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欧洲陆续掀起医生“罢工潮”!他们这样做在争取什么?

妙菱看健康 2024-03-01 16:51:32

自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爆发以来,全球各地的医疗系统都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处于基层及一线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压力更大,同时也暴露出医疗资源极度不均衡的现状。近日,韩国医疗人员爆发辞职潮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与此同时在欧洲多国也出现了大规模医护罢工的情况。

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在韩国提交辞呈的基本是实习和住院医生,在欧洲参与罢工的多为初级医生。医护人员罢工的背后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这种问题全球各地几乎都存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缘何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医生辞职或罢工

首先来看韩国,2024年2月6日,韩国政府提出了医学院扩招计划:从2025年起,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每年将扩招2000人,从现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增幅达65%,持续5年,也就是说,韩国医院里将共计多出1万名医生。

政府给出的理由是,随着韩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生缺口也在变大,必须未雨绸缪。根据预测,到2035年,韩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比现在增加70%,相应地,住院天数、门诊天数将分别增加45%、13%。根据韩国健康与社会事务研究所的估算,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35年,韩国将面临1.5万名医生缺口。

以此来看,政府扩招是合理的,但为何会招致实习生和住院医生的抵触?

首尔大学公共卫生教授权顺万坦率地说:“更多医生意味着更多竞争,以及未来医生的收入可能减少。”医生之所以如此愤怒,主要还是因为扩招会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

同时,他们不认可政府给出的扩招理由,他们认为:韩国医疗系统的根本顽疾是资源分布极度不均带来的结构性短缺。一是医生主要集中在首都圈内(首尔、京畿道、仁川);二是不同科室间的巨大差距。地区分布方面,韩国国家医疗中心202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首尔89.9%的居民能在30分钟内获得紧急医疗服务,紧随其后的是西侧邻居仁川,为80.9%。但在江原道、庆尚北道和全罗南道地区,这一比例不足45%。

同时,韩国的国民健康保险覆盖率极高,导致医保报销率高的基本医疗专科如小儿青少年科、妇产科、急诊、外科等部门的收入相对有限,自费项目多的“皮眼整(皮肤科、眼科和整形科)”收入高,成了年轻医生趋之若鹜的科室,也是医院的盈利主体。截至2022年,韩国整形医生数量在过去十年里几乎翻了一倍,皮肤科医生数量也增加了约40%。但与国民基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儿科、妇产科、外科等却面临“用工荒”。

在欧洲,同样不平静。

英国医学协会(BMA)近日宣布,由于同政府的薪酬谈判告破,英格兰地区的初级医生将发起历时9天的罢工行动。

据报道,在经过五周紧张的谈判后,BMA初级医生委员会联合主席罗伯特·劳伦森和维韦克·特里维迪指出,尽管政府提供了额外的3%薪酬调整,但这一调整在各级别医生中的分配并不均衡,导致许多医生今年的工资实际上出现了减少。他们强调,自2008年以来,医生所经历的实际减薪问题一直未得到政府的有效解决,初级医生工会的强硬态度与政府在薪酬问题上的僵持不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这种情况还发生在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和瑞典等欧洲各国。

无论是韩国还是欧洲的情况,都反映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而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均衡分配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我国同样存在。

如2023年3月31日,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通告表示,对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完成缴费)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之比低于3∶1的,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或相应缩减招聘人数。据公告显示,原本招聘计划人数是143人,但第一批通过资格审查(完成缴费)的只有75人。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资源供给与医疗需求之间呈现了严重的区域分布矛盾。这主要表现为优质资源供给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医疗需求在基层县市,尤其是广大村镇依旧难以满足。

同时,即使同属一家医院,医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大。

2020年,一项针对规培医生进行的调查显示,27.5%的规培医生表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其中8%的医生表示规培期间没有收入,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32.3%。青岛一家三甲医院进行规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硕)就表示:“同岗同酬是周围所有专硕学生的诉求。以我们医院为例,研一至研三阶段,每个月的补助分别为600元、700元、900元,夜班补贴为50元。而工作强度上,每天工作时间是“早8晚5”,一年中约350天都是在医院度过。”

在很多医院,实习生和住院医师的收入相比主治医师及更高级别的医师差距很大,但所承担的工作却不少。而近年来,这也导致很多年轻医师的流失。

而想要留住医生,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

1.提高医生待遇

一些偏远之地,以及市县级的医院薪资待遇与大城市相比差距巨大,但医生们需要养家糊口,这是工作的主要目的。连自己的小家都维持不下去,如何报效“大家”?

提高待遇是必要的!财政应该向偏远地区倾斜,提高广大基层地区医师的待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改善发展前景

如今医学生最少读5年,而很多医生招生至少都要求硕士学历,那就需要更久,8年甚至10年都有可能。试问谁不想找个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同样是做临床,大家肯定是更愿意去大城市的三甲医院,能学习到更多知识,发展前景更乐观。

在政策方面,应加大对基层地区医院的投入,包括医疗设备、科研环境,让医生在基层医院也能够有所作为。

3.分级诊疗,留住患者

如今交通、资讯发达,很多患者选择去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看病,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地方医院缺少患者。这些医院的患者多为“小病”“慢病”,来医院开点药便走了。“大病”“重症”患者宁愿千里迢迢跑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排队就医,也不愿屈身于当地医院,更何况初入社会的医学生?

我国目前虽然在努力进行医疗改革,尤其是分级诊疗的实施,但基层的医疗力量及民众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逆转的,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以及持续的投入,才能改变这一局面。

编辑丨王申冲

审核丨卢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