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谏臣的褚遂良与魏征的关系

丹丹爱写作 2022-09-23 17:07:24

自古朝臣文死谏,武死战,数千年来都是如此,双方分工明确,武将在外舍生忘死征战沙场,文官在内辅佐君王,稳固朝政,双方互补,循序而进,但从历朝历代的发展状况看,内部的关系并不一定很和谐,竞争的现象经常存在。

武将之间有军功的争夺,文官之间自然存在意见的分歧,比如三国时期蜀国集团的“卧龙凤雏”,虽说同为文官,但行事风格却是连个极端,庞统做事激进,讲究冒险作战,而诸葛亮保守,喜欢稳中求胜,所以看似稳定的关系下同样存在对立。

类似的情况其实也发生在唐朝,魏征和褚遂良同为当朝谏臣,同样刚正不阿的二人共事一主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一、两者截然不同的出身

1.艰难困苦铸就魏征

提起魏征,他与唐太宗之间劝谏与纳谏的事情已经是鲜为人知,但其实魏征的出身并不是很好,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还跟错了主子。魏征,字玄成,出生于河北,从小家庭贫困潦倒,早年的他没少吃苦。

但这些种种的经历都让其心中的理想更加坚定,值得一提的是魏征见证了时代变革和王朝兴衰。他出生后的一年,隋朝一统中国建立了新秩序,随后几年隋文帝的清明统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让魏征的青年时代在安定的环境中度过。

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之中,魏征得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钻研,丰富自己的学识,但这种稳定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众所周知,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早在隋文帝末期,社会就已经呈现出颓废的趋势。

尤其是在604年,隋炀帝当上皇帝之后,荒淫无道不说,还大兴土木,常年进行边疆战争,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隋炀帝的治国方式和国家灭亡的全过程被魏征一览无余,隋朝的两位皇帝截然不同的治国方式和最终结局让魏征心中产生了兴国与王国的鉴别,甚至可以说直接奠定了他之后敢于劝谏的行事风格。

2.优渥环境下的褚遂良

相比于魏征,褚遂良的经历可以说和他截然相反,褚遂良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乃是隋朝的官员,在为官期间结交了不少名流,褚遂良也是深受这种气氛的感染,练就了一手精妙绝伦的书法,所以从起点上来看,褚遂良是要高于魏征的。

虽然俩人拥有不同的出身,却有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共同见证了隋王朝的兴衰,而且作为隋朝的官宦子弟,褚遂良对王朝的兴衰应该更加感同身受,因此褚遂良苍劲的书法中也是透露着自己对朝政的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隋朝的灭亡代表着自己家庭背景前途的断送,所以褚遂良同样厌恶君王对社会百姓无情的压榨,希望有个贤能的君王,所以在直言劝谏方面同样刚毅。

二、先后归顺李世民的二人

1.早年相随的褚遂良

其实褚遂良可以算是跟随李世民最早的一批人,当年大隋王朝摇摇欲坠,灭亡在即。唐国公李渊在李世民的劝说下带兵起义,当时的李世民被派遣去平定西凉名为薛举的割据势力,谁知李世民这一去竟然吃了败仗。

正在大军准备撤退之际,势力的头目薛举暴病而死,儿子薛仁杲继位,李世民趁机带兵辗转而回,奋战之下大获全胜,薛仁杲在李世民大军的包围之下选择投降。

李世民为了补充兵力,将其手下的人尽数收编,其中就有褚遂良及其父亲所在的军队。就这样,褚遂良开始在李世民麾下当了铠曹参军,正式效忠于李唐皇室,和李世民一起开始了平定天下的伟大事业。

此后李世民在战斗中功勋卓著,李渊将其奉为秦王不说,还允许其建立了天策府。褚遂良的父亲褚亮就是天策府中最重要的十八位天策之一,父子二人的地位可想而知。

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尽揽天下大权,对此前自己的追随者尽皆封赏,褚遂良担任起居郎的位置,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顺便提出谏言。

2.魏征的起落于最终跟随

魏征虽然在最后也是归顺了李世民,但是期间也是经历过一定波折的,因为魏征在起初入朝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归顺李世民,而是追随了太子李建成,并且尽心尽力,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但是李建成终究难成大事。

本来已经身为太子的他依然是相信了朝中叛逆的鬼话,竟然暗中集结兵力想要夺取皇位,结果就发生了“杨文干事件”这次叛变让李渊十分愤怒,李建成得知后不顾手下劝阻,放弃抵抗向李渊认罪,紧接着被软禁了起来。

这次事件之后,魏征就经常劝说李建成更换栖身之所以免被加害,那时的魏征早已经意识到,李渊曾许诺李世民太子之位后来出尔反尔,这一定会引起李世民不满,加害李建成不是没有可能,但李建成对此充耳不闻。

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身首异处,李世民在当上皇帝之后,知晓了魏征曾苦谏李建成,认为其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将其赦免之后留在自己身边听用,后来升官为唐朝的“谏议大夫”主要就是对皇上的所作所为进行劝谏和建议。

就这样,魏征和褚遂良这两个人虽然拥有不同的命运和经历,但是在阴差阳错之下同事一主,同样作为直言劝谏的二人在朝堂之上究竟以何种关系相处,又产生了怎样的摩擦?

三、二人朝堂之上的关系

1.较多的相同点

首先且不论俩人的私交,仅在朝堂之上,俩人拥有共同的目的,都希望大唐政局稳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两人在平常的共事之中应该有很多的共同点,比如在对唐太宗提出劝谏的时候,俩人都是如出一辙的坚持到底,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后来的唐朝统治之中,李世民因为太过宠爱李泰而有违大唐体质,这次事件直接让两人统一意见,上朝之时两人分别直言劝谏李世民,魏征直言“虽然疼爱李泰,但是也应当做到嫡庶分明,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而逾越自古以来的制度。”

褚遂良紧接着向李世民阐述了尊卑不分的严重后果,直言不讳说道“嫡庶不分是祸端产生的前兆,若是疏远至亲之人,肆意抬高地位低下之人,那一定会使奸佞之臣趁虚而入,祸乱朝政。”随后俩人分别提出了这件事的处理办法。

俩人先后的一唱一和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相当有默契,即使是李世民也对此二人的谏言无话可说,只得应允执行。

2.执行力方面的差异

俩人除了浑然天成的默契,也是存在不同点,那就是日常行事之中的自主性,这一点魏征是要略微胜过褚遂良的,比如在玄武门事件的善后工作之中,李世民曾下令减轻前太子余孽的罪过,决定流放一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支持者。

随后让魏征负责押送,魏征当年在太子府中待过一段时间,所以知道这群人虽说是支持李建成的,但都只是边缘人物,而当时的核心都在玄武门之变中消灭干净了,所以就本着唐太宗赦免的命令将他们尽数释放。

这件事情充分说明魏征有着自我决断的勇气,在这一点上褚遂良就有所不及了,655年,褚遂良在得知唐高宗要废皇后改立武则天的时候,就曾与众人苦苦劝谏。

虽然褚遂良跪在殿外,叩头出血,但也只是劝谏而已,并没有魏征那种先斩后奏的胆识。

3.相互欣赏的二人

其实二人在朝政之中的除了共同进谏之外,彼此之间也是非常欣赏,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比如对于魏征来说,虽然在胆识上要强于褚遂良,胆识书法方面却无法与之相比,所以非常欣赏褚遂良的书法作品。

私下经常和褚遂良讨论书法之间的创作精要所在,甚至还收藏了不少褚遂良的作品来欣赏学习,而对于褚遂良来说,劝谏方面的能力相比魏征是略有逊色的,对于这一点魏征也不做掩饰。

因为当时魏征经常将自己的谏词私下交给褚遂良观看,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言辞和劝谏方法,而是提供褚遂良学习,褚遂良也不推辞,通过阅读魏征的辞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这样,二人共同进步着。

总结

总体来看,魏征和褚遂良二人的关系不仅像诸葛亮和庞统那般各有千秋,还像刘备和诸葛亮那样如鱼得水,优势互补,俩人在平常的相处之中除去彼此的共同点,更多的是相互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

褚遂良学习魏征进谏言辞方面的优势,魏征则通过对褚遂良的书法研究读读出其中的道理,所以是在相互帮助之中共同进步。

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协助唐太宗开启了大唐第一个盛世。

0 阅读:11

丹丹爱写作

简介:每天分享你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