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的作者是民国才子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有“民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的称号。
他是我国著名的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等。
老舍评价他为:
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
他的笔名“恨水”,有人传谣言说是因为暗恋冰心不成,因为“无水不成冰”,但是双方都澄清过,两个人甚至没私交。
又有人认为“恨水”取自李后主的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人生长恨水长东”。但究竟是不是源自于此,没有定论。
张恨水一生最擅长写言情小说。他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是民国时期最多产的作家。
这样一个多情才子在感情方面并不专一,一生爱过三个女人,其中为张恨水付出最多也是最痴情的就是他的原配妻子徐文淑。
张恨水与徐文淑的婚姻是家里安排的。母亲戴氏不放心儿子在乱世中到外面瞎闯,为了拴住儿子的心执意要给张恨水找个媳妇。
18岁的张恨水尽孝心所以同意了这段包办婚姻,安排的对象是当地私塾先生家的女儿徐大毛。后来张恨水觉得这个名字不雅,所以将徐大毛改名为徐文淑。
其中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张恨水结婚之前有一个要求,就是婚前想看对方的相貌。当时还很保守,媒婆为了促成这段婚姻,张恨水只能站在远处看个大概。
按照媒人的指示看到对方眉清目秀、相貌端庄就同意了这场包办婚姻。
可事实上,张恨水家中了掉包计,张恨水拜完天地掀开盖头的刹那傻眼了,看到对方是一个门牙外翻,身材矮胖的乡下土包子,气的张恨水当夜搬出了新房。
母亲这才知道被欺骗了,但是木已成舟。母亲希望儿子入洞房说道:“你不喜欢她,以后还可以再娶二房,人家姑娘已经嫁过来了再遣送回去,她怎么做人?”
张恨水不愿伤母亲的心,承担不孝的罪名,他不得不接受这一既成事实,虽然新娘与他的理想距离太远了。
张恨水后来写了散文《桂窗之夜》,回忆他和徐文淑的新婚生活:
月圆之夕,清光从桂隙中射上纸窗,家人尽睡,予常灭灯独坐窗下至深夜。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他宁肯看月亮,也不愿意跟她一起入睡。
遭受打击的张恨水不愿意待在家中,用去南昌求学的名义离开了家。其实徐文淑是一个特别贤惠能持家的好女人,她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得非常好,特别讨张母的喜欢。
这段婚姻名存实亡,张母始终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儿媳妇,所以向张恨水求情,希望能给徐文淑留下一儿半女。
金粉世家剧照
张恨水很孝顺没有拒绝母亲的请求,终于徐文淑怀孕了并生下一个女儿,但是很不幸,女儿夭折了。
徐文淑毫无怨言,继续一心侍奉长辈,对张恨水的弟妹也十分疼爱。
她的温柔贤惠得到了张家上下的一致好评,张母再一次向儿子求情,希望儿子可以和徐淑芬生个一儿半女,但是造化弄人,很不幸儿子也夭折了。
张恨水觉得对原配妻子徐文淑仁义至尽,再也没有到她的屋里去过,从此徐文淑的生活只有孝顺婆婆这一件事。
之后张恨水娶了第二任妻子胡秋霞,原配徐文淑也没有抱怨而是与情敌和平相处,并帮助她照顾孩子。胡秋霞的儿子张晓水也常说:“是大妈妈徐文淑把自己养大的,他也和徐文淑的关系最为亲近”。
张恨水对于这段包办婚姻,与鲁迅对朱安一样,他同样每个月都会给徐文淑生活费直到去世。
晚年的徐文淑很孤独,每天靠吃斋念佛打发时间。
直到去世时,因为张恨水要陪第三任妻子周南,所以没有回去参加徐文淑的丧礼,而是让长子张晓水回去料理徐文淑的后事。
徐文淑自16岁嫁给张恨水,到61岁去世。一生无儿无女,可以说除了传宗接代,基本上是守了45年的活寡,毋庸置疑是这段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像徐文淑这样,成为封建社会包办婚姻牺牲品的女人,在民国时期,还有很多很多。在这场包办婚姻中,我觉得张恨水也是受害者,试想,与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女人同床共枕,这无疑是件痛苦的事,怪就怪当时的封建制度实在是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