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鸿门宴背叛项羽帮刘邦?才不是,老谋深算的他做了最好的选择!

夫子掌掌眼 2019-08-19 14:27:11

“鸿门宴”是千百年来人们谈到楚汉之争时,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而每每谈起项伯时候,却往往引来争议,说他“奸”者有之,说他“忠”者亦不乏其人。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身为楚国重臣、项羽叔父的项伯,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的前夜,将动静泄露给了刘邦,并在“鸿门宴”上掩护了刘邦。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难不成真的提前预见到了刘邦称帝,自己也能成为功臣吗?还是……那么,项羽为什么又没有因此惩处这个“叛徒”呢?真的只是因为是族亲吗……

对于项伯其人,宋朝诗人徐钧的诗,已经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霸上孤军势莫支,鸿门一剑事尤危。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

在那个时候,若是刘邦没有脱离险境,或许天下到底姓什么还未尝可知,但是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

其实,项伯虽然是项羽的亲叔叔。但是早年间行侠仗义,还在秦统治时期就曾与张良有旧交情。更曾经因犯下杀人罪,跟随韩公子张良躲藏在下邳。这可以说是过命的交情。

张良何许人也?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可以说是大汉的开国功臣,要知道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的就是他。

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明确了一点,项伯虽然必然也考虑其他因素,但是会在鸿门宴上有如此作为,必定首先是因为张良的疏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的出来,项伯是十分感念旧情的,绝不是一个无情无义,只为自己考虑的人。

就在前208年,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共商大事。 项伯也跟随他参与这件事,被任命为楚国左尹。说起来这是一个什么职位呢?左尹,为楚国之卿,左丞相。 所以本身项目的职位也是非常高的,不是可以轻易动的。

而更加要注意的是,这时候攻击秦军的主力可不止一路,其实项羽和刘邦两路雄师伐秦,刘邦进展要顺遂一些。率先取得了“关中王”的称号。但是这一切其实就是建立在了鸿门宴他活着的基础上。

不过我们确实可以想一下,虽然这时候刘邦已经暴露了野心,但是同为伐秦的部队,本身除掉刘邦名义上就失去了大义,这一点哪怕没有张良的游说,项伯也明白,甚至项羽也明白。

鸿门宴真的有那么危险么?或许并不然,其实比起项羽,恐怕范增的不死心才是制造了这样的紧张气氛的罪魁祸首。

如果站在项伯的角度上,再看一下这个时候,他真的只是帮刘邦而不顾项羽么?更是不然,这时候大家可以说都是项梁的手下,而且项羽随北路军伐秦时只是副将,当他认为怀王亲封的主将宋义有不轨之心而将其诛杀后取而代之时,本身就会收到政治上的猜疑,这叫什么?这叫“擅杀主将”!

而刘邦好死不死也是也是怀王封的西路伐秦雄师主将,杀了刘邦,项羽只能落得不忠不义的名声,如果引起全国诸侯的不满,后果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左丞相,这种政治考量,项伯不可能不懂。

二来再对比实力,项羽虽然号称四十万大军,但是基本上都是诸侯的部队,本部的十几万实际上也有许多没有理顺服从,对于刘邦追随他多年的十万人马,可以说胜负只是五五开,绝非那么高高在上。从小就行侠仗义,又跟着起义的项伯也不可能不懂这种军事考量。

那么最好的最圆融处理这种潜在冲突的方式是什么?其实就是让双方打不起来,如果把动静泄露给刘邦,并想措施让他向项羽示弱,如许项羽就会罢兵。

而这样看来,或许张良的游说本就是项伯的本意也说不定。所以,这个时候,项伯恐怕所想所愿,真就不能单单只看鸿门宴这个孤一事件来判断,不论是局势还是政治,这时候项羽除掉刘邦都不是好的选择,故而项伯的做法,也就不能说是背叛的项羽的行为。

须知道有的时候,真的对你好的事情,并非一定是当时就可以看的出来的。虽然项羽最终仍旧败亡,而历史不能重来,但谁又可以说如果当初项伯真的帮项羽杀了刘邦,或许就会更早的迎来结局不会发生呢?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