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突变:有人要死了

丹丹爱写作 2022-09-23 17:44:13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人才,唯有有才之人入朝为官,国家方可繁荣昌盛。

在古代最值得一提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就是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它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让很多人实现了阶级跨越。

科举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虽然隋朝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为中国古代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考试形式采用分科考试,不考虑学生的门第,所有人一律平等,最后按学生的考试成绩选出国家的官员。

到了唐朝很好地继承了隋朝的一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举措,之后唐朝一直不断完善科举制度,最终科举制度渐趋完备。

科举制度成为了一套好的人才选拔制度,从此历朝历代的科举制度都是在唐朝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

其中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是非常注重科举考试的,他还亲自出题。只不过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废除科举,就也成为了一种历史必然。

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时代永远在发展,制度也应该不断创新与完善,与时俱进是永远的真理。

三筐稻谷难倒众人

明朝第一次科举考试朱元璋十分重视,他通过科举考试严格用人。在电视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朱元璋亲自主持科举考试的画面,不过结果是皇帝愤怒,刘伯温惧怕。

因为是朱元璋亲自主持所以考题十分特殊,考生们都还天真地以为是考八股文。众多人前来参加殿试,都在等待皇帝出题。

之后朱元璋却对所有考生说,今天的考题不在天上而在地下,皇帝刚说完大家都表示非常疑惑。

没过一会朱元璋就派人去送来三筐稻谷,考题就是让他们说出区别与优劣,这个问题成功难住了八十多位考生。

考生们不得不上前去查看,一番思考以后大家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却没有一个答对,见此情形,当时朱元璋就十分愤怒。

因亲身经历而格外心系百姓

朱元璋在1368年创建了明朝,不过这是他努力十几年的成果。他从小就家境贫寒,也是勉强才存活了下来。

因为饥荒他四处流浪,历经三年。不过这段经历对于他来说一定深有体会,他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对百姓的同情。

所以当他成为皇帝之后,他深知民间疾苦也是可以理解的。成就帝业以后他开办了学堂,作为一国之君的他也每日勤勉读书。

礼待儒家大臣,整日探索治国之道。不得不说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发展十分稳定。在朱元璋一系列的努力之下,明朝的生产生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也就出现了“洪武之治”。所以在大明王朝第一次举办科举考试的时候,朱元璋也是别具一格。

所以想要做好皇帝其实还是要可以切身体会到百姓的辛苦与不易,然后才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减轻百姓的负担,三筐稻谷的选题足以看出他的用心。

用稻谷考察人心

一旁的刘伯温是感觉害怕的,他已经觉察到了朱元璋的下一步行动。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果然科举考试之后,正如刘伯温所想。朱元璋随即下令斩杀了一些官员,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很快他就鉴别出了这三筐稻谷产自哪里,并且通过稻谷分析出了背后人的品行。第一框产自扬州,颗粒饱满。

朱元璋认为这是个正臣,而剩下的两筐稻谷都有各自的问题,不是已经发霉就是缺斤少两,随即朱元璋就对他们进行了惩罚,一人被革职,另一个人则直接被斩首。

不过通过这次考试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做官的道理,同时我们也可以深切体会到朱元璋对天下人民的关怀。

这件事其实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不过朱元璋十分重视,当即处罚我们可以感受到皇帝对贪官的痛恨。

江南考生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些考生只有满腹诗书但是对于稻谷却一点都不了解,换言之则是满腹诗书毫无用武之地。

没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星辰大海都是空谈。这些考生对于稻谷只是说,看着不同,实际是一样的,朱元璋与刘伯温当时听了考生的回答之后其实是非常意外的。

如果连稻谷都认不清说不明白,怎么有能力可以担任百姓的父母官。那么问题来了,饱读诗书为何对粮食完全不了解?

之后朱元璋立马就去找了考官进行询问,这才得知这些考生全部都是来自于南方,而且都是贵族子弟,一点也不了解民生疾苦。

那么回归到本质,国家为什么要选拔官员,目的是为了造福百姓,让国家更好地发展,但是如果这些官员都只会纸上谈兵,国家治理岂不会变得非常混乱。

事后朱元璋随即取消了科举考试,本来是想借试题除去奸臣,估计朱元璋自己也想不到这八十多个人水平如此低。

之后一直到洪武三十年,才又进行了科举考试,这给足了北方考生休养生息的时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对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对于同一个人来说,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一个人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最终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朱元璋用三筐稻谷就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可见朱元璋在用人方面是非常重视的。他也一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人就是农民。他在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

在他统治期间他不断减少农民的赋税,对于那些贪官朱元璋是零容忍,决策果断,赏罚分明,所以在治理国家上他功不可没,在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

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期,他对待大臣还是非常残忍,值得一提的就是他杀了开国功臣,所以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朱元璋的残暴针对的都是朝廷官员,而史书也是由官员写的,所以很多史书描述朱元璋残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朱元璋统治时期他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他也一向对百姓宽容,人民拥护就不会灭亡,明朝末期对百姓残暴,因而走向了灭亡。

总之朱元璋在治国理政以及选拔人才上是值得夸赞的,他的殿前试题给考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不得不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0 阅读:4

丹丹爱写作

简介:每天分享你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