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张俊杰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医学影像“云胶片”应用的建议》。
患者看病,不用带“大袋胶片”,凭二维码就能就医,这一想法的实现得益于全国多地陆续试点的云影像系统、“云胶片”的应用。张俊杰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来全国都陆续试点了“云胶片”的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云胶片”收费标准不统一;医疗机构对“云胶片”互认执行力不够;“云胶片”互联网存储涉嫌隐私泄露等等。
张俊杰为此提出3点建议:
一是加快出台“云胶片”物价收费标准和配套医保政策。
二是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三是加强安全技术防护,防止患者隐私泄露。
“云胶片”相比传统胶片具有哪些优势?
1.便捷性与安全性
云胶片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访问,极大提升了患者获取医疗影像的便利性。无需等待胶片打印,也无需携带大量实体胶片,患者只需一个智能终端设备,即可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医疗影像。此外,云端存储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有效降低了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2.卓越的图像质量
云胶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呈现出比传统胶片更高质量的医疗影像。这种高质量的图像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病变细节,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精准的诊断能力
云胶片不仅存储了基本的医疗影像,还集成了检查报告、原始生成的无损压缩DICOM影像等丰富信息。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从而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同时,医生还可以利用云胶片进行窗宽窗位调整、测量、三维重建等高级分析应用,进一步提升诊断的精准度。
4.高效的协作与交流
云胶片为医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医生可以轻松地共享和传输影像数据,进行远程会诊和讨论,从而极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效率。这种高效的协作模式有助于医生之间快速达成共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5.降低医疗成本
云胶片通过减少胶片打印、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的成本,有效降低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同时,患者也无需承担额外的胶片费用,从而减轻了经济负担。这种成本降低的优势有助于医疗机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6.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
云胶片采用数字化存储方式,彻底摒弃了传统胶片所需的大量纸张和化学品。这种数字化存储方式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还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推广云胶片的使用,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云胶片”易推广
但检查结果互认依然很难
检查结果互认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现实中,不同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
1.医院不愿放弃检查这块“肥肉”
检查收入和药品收入一样,是医院的收入“台柱子”,都互认了,这块收入咋办?因此,医院天然会抵制互认,特别是中小医院。
有统计显示,在门、急诊收入中,检查收入占比最大,约占门、急诊收入的30%,还不包括化验。一般情况下,患者到了门诊或急诊,医生会先给你开个检查单,先去做检查吧,然后拿着检查单再来复诊。
2.检验结果质量是否一致
在每年公布的复旦全国专科排名中,就有影像科排名这一项,这反映出每个医院的影像科水平是不同的。
不同医院可能使用不同的检测标准和设备,即便是相同类型的检测,不同的仪器和试剂都可能会导致结果有所差异。而且不但是设备的问题,技术是设备之外更大的因素,要客观承认即便是三甲医院技术也有上下差异,更不要提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差异了。
有人说,大医院拍的片子好,其实只要仪器一样,姿势一样,拍出来的信息都差不多的,拍得好是读片人的水平有差距。大医院的病理科、影像科确实见多识广,而且经验丰富,报告打的详细又准确,而小医院往往模糊笼统。
3.实际最关键的问题是责任问题
如果治疗出问题了,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如果出现医疗事故,而检验和治疗发生在不同的医院,到底是因为检验的问题,还是治疗的问题?责任和赔偿算谁的?
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本办法所称检查结果,是指通过超声、X线、核磁共振成像、电生理、核医学等手段对人体进行检查,所得到的图像或数据信息;所称检验结果,是指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所得到的数据信息。检查检验结果不包括医师出具的诊断结论。
也就是说,只有有限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互认内容,而且不包含医生的主观诊断结论。
结果共享互认是趋势
技术没问题,关键看制度的设计
目前来看,无论是“云胶片”存储,还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不同医院之间检查结果共享,在技术上都不存在任何障碍,而且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始实施。
而关键在于结果互认这一方面,要想突破目前的壁垒,还需要做很多事情。可开展质控和培训,保证检查质量,减少因技术差异导致的误差。
此外,还应出台相关的规范制度,明确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的责任范围,让医院及医生敢于放开手脚,而不是畏手畏脚。
结果共享互认是趋势,对控制医疗总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丨王申冲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