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师长回忆与志愿军初次交手:从来没被打得这么惨过

时代人物录 2025-04-07 08:52:18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军队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当时韩国军队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不到三天的时间朝鲜人民军就兵临汉城。

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这个时候韩国军队和驻韩美军被逼退到了朝鲜半岛东南部的釜山。

为什么朝鲜军队在开局会如此顺利?

主要与韩军战斗力太弱有关。

在人员方面,韩国军官多出自二战时期的日本和伪满洲国,如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还有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韩军将领白善烨等。

如此出身的军官在思想和意志上就大打折扣。

兵力方面,韩国当时总兵力约10万人,而朝鲜军队约13万人,在人数上韩军也不占优势。

除了上述原因外,朝鲜军队比韩国军队战斗力强的主要原因是,朝鲜军队核心骨干多来自中国。

比如朝鲜人民军二师师长崔贤、参谋长许波,三师参谋长张平山,六师师长方虎山,七师师长崔仁,十六团团长崔仁德都出身八路军。

此外还有先前东北野战军的朝鲜族部队此时都回到了朝鲜,如朝鲜的第七师则是由中国军队四个师中的朝鲜族人员回国集中编成。十师、十三师也是由中国东北回国的部队为基础编成 的。

这几个师的士兵在中国不仅参加过辽沈战役,还南下打了很多硬仗,是真正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部队,完全可以吊打韩军。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军,朝鲜军队必然会统一朝鲜半岛。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反应极其迅速,不仅严令美军防守釜山禁止后退,还迅速集结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大规模介入朝鲜战争,也是从美国介入后,朝鲜战局变得错综复杂。

对于美国的介入,中国早有判断,并且也判断出美军会在朝鲜半岛腰线处登陆。

当中国告知金日成警惕美军在侧后方登陆时,金日成肯定地回答:“我们估计美军目前反攻尚不可能,他没有较大兵力的增援,在我后方港口登陆是困难的。”

如果金日成能重视中方的情报,对美军登陆加以防备,那么也不会导致仁川登陆后的大溃退。

图|指挥仁川登陆的麦克阿瑟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策划的仁川登陆取得了成功,朝鲜战局瞬间逆转,如果说六七月份的朝鲜人民军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那么仁川登陆后就是一溃千里。

仁川登陆后,韩军与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开始一路北上,大有饮马鸭绿江之势,得意忘形的麦克阿瑟甚至喊出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口号。

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与美军将领不同,韩军将领十分担心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而且对中国军队的出现极具敏感性。

比如韩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在云山战役前夕,当韩军与志愿军稍接触后,白善烨就马上判断,中国军队来了,而且不是少数军队。

当时白善烨向美军第一军军长米尔本中将报告:“我前方所有的军队都是中国人,而不是混在朝鲜军队的个别中国人。”

当美军骑1师与韩军第1师会合后,白善烨还在提醒美国人:“云山周围肯定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你们应该小心些。”

韩军将领之所以如此敏感,主要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朝鲜半岛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只要朝鲜半岛有变,中原王朝绝不会坐视不管。

比如隋唐两朝时,都对今天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频繁用兵,直到消灭高句丽将朝鲜半岛纳入势力范围。

明朝更不用说了,日本丰臣秀吉刚派兵入侵朝鲜,万历皇帝就火速下旨:“宜速救援”,最后硬是在朝鲜半岛与日本打了七年,打的丰臣秀吉郁郁而终。

就连腐朽的清政府在王朝末期也不敢轻易放弃朝鲜半岛,打了场甲午战争。

所以只要韩国人熟悉这些历史,就会知道,中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况且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严重警告。

韩军本身战斗力就不强,所以在北上的路上,一路战战兢兢,只要有风吹草动就马上想跑。

图|志愿军入朝经典照片

最典型的就是韩军第一师师长白善烨。在云山战役前夕,他判断中国军队已经大规模进入朝鲜半岛。

白善烨火速与美军换防,最终美军骑一师换下了韩军第一师,而美军骑一师也替韩军第一师挡了志愿军39军的子弹。

云山战役的爆发证实了白善烨的判断。

白善烨在自己的回忆录《最寒冷的冬天II》中描述了当时的心情:

“就在第1师成功占领平壤继续北进的时候,云山却突然传来韩美联军遭到中国志愿军埋伏并被炮袭的急电,就在我们为形势突然恶化而感到震惊之时,战场外传来了另一个更加令韩军焦虑不安的消息——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直奔朝鲜而来……。”

因为白善烨的敏感,美军骑一师不仅替韩国人挨了第一枪,而且其下属的第八骑兵团被志愿军打得损失惨重(第八骑兵团的第三营近乎被全歼,全营八百多人,被志愿军打死600多人,这还没算受伤的)。

如果不是赶上换防,那么受到沉重打击的将是白善烨的第1师,所以白善烨在回忆录中还对美军第8骑兵团充满了愧疚,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无论如何,美军第8骑兵团是为营救我师才遭此噩运的,作为第1师的师长,我终生将对美军阵亡将士们表示缅怀和感激。

第一次战役,白善烨靠着敏锐度逃脱了一劫,等到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时,白善烨更是靠着自己敏感,跑的那是飞快,所以志愿军发动的前两次战役,白善烨都躲过了,没有与志愿军正面交手。

但是第三次战役时,白善烨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经过前两次战役的打击,韩军前线的四个师仅剩白善烨的第一师完好无损,所以第三次战役时白善烨再也无法逃脱了,硬着头皮也必须上。

在第三次战役开始前,白善烨信心满满,靠着美军的装备,白善烨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他认为自己的韩军第一师可以打一场硬仗,挽回韩军的颓势。

白善烨还是过于自负。

战争开始后,他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阵地在一个晚上就被志愿军完全突破,让白善烨大惊失色。

白善烨在自己的回忆录《最寒冷的冬天II: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中,是这样描写前方战况的:

“前方战况出现混乱,各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一度中断,最后,我甚至将师部的工兵和通信兵组织起来紧急投入到前线中……,当听说现在左翼的第11团尚完好无损,右翼的2个团已希望不大时,我两眼一片漆黑,感到虚脱。”

这就是韩军部队在被志愿军打击下的真实写照,连师指挥部都一片慌乱,更别提前线的普通士兵了,韩军第1师被彻底打垮后,白善烨难掩心中悲愤,并心有不甘的说:“骁勇善战的第1师就这么被打败了吗?第1师就这么完了吗?”

第三次战役带给白善烨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在回忆录中回忆志愿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时仍心有余悸,他写道:

“我所带的部队从来没有被打得这么惨,我的自尊心在这一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我感到极度的虚弱,甚至连撤退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就是朝鲜战争,一位韩军师长在初次与志愿军交手后的真实情景和心理活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