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济美,“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在文学声誉上仅次于张爱玲、苏青等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凤仪园》和《莫愁巷》等。
图|最左侧为施济美
施济美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祖父曾经当过官,父亲在北洋政府担任外交官,很受外交家顾维钧的器重,母亲温柔贤惠。
施济美15岁时考入上海培明女中,学生时代的施济美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叫俞昭明。后来施济美受俞昭明邀请来到俞家,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初恋俞允明,原来俞允明是俞昭明的弟弟。
这次邂逅,气韵清雅的施济美给俞允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大帅气的俞允明其实也不知不觉中拨动了施济美的心弦。两人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于是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1937年,三人一起考入东吴大学。正赶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许多中国的有志青年都纷纷参加到了抗战中间,缅怀壮志的俞允明想为抗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于是俞允明改入武汉大学就读。
想起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记得老师说过:“战争年代恋人间往往不说我爱你,而是会说,你愿意和我并肩战斗吗?”在这样的战乱时期,他们又都是有志青年,注定是要分离的。
施济美也想去支援抗战,但是她作为家中长女,没法抛下母亲和两个妹妹。无奈之下,热恋中的施济美和俞允明只好通过信件来表达互相的感情和传达两地的家中状况。没想到,这一次分离,竟然成了永别。
施济美也是为机智勇敢的一位女性,南京沦陷后,施、俞两家在施济美的带领下一路躲避日军,共同逃亡到了上海。
两人分离两年后传来了噩耗,当时日军出动了30多架次飞机,对四川乐山城区进行了大轰炸,此时的俞允明没有及时进入防空洞不幸遇难,年仅18岁。而这一次轰炸,也被称为乐山“8·19大轰炸”。
施济美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让施济美终身未嫁人。
想到俞允明父母还在家中期盼儿子归来,施济美不忍心把这个噩耗告诉俞家父母,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称俞允明已经前往国外深造,暂时不会归家。
烽火中的爱情,虽然苦难太多,但同时也更为真挚。
施济美为了让俞家父母放心,甚至模仿俞允明的口气写信给家中的父母。不仅如此,她还要给俞允明的父母读她亲手写的信。对于施济美来说,这无疑是残酷的。
后来俞昭明在父母去世后才发现,施济美所写的那些无法投寄的信竟装满了一个小箱子。她对爱情的执着、对老人的孝心,实在令人崇敬。深受感动的俞昭明也发誓终生不嫁,后来果然孤独终老。
俞允明死后,施济美就一直保持单身,把心血都放在了创作上,发表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她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甚至当时杂志上只要有施济美的文章,则会销路大增。这期间,很多男生都在追求她,但是都被她拒绝了。
1942年,大学毕业后的施济美为了补贴家用,她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施济美也是一位爱国人士,虽然当时经济很穷迫但她仍然拒绝到待遇优厚却有日资背景的保险公司任职。
但是要养活两家人,教师的收入还远远不够。因此,施济美白天上完课之后,晚上还要进行创作投稿,赚取费用,这期间施济美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后来,在动荡的年代里,施济美不堪折磨,在48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对爱情的坚守无疑是可歌可泣的,但她的一生无疑又是悲情的,如果在十五岁那年没有遇到那个少年,人生或许会大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