶,对于需要频繁更换硬盘/内存的用户来说,这样更为稳妥。

打开底板之后就是内部的防尘网了,这代设计都是这个密度的防尘网。由于GTi13 Ultra的尺寸比较大,所以防尘网也比其他产品的大了不少。靠近后侧是通过防电胶布压下支架和内部电源线,电源模块那一侧是要给PCIe插槽引出留位置,所以显得比较空旷。

拆下防尘网后,再拆下发声单元与电源模块,可以看到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这层下面还有一套固定支架,内存固态网卡还在这层支架下方。内存蓝色的标签一看就知道是哪家了,拆机难度不大但是比较负责,所以笔者没有继续进行拆机。乍一看加装固态是个麻烦问题,但如果你选择的是32+1T的版本,仓库盘可以装到显卡坞上,只有准系统用户才需要拆机安装内存和固态。

这次的显卡则是蓝戟Photon光系列的ARC B570:10G GDDR6显存,160bit位宽,18个锐炫核心,典型功耗186W,三风扇白色设计。第一眼看上去就是帅,一以贯之的设计语言,质感可比同样价位的某些“甜品卡”好多了。显示接口是常规的3个DP 2.1+1个HDMI2.1的配置,但HDMI接口挪到了最下面。挡板的网印设计也很讨喜,至少不会留指纹在那腐蚀挡板了。供电则是变为了单8Pin,还是全金属背板远测开通风槽位,空白处则是光系列新标识和宣传语。

零刻EX显卡坞本体是倒置摆放的,而且重量不轻,取出是一定要注意防摔问题。从电源接口方向看,可以把显卡坞划分为两块,安装显卡的部分和安装迷你主机的部分。安装显卡部分需要自行安装支撑挡板,加上固定显卡的螺丝共计需要拧四颗,安装迷你主机的部分则是只需要两颗螺丝,就能够使用挡板固定住GTi13Ultra。

显卡部分有两个外置天线接口,一个USB2.0接口,两个8Pin供电接口和一个风扇供电接口。显卡坞内置了一个M2接口,可以假装一块仓库盘,也可以用附带的转接板外接Wi-Fi模块。如果有外接计算卡或者硬盘阵列的需求,也能用风扇接口外接个风扇进行散热。

显卡坞的开关位置标注了先开显卡坞再开电脑,电源接口也有引脚定义图。这些信息都标注上了,即便没有说明书也能够正常使用,对于绝大部分的显卡坞用户而言,接线简单标注清晰这点是绝对的加分项。DIY对应的供电线缆,也不需要来来回回找引脚定义了,直接摆着直接用。

安装贼简单,显卡只需要三步:安装支架、安装显卡、接供电线、接显示线;主机也只需要三步:拿下防尘塞、推入位置、安装主机挡板。然后再把电源线装好,先开扩展坞电源再开迷你主机电源就行了。

B570是单8Pin供电,所以只接一根原装供电线就行。如果你的显卡是是ATX 3.1 16Pin电源,则需要单独再购买一根转接线,价格应该再大几十上下。

2.性能表现与测试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台机器组合的性能表现,i9-13900HX是一颗14C20T的的处理器,其中包含6个性能核心和8个能效核心。当然一切要以实测性能说话,Cinebench 2024的单核成绩105pts,多核成绩940pts,16线程下象棋测试则是61.79倍P3,29661千步/s的成绩。CPU-Z的的基准测试中,与14600K对比差不多是单核落后13%,多核落后1/3,但这个的前提是139HX满载功耗基本只有14600K的三分之一,移动端的能效比还是很不错的。

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为22℃。默认设置下直接进行CPU单拷操作,能看到封装功率能够维持在54W左右,温度则是拉到了67℃左右。在CPU单拷情况下,凑近了才能勉强听到一些风扇的声音,环境噪声完完全全压过了迷你主机,应该是更大的尺寸带来了比SER9更好的温度与噪音表现。

还是熟悉的配置,两条16G 5600MHz规格的DDR5内存,可以看到内存时序和频率为52 00CL42,AIDA64自带的Cache &Memory Benchmark读、写、拷贝成绩分别为71566MB/s、70531MB/s、68456MB/s,延迟为92.0ns。

与先前产品线相同,硬盘自然还是1T的镁光P3。顺序写在5GB/s左右,4K单线程读写速度在75MB/s和280MB/s左右。跟其他机器上P3的表现有点区别,差别比误差范围要高,应该是处理器导致的差异。

在PC Mark10的测试中,则是获得了7099的总分,基本项总分8627,生产力项总分8800。,数字内容项总分12785。毕竟是旗舰处理器,整体的性能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这部分测试仅供参考对照。

接下来就要到显卡的测试环节了,由于ARC B570的总线规格是PCIe 4.0 x8,所以笔者拿出了先前艾尔登法环联名款的ARC A770 PHoton 16G OC,来看看不同总线通道条数和规格能有多大差异。

这张图是ARC B570 Photon 10G W和艾尔登法环联名A770 Photon 16G OC两张卡,分别在零刻GTi13Ultra配合EX显卡坞和R7-78x3D的两台主机上进行3D Mark11的PCI Express Feature test测试,所得的测试结果。78x3D这台主机则是将显卡插到PCIe 5.0 x16主槽,零刻显卡坞的插槽支持的通道条数则是PCIe 4.0 x8。可以看到B570在两台主机上的带宽差距在1.5%左右,和PCIe延长线的转接损耗比例基本一致。而A770在两台主机上的差异也符合总线情况,基本就是1:2的带宽表现。考虑到x8的理论带宽上限是在16GB/s,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当然,对于日常应用来说,没有什么能完全吃满带宽的应用,性能损失也不会太大。

那我们再来看看3D Mark11其他测试的表现,除了Fire Strike的性能表现有13%左右的差距之外,不管是在零刻GTi平台的表现还是78x3D主机的平台上表现都可以视为在误差范围内,甚至由于Intel同系加成,甚至其他测试项目的跑分还略高一些。

但到了《古墓丽影:暗影》的基准测试中,表现就比较正常了,分辨率2560*1440分辨率下,预设调整为最高,两个平台与是否开启DX12的情况如下,都是满血带宽的表现更好一些。当然在实际游戏中,基本就可以认为没有任何损耗了,帧生成稳定性都不错。

考虑到这代B系列显卡已经是XeSS1.3了,所以直接用《赛博朋克2077》的光线追踪档进行测试。在2K分辨率下,分别采用如下四档预设进行测试:高、超级、光线追踪:中等与光线追踪:超级四个档位。可以看到在78X3D平台的帧数比GTi13Ultra平台还要略低一些,在多个版本的驱动下测试均如此。对应平台的软件适配和系统版本所造成的性能影响,远大于零刻EX扩展坞总线规格造成的影响。开箱即用下的更优表现,那不就实际使用中的无损或者说更优适配。

在《地平线5》自带的基准测试中,也是相同的情况。零刻GTi13Ultra平台的帧数表现强于78X3D平台的帧数表现。所以如果你选购Intel显卡的话,更建议选择12代及以上的Intel平台,系统则是选择Windows11。笔者手中78X3D平台还是先前装的Windows10,应该还是系统和系统设置需要调整后,才能完全发挥B570的全部性能。这样的适配效果足以打消对显卡坞性能损耗的焦虑,相比雷电和oculink的总线规格而言,EX显卡坞的x8总线完全可以视为无损外接。

《黑神话:悟空》的基准测试中,分辨率设定为为2560*1440,整体设定为默认高,超采样率设定为50的情况下,也是满血台式机略高于扩展坞平台。但考虑到使用尺寸的问题,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了。综合来看蓝戟这张ARC B570 Photon 10G W已经是一张合格的2K甜品卡了,能够应对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单机3A了。

那我们再来看看生产力的表现,使用HandBrake对电影软件进行转码操作,选择Super HQ 2160P60 AV1的预设,使用提供的QSV编码器进行硬解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这种高压高码率情况下,编解码效率都达到10倍了,以前哪见过这么高的转码效率,这个价格这个配置成品视频转码压缩的性价比太高了。

3.总结

零刻GTi13 Ultra继承了上代GTi12Ultra的外接显卡坞思路,一个PCIe 4.0 x8带宽的重部署设备,价格却只贵了¥200,而且在实际游戏中的损耗完全可以忽略不计。零刻EX这个重装部署的显卡坞内置了电源,还要配合迷你主机的安装,算下来整体的体积也没有特别离谱,比那些oculink的显卡坞甚至还要小一些。再回到总线规格上来,这个x8的带宽,说实话也是部署个像ARC B570这种x8带宽的显卡更合适,保证不会因为通道数造成性能损失。不过还是希望下一代的显卡坞提供支架快装功能,要不然想带这个显卡坞出差的话,多带个改锥就只能选择托运了。

蓝戟这张ARC B570 Photon 10G W确实是已经是一张合格的2K甜品卡,这个价格能兼顾游戏性能和生产力需求而且能有现货,是真的不容易。ARC B570/580虽然都是x8的总线规格,但实际游戏表现一点都不差事儿。笔者在考虑这两张卡是不是能在多卡情况下达到满血表现,后续打算部署下DS的蒸馏模型和测试下“传统AI”下的表现。

如果觉得此篇文章对您有帮助的话,还请多多点赞、收藏评论。这里是老锅,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72

奕口大锅看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