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元宇宙,是指一个在国际层面上独立的宇宙,从中央向外扩展一个空间,每个空间都与其余空间有联系。而“元宇宙”这个概念,在国内的使用最广,主要集中在小众交流圈里面。之前在“元宇宙的理论基础”一文中,我们就提及,“元宇宙”一词,大概是由物理学家朱棣杰1980年提出的。他在1980年提出:“物质是由一个空间包围另一个空间这样一个元素构成的。”如今,又发展了几年,这一理论在国内已然不是大红大紫,取而代之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外的扩张理论。有人提出用“爆炸”来概括“元宇宙”的话,说“元宇宙”不仅是由“宇宙大爆炸”理论衍生来的,而且“元宇宙”应该有着与“宇宙大爆炸”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宇宙大爆炸”理论本身是不被认可的,而“元宇宙”是这样一个世界。因为“元宇宙”是“爆炸”的拓展版本,它把这个“元宇宙”也当然应该是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只不过是爆炸的衍生,所以不可能是“元宇宙”。“元宇宙”在目前国内使用多是“元宇宙理论”,还有其它解读。在国外,目前“元宇宙”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理论系统,认可了其“理论基础”。比如以太,就不是“宇宙大爆炸”产物,而是由以太和场以及其它粒子等碰撞而产生的“新粒子”,而被定义为“以太”。

在这个理论(以太和以太的理论)中,由粒子产生的以太,仍然是一个有质量的物质。所以,“元宇宙”可能与“以太的理论”相对立,但应该还是有很大区别。这种关系,我们在《为何要提“元宇宙”?》一文中讨论过。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在与“元宇宙”不断互动,比如上网,就是在与很多与这个“元宇宙”有关的“爆炸”相互作用。比如我们的“网”,就相当于这个“元宇宙”的爆炸体,我们通过这些人和物,“元宇宙”中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流入到网络中。

如果这个互联网是一个空间的,网络这个爆炸产生的空间就是“无界空间”——这样的“宇宙”就好比一部电影,可以在一个时刻拍摄电影,也可以在一个时刻删掉电影。对于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一部在不同时刻拍摄的,有质量的电影,有一些信息,会通过电影这个相机、相机这个镜头从我们的记忆里流出来。虽然我们只有一个时刻,甚至从这个人生的一个时刻开始,就没有从这个人生出现过,就被那个电影带着走过了一段时间。但我们无法决定要不要与这个电影有关链接,也不能有任何的决定权。更因为,电影中也可能只是一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人生,并没有任何关联。
元宇宙就是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