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任总后勤部政委,85年被解除一切职务,晚年请求铁路“拐弯”

缘史记 2025-02-20 10:35:05
前言

历史上那些革命将领,都历经了各种各样的磨难,这才建立起了不起的丰功伟绩。他们是从革命浪潮里一路走过来的,所以对过去的革命故事满是无尽的感慨。他们都是平凡出身,可就是在不平凡的经历当中,书写出了一段闪耀的红色革命故事。

来,咱们靠近张池明,瞧瞧他那光辉的革命事迹!

一、张池明的经历

张池明是河南新县人。说到新县,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咱们国家的历史上,新县可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县”。新县一共出了36位将领,张池明就是其中一位。

并且特别要说的是,新县有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大别山。在这片红色的革命土地上,不但有革命者留下的足迹,而且当地老百姓民风特别淳朴。他们会为此感到骄傲,也会把革命者的贡献牢牢记住。

张池明出生在这儿的穷苦人家,家里人多粮少。他家是农民,可稻田也是租来的。家里除了年幼的张池明,还有老人要照顾,老人有时候还算让人省心,可那些重活、累活到底是干不了的。

除了这些情况,张池明的爸爸也面临很大的难题,伤病老是缠着他,这样一来,干活的时候肯定就会受到一些限制。这时候,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就都得靠妈妈来操劳了。

我们老是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在张池明和他姐姐身上都体现出来了。他俩年纪轻轻的,可本事却不小。最明显的就是力气方面,张池明和姐姐虽然都有一些不足,但做些小事情还是没问题的。

他俩也算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了他们的参与,家里的生活好像变得好过了点儿。日子虽说平淡,不过凑合着也还能过得下去。

后来,家人一直要求他读书,一家人省吃俭用供他,张家相就去读了一阵子书。张家相是他以前的名字,闹革命的时候就改成张赤民了。可这读书的日子很快就没了,条件不允许,张家相没办法继续读下去了,不过他在有限的读书时光里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毕竟在那个时候,读书的人没多少,张家相可就比其他人强多了。而且张家相属于那种很聪明的人,特别受老师他们这些人的器重。

张家相十岁就开始投身革命,他那时虽然能力没那么强,可在儿童团里那是相当出众。在这个时期,总队长是张赤民。

张池明在1935年终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其实,在这之前,他已经在革命的道路上闯荡好多年,称得上是老革命者了。这期间困难重重,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想要加入共产党的决心。

咱们都晓得“抗大”,“抗大”在历史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咱国家好多将领都到“抗大”学习过。张池明,他加入共产党之后就进“抗大”学习了。在“抗大”的学习让他的能力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这也给他后来能出色发挥能力打下了底子。

二、张池明革命

不同的年代里,张池明的身份有很大差别。抗日战争的时候,他就跟其他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没两样,在前线打仗,好多大型战役都有他的身影。而且,在游击战里还带着部队打游击。

张池明这人可厉害!他既能在前线带兵打仗,又能在政治方面开展工作。这样看来,张池明肯定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在当时我国搞革命的时候,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员!

这就得说说张池明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解放战争的时候,东北野战军那可是相当重要的一支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它的兵力规模也是比较大的。

东野不光兵力强,实力也是相当厉害。而且说到他们的功绩,在解放战争里那可是贡献超级多。

张池明所在的第六纵队可太光荣。就拿辽沈战役来说吧,第六纵队的表现那叫一个出彩,锦州、辽阳、营口这些重要的战略要地,都是靠他们努力给接连拿下的。

他们这个队伍在各方面安排得可细致。一个班的兵力,他们会按照进攻类型来区分,像突击组,火力组,运输组啥的都有。这些小组相互配合,在战场上发挥的力量那可相当厉害。

张池明在东野六纵十六师当政委,这16师那可是相当威风,都不用多说啥。在好多人心里,十六师打仗特别强硬,好多人都觉得这就是王牌师。

除了张池明,第六纵队的司令员先后由多位大名鼎鼎且身经百战的将领担任。像陈光,大家都熟悉,他实战经验特别丰富,从红军时期起就担任重要职位,算得上是我军的主力。

张池明,他不光在六纵十六师当政委,还做过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里的战役,他差不多参与了一大半。

新中国成立之后,张池明一直在重要岗位任职,像总后勤部政委之类的好多职位都是他担任的,后来,还被调任为参谋长。虽然赶上了特殊时期,但是他一直都牢记着革命时期的斗争。

革命故事可不少,不过一提到大别山,就总能让咱们想起“挺进大别山”那段历史。这一场战役在历史的进程里意义可深远。1947年的那次重大转移,在解放战争当中那也是相当关键的。

首先,国民党把核心位置让给了我军。再就是民心这一关键方面,解放军部队可是得到了全国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们斗志高昂起来,战士们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后来,解放军部队奋勇进军。他们可不怕危险,也不怕牺牲,就盼着迎接解放。他们意志力特别强大,还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这就给胜利打下了根基。

解放军部队一深入进去,国民党部队立马就被牵制住了,感觉这胜利也快到手了。

大别山的故事让很多人牵挂,张池明也一直惦记着,到了晚年,他就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结语

1989年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候“京九”铁路的修建就被提上议程了。咱们都晓得它拐了个弯儿,这里头可是包含着成千上万老百姓的想法,也有张池明提出的请求。这么一拐弯,就关照到更多的老百姓。

张池明这辈子过得挺坎坷的,也遭了不少罪。不过他的功绩永远都不会被抹掉,他一辈子都在为百姓操心,到了晚年,心里还惦记着老百姓,也想念家乡的山水和乡亲。

张池明特别伟大,他是开国中将,是一位让大家都敬仰的老革命者!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