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在清朝康熙帝时期的影视剧中见到过一个人,他就是魏东亭。魏东亭,是康熙的伴读,算得上是康熙帝最信任的人里的一个。
后人评价最能贴切描写康熙帝的影视剧就是《康熙王朝》。在《康熙王朝》里,咱们能看到有个少年,打小就在康熙身边,就像是陪着康熙一块儿长大的,这少年名叫魏东亭。
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都晓得,历史上康熙身边可没这么个人物。在剧里,魏东亭的爸爸是康熙的老师,就因为这层关系,他们俩才有了一块儿成长的机会。不得不说,康熙对这个儿时的伙伴那是相当优待。
哪怕后来魏东亭犯了错,康熙也狠不下心来太严厉地对待他,最后还是把他放回老家安享晚年去了。从这儿也能瞧出来,剧里的剧情还是跟康熙帝的行事风格相符的,毕竟康熙到了晚年,想留下个施行仁政的名声,所以对官员们很是纵容,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号人物,不过他有原型,那就是曹寅。在康熙心里,曹寅可特别了。为啥这么讲?就因为曹寅的身份决定了他这辈子不平凡。曹寅的妈妈是康熙身边的保母。
大家都知道康熙为啥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吧,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得过天花还坚强地活下来了。康熙得天花的时候,肯定不能让他留在宫里,就把他放到宫外了,那时候一直守在康熙身边照顾他的,就是曹寅的母亲。
曹寅他爸也是被康熙器重的大臣。想当年努尔哈赤打下沈阳的时候,曹寅的爸爸和爷爷一块儿被俘虏了,然后就被送到皇太极府里当奴隶去了。
能这么讲,打皇太极那时候起,曹家就成了爱新觉罗家的家仆,按满清的说法,这就是包衣,就好比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似的。从曹寅的爷爷起就一直特受信任。
在大清的时候,皇子要是一出生,他妈妈地位低的话,就不能自己养这个皇子。康熙小时候,一直是由保母孙氏抚养长大的,这孙氏就是曹寅的妈妈。就因为这样,康熙对孙氏还有曹家都特别亲近。
皇子慢慢长大点就得送去读书,这去读书当然得有伴读。这时候,孙氏的孩子曹寅就成了康熙的伴读。孙氏虽然只是康熙的保母,可曹家身份其实不低,他们家是正白旗的,给康熙当伴读,这身份还是够格的。
那时候,曹寅的爸爸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这江宁织造,就是专门给皇宫采买绸缎和布匹的一个职位。你想,只要是跟采购沾边儿的职位,那油水可大了去了。康熙让曹玺担任这个职位,那是另有打算的。这个职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简单来讲,他们除了采购之外,还能替皇帝办其他事儿。
康熙肯定得把自己信得过的人安排上去,曹家父子也确实没让康熙失望。曹玺干这个工作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而且特别忠心。
那时候的曹寅当然也没闲着。康熙慢慢长大,曹寅,职位就从伴读升成御前二品侍卫了。
二、借钱不还曹玺在康熙二十三年就去世了,他这一走,那个位置就空出来了。过了六年,康熙把曹寅派到外面去了,让他到苏州织造任职。又过了两年,就把他调到江宁织造这个岗位了。这不得不让人寻思,当年让他去苏州任职,是不是康熙为了磨练他。
江宁织造这职位挺特殊的,都是皇帝信得过的人来当。可它就只是个正五品的官儿,照理说,连给皇帝上奏章的资格都没有。但曹寅可不一样,他是个例外,不但能给康熙递折子,而且还特别频繁。
康熙面对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不但不阻拦,还鼓励他多递折子。这里得提一下,曹寅虽说已经担任江宁织造这个职位了,但说到底,他仍然是康熙的家臣。作为康熙的心腹兼家臣,帮康熙挣钱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嘛。
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瞅见个赚钱的好路子——贩铜。可他手头没钱,干脆就写折子向康熙借钱。康熙见了曹寅的折子,一点都没犹豫,立马就借给曹寅十万两。
一开始的时候确实赚了不少钱,谁会跟钱有仇。曹寅挣着钱了,内务府其他世家看着眼热,也掺和进来,还故意为难曹寅。没过多久曹寅就开始赔钱了,曹寅马上就给康熙上奏,说不想干了。
康熙对他的决定连问都没问,大笔一挥就写了个“准”字。当然了,曹寅之前亏的钱康熙也不追究。
三、盛极必衰曹家,就因为有曹寅在,在当时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族了。曹家的人丁,不算兴旺,可架不住人家得宠。不过,曹寅一病逝,这所有的情况就开始转变。
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了。刚开始,他就是得了风寒,可没过多久一诊断,哎,得的居然是疟疾。康熙知道这事儿后,赶忙赐药,还亲自写了说明书,让曹寅照着说明书来吃药。可惜,最后还是没能救回曹寅的命。
曹寅死了,可他生前留下来的亏空还在。康熙念着曹寅的情分,没追究责任,就叫曹寅的儿子把亏空补上。曹寅的儿子才做了两年江宁织造就死了。康熙后来把曹寅的一个子侄过继给曹寅,可惜,这孩子能力真不行。
后来,康熙就叫曹寅的妹夫来帮曹寅还钱。等钱都还完了,曹家就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康熙给曹寅过继的儿子曹頫,能力不咋地,可心气儿高得很,最后欠了朝廷好多银子。
曹寅就是曹寅嘛,康熙对他宽容那是应该的。可到了曹頫这儿,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曹頫他们盼着能爱屋及乌,结果根本没这回事。康熙让曹頫还钱,钱还没还完,康熙就驾崩了。
不得不讲,跟康熙比起来,雍正这方面的手段可严厉太多。不过,雍正也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只要让那些人在三年之内把亏空补上就行。
雍正对父亲生前的宠臣那一家,那可是仁至义尽了。他不但让曹寅的妹夫家去帮忙,还让怡亲王去处理善后的事儿。
但即便如此,曹頫也还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主儿。很快,三年时间就过去了,曹頫根本还不上钱,雍正马上就下旨把他革职抄家了。
曹家的遭遇,只能用“一朝天子一朝臣”来形容。新帝登基之后,对待那些宠臣的方式,大多都差不多。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从来就没改变过。
想当年,乾隆帝那可老宠爱和珅了。可谁能想到,乾隆刚驾崩,尸骨还没凉透,嘉庆就把和珅给收拾了。在皇权交替之后,那些个宠臣能有好结果的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