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之战后为何提出消灭黄百韬,再打邱清泉?是邱兵团更难打吗?

程思雨柔 2024-12-04 15:32:10

豫东之战后,我军在休整练兵时,提出过一个口号“消灭黄百韬,再打邱清泉”。当时,徐州蒋军众多,仅机动兵团就有四个,那么,为何黄百韬兵团被列为首要歼灭的对象呢?

这就要从黄百韬这个北洋旧军人出身的特殊性说起,他虽是杂牌将领,但却深得蒋介石及何应钦、顾祝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的认可,在淮海战役前夕,在徐州的蒋军将领中,他的受重视程度是靠前的。

三个上司李纯、张宗昌、顾祝同

黄百韬出生于天津,祖籍是广东梅县(今梅州梅江区),他后来担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后,以半个粤系将领自居,借此拉近和手下粤系军官的关系。

早年的黄百韬,是北洋军阀李纯的传令兵,李纯是直系骨干将领,曾任江西督军、江苏督军。黄百韬嘴光手勤,深得李纯喜爱,将家中的贴身婢女嫁给了黄百韬,这个婢女自小就在李家长大,和李纯夫妇关系很好。

婚后不久,李纯为了培养黄百韬,特派他去金陵军官教导团学习。这本是极好的机遇,攀上李纯这棵大树,黄百韬毕业后的仕途定然是一片坦途。不曾想,黄百韬入校不久,李纯离奇的死在督军官邸,北洋政府对外宣称是自杀,但坊间流传,李纯之死和一起桃色纠纷有关,他是被手下枪杀的。

李纯死后,黄百韬顿失靠山,他从金陵军官教导团毕业后,混了三年多,也才只是一个连长。转机出现在1924年末,当时奉军取得了第二次直奉大战的胜利,奉军主力入关后,各处抢夺地盘,张宗昌部一度占据江苏。张宗昌曾在金陵军官教导团当过教官,黄百韬趁机以学生求见老师的礼仪,去求见张宗昌,张宗昌见到“学生”黄百韬后,一番交谈后心情大好,任命黄百韬为营长。

1925年2月,张宗昌谋夺江苏地盘的愿望落空,被张作霖委任为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控制山东后,大肆扩充部队,成为“直鲁联军”的头领,黄百韬在张宗昌部升迁很快,在北伐前夕,就已经是直鲁联军的旅长了。

1928年,张宗昌在二次北伐中,失去对部队的控制权,被迫下野。直鲁联军大将徐源泉收拢残部十余万人,投靠南京。为了吞并直鲁联军残部,蒋介石采取两面手段,一面给投诚的直鲁联军将领升官,另一面却以受训的名义,夺去这些将领的兵权。比如黄百韬,升任师长后,被老蒋找了个机会,打发送去陆军大学受训。黄百韬从陆大毕业后,再无师长可供他当,之后在各处担任参谋类职务。

全面抗战爆发后,黄百韬曾被任命为军委会中将高参,这是一个毫无实权的职务,但他靠着一篇军事论文,引起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注意。何应钦对各大战区的参谋长人选,大都不满意,认为他们缺乏军事素养,在看了黄百韬的论文后,何应钦极力推荐他去战区任职。1941年,黄百韬调任第三战区参谋长。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对军委会空降参谋长很是不满,一开始对黄百韬爱搭不理。但黄百韬可是在直鲁联军当过旅长的人,他能博取张宗昌这个“混世魔王”的信任,对付顾祝同自然不在话下。

一番接触下来,顾祝同发现黄百韬任劳任怨,对自己完全服从,又不拉帮结派,并且军事素养也不错,于是便认可了这个参谋长。1943年10月,在顾祝同的保举下,黄百韬出任25军军长。

1946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25军改称整编25师,所辖的第40、第108、第148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40旅、整编第108旅、整编第148旅。

由于黄百韬是杂牌出身,导致不少人误以为整编25师(25军)是杂牌部队,实际上该师(军)是标准的中央军。国民党军先后存在过三个25军的番号,黄百韬任军长的25军,成立于1938年,首任军长是黄埔一期的王敬久,该军也是第三战区的主力军之一。

黄百韬经历的三任上司(李纯、张宗昌、顾祝同),对他都是比较认可的,尤其是顾祝同,是老蒋最信任的几个心腹之一,后来担任过蒋军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要职。进入顾祝同系统后,黄百韬的受重视程度,超过了当时大部分和他级别相当的杂牌将领。

杂牌中的嫡系

1947年初,国民党集结四十多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为了方便指挥,四十多万蒋军被编为三个兵团,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任司令官。

汤恩伯兵团的实力最为强大,兵力达二十多万众,辖整编25师、整编28师、整编48师、整编57师、整编65师、整编74师、整编83师及第七军(该军未参与整编)。

在兵团之下,汤恩伯又设立了三个纵队,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李天霞的整编83师、黄百韬的整编25师编为一个纵队,由李天霞任纵队司令。不想,和李天霞势同水火的张灵甫,无法容忍李天霞指挥自己,即使汤恩伯一再表示,这个所谓的纵队司令,只是为了便于各部队协调,但张灵甫依旧反对。最后,张灵甫提出,让黄百韬当纵队司令,汤恩伯无奈,只得同意。

从这场风波可以看出,蒋军内部顽疾何其之深,以汤恩伯的资历,竟然拿张灵甫一个整编师长毫无办法。黄百韬这个纵队司令,形同虚设,在此后的作战中,张灵甫指手画脚,仿佛他才是纵队司令一般。

出身杂牌的黄百韬,隐忍能力极强,在公开场合从不与张灵甫争吵,这倒使得张灵甫对他颇有好感。在整编74师被围孟良崮后,张灵甫给离他最近的李天霞发去求援电报,李天霞虚与委蛇,口头答应的很好,但即使在汤恩伯的严令下,也只派出了全师战斗力最差的罗文浪团,该团是歼灭后重建的,属于李天霞损失了不会多心疼的部队。

见李天霞靠不住,张灵甫又给黄百韬发去电报,黄百韬率整编25师迅速向孟良崮方向攻击前进,给我军阻援部队造成了很大压力。

整编74师覆灭后,老蒋震怒之下,召开军事检讨会,准备杀人泄愤。本来,老蒋已经决定拿黄百韬开刀,不想在会上,顾祝同、汤恩伯力保黄百韬。之后,老蒋派人调查,发现整编2师伤亡很大,确实是拼命救援了,于是便将怒火转向李天霞,将这个黄埔学生撤职查办。

这次军事检讨会,黄百韬引起了老蒋的注意。之后,黄百韬率部参与蒋军进犯解放区的作战中,不考虑所部之伤亡,执行命令的积极性高于其他将领,顾祝同对黄百韬的表现很满意,屡屡在老蒋面前夸奖,老蒋也对黄百韬逐渐信任和重用起来。

1948年6月30日,在豫东战役第二阶段,蒋军第七兵团(兵团司令区寿命年)被我军包围于睢县、杞县地区。老蒋连忙调黄百韬的整编25师救援,黄百韬收到命令后,带着两个整编旅(40旅和108旅)前往救援,为了加强黄百韬的兵力,老蒋又将第三快速纵队、交警二总队划归黄百韬指挥。

黄百韬在救援第七兵团时,被我军打援部队包围。按照攻打寿命年第七兵团时的进展,黄百韬兵团会很快覆灭的,不想黄百韬在陷入重围后,疯狂的率部反扑和顽抗,我军攻击八天后,都未能将其歼灭。在胡琏兵团、邱清泉兵团相继赶到后,黄百韬躲过了覆灭的命运。

豫东之战后,老蒋在南京亲自为黄百韬颁发了“青天白日勋章”,并任命其为重建的第七兵团司令官。

杂牌出身的黄百韬升任兵团司令官,引起胡琏、邱清泉的极大不满。有人或许会问,三人在豫东战役时,不都是兵团司令吗?此兵团非彼兵团,黄百韬在豫东之战中,指挥的是临时成立的小型兵团,其兵力不过3万多人;胡琏指挥的整编十八军、邱清泉指挥的整编第五军,也都是两个整编师组成的小型兵团。

重建的第七兵团,有南京“国防部”有正式兵团番号,组建之初就辖五个整编师(军),虽然之后有两个整编师(军)被徐州“剿总”划走,但是在淮海战役前夕,黄百韬又先后得到了两个军。论所辖部队,第七兵团最多时有五个军,论兵力最多时也有十二万,能把这么一个主力兵团交给黄百韬,可以看出老蒋对他是非常信任了。

1948年,老蒋就任“总统”后,给信任的将领发放了到“总统府”的通行证,黄百韬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官后,通行证上的编号是17,这个号码可是非常靠前的,比大部分黄埔一期的将领都高,这也引起诸如邱清泉、孙元良等人的嫉妒,黄百韬也因此被称为“杂牌中的嫡系”。

为何要先打黄百韬?

豫东战役中,黄百韬部的顽抗,使我军遭到不小的损失。因此,在之后的作战中,黄百韬兵团成为华东野战军,重点寻求歼灭的对象,并有了“消灭黄百韬,再打邱清泉”的口号。

从军事角度而言,这个口号无疑是正确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号称统辖八十万大军,但这些部队战斗力良莠不齐,地方绥靖区诸如李延年、刘汝明各部,都是时刻准备离开防区溜之大吉的,无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意愿,都是不高的。

蒋军在徐州的主力,是邱清泉的第二兵团、黄百韬的第七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即所谓的“徐州四大机动兵团”。

四个兵团中,孙元良兵团组建时辖三个军(41军、47军、99军),41军、47军是两师制的川军,三师制的99军是“土木系”的部队,划入孙兵团不久,就被徐州“剿总”司令部给调走了,所以孙元良能实际指挥的部队不到四万人。

李弥的十三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相似,在组建时,名义上辖有第8军、第9军、第39军等三个军,但第39军还远在葫芦岛,后又被编入蚌埠的李延年第六兵团。所以,李弥实际能指挥的部队也只有两个军,这两个军都是三师制,算上兵团直属部队,也不过六万人。

邱清泉第二兵团,组建后最多辖五个军,即第5军、第12军、第70军、第72军、第74军,加上兵团直属部队,总兵力约12万。

可以看出,徐州蒋军的四大机动兵团,以黄百韬、邱清泉兵团最强,李弥兵力实力中等,孙元良兵团最弱。歼灭这四大兵团时,我军的首选目标肯定是黄百韬和邱清泉兵团,因为这两个兵团是徐州蒋军的主力,只要黄、邱兵团覆灭,那么徐州的蒋军就只剩下逃跑或覆灭这两条路了。

那么,为何消灭黄百韬兵团的优先度,放在了邱清泉兵团之前呢?

首先,邱清泉兵团的火力是四个兵团中最强的,坦克数量比其他三个兵团加起来都多,兵团的基干部队第五军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凶悍。从纸面数据来看,邱清泉兵团是徐州蒋军中最强的,围歼邱清泉兵团的难度比黄百韬兵团要大。

再者,邱清泉和黄百韬的性格截然不同,黄百韬以服从出名,而邱清泉则飞扬跋扈,除了老蒋之外,再难有人可以驾驭他。循规蹈矩的黄百韬,其兵团行动轨迹,明显比邱清泉兵团更好掌握,更利于进行围歼。而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淮海战役打响后,黄百韬面对老蒋、顾祝同、刘峙相继发来的电报,完全服从,让他撤退就撤退,撤了没多久,让他原地等待就等待,不敢反驳一字,只会在私底下对着部下发几句牢骚。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蒋军内部“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顽疾,如果先打邱清泉,向来靠服从博取老蒋信任的黄百韬,肯定会拼力救援的,黄百韬此人指挥作战打法凶悍,如此阻援的难度会很大;而若是黄百韬兵团被围,滑头的李弥、孙元良是靠不住的,邱清泉即便救援,也不会如同黄百韬那样拼命的。

十万金圆卷

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覆灭,他在最后时刻向手下发出三个疑问:

我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四十四军两天?

我在新安等了两天,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

李弥兵团可以向东进攻驰援我,为何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黄百韬死后,老蒋在其葬礼上,感叹地说:“黄埔精神不死!”并下令追晋黄百韬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白崇禧讥讽:所谓“黄埔精神不死”者当为“黄埔精神——不死——也”换言之“黄埔学生不肯死,而为死者非黄埔出身”。

为了抚恤黄百韬的家属,老蒋特批抚恤金10万元金元券,几个月后才领到钱的黄百韬的妻子发现,这点钱似乎买不了多少东西。

1 阅读:56
评论列表
  • 2024-12-07 12:26

    黄百韬还是蛮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