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军越过“三八线”到达中朝边境,在中朝边境的狂轰滥炸。面对这个情况,中国政府一再出面警告。然而在当时美国政府眼中,中国虽然战胜了国民党,但那完全是蒋介石领导不力造成的结果,因此丝毫没有将中国放在眼中。
在此危急时刻,中国政府高级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在谨慎商议之后,决定出兵朝鲜,向美国宣战。在志愿军在进入朝鲜境内不久之后,双方曾多次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美军凭借优良的装备对志愿军狂轰滥炸,状况之惨烈令人哀叹。
最终,中国志愿军凭借勇猛的作战精神,在这场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美国的“王牌军队”落败的消息震惊全世界,美国群众的“反战情绪”也日渐高涨。而作为毛主席老对手的蒋介石在退守台湾之后,曾经被美国出言嘲讽,如今他得知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获得胜利,不由得连连发出感慨,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评价,令在场的人都大惊不已。那么上甘岭战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蒋介石又对这场战役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呢?
1949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拥有美军先进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再无力抵抗,蒋介石眼看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推到台湾,以谋求东山再起的时机。
美国作为国民党背后最大的金主,见蒋介石拿着自己提供的先进设备以及优良的军队溃败至此,对蒋介石大肆嘲讽,称蒋介石丝毫没有带兵打仗的才能。
面对美国的讥讽,蒋介石心中郁闷得很,但因为美国是自己的金主,蒋介石也不好说什么,只好将这口气咽了下去。直到后来在朝鲜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落败,蒋介石才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1950年,美国为了实现自己对于朝鲜的监管计划,派遣驻守在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进入韩国协助作战。这样一来,原本在战役中占据优势的朝鲜毫无还手之力。
面对美军对于中国边境的威胁,中国政府一再发出警告,表示美国一旦越界,威胁到中国的民众安全,届时中国将会竭尽全力,出兵对抗美国。
然而美国丝毫不将中国的警告放在眼中,悍然越过“三八线”,对中朝的边境进行狂轰滥炸,这对边境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地威胁。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毛主席当即决定出兵朝鲜,向“联合国军”宣战。
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彭德怀再次披甲上阵,带领军队赶赴朝鲜,同美国展开激烈的战斗。
因为和美军的装备相差悬殊,中国志愿军在朝鲜境内的作战异常艰难,但是凭借志愿军勇猛的作战精神,以及与朝鲜军队的配合,美国在战斗中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眼见这场战役陷入僵局,此时苏联出手介入,提出通过停火谈判解决这次争端。中美双方都表示赞同。但是在双方谈判期间,“联合国军”为了在谈判中获得优势,不停地向朝鲜的防线发起进攻。
双方你来我往的又进行了几个回合,其中以上甘岭战役的战况最为惨烈,这次战役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提振了志愿军的士气,更是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在上甘岭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尝到二战甜头的范弗利特就曾自信满满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布,这次攻势将会是“秋季攻势”之后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攻势,这一次将扭转当前的战局。范弗利特更是扬言要在5天内将上甘岭攻占下来。但这一切都在战争开始之后成为了一场笑话。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军在经过长时间的密谋之后,对上甘岭发动了突袭,五圣山前线的两处高地遭到了敌军猛烈地炮火攻击,据统计,美军一共出动了320多门的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6发的速度,将大量弹药发射在这两个小山包上。
军事史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范弗利特弹药量”,这个名词的意思是不计成本地投入巨量的弹药进行密集的轰炸,通过强有力的压制和打击,迅速歼灭对方主力。这个名词的诞生也是源于范弗利特在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的作战方针。而这天的弹药密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二战战场。
光是这一天的时间,美军就对上甘岭地区发射了30余万发的炮弹,弹药消耗量达到了128吨,弹药的密度已经也远超二战时期。上甘岭的主峰足足被削掉2米的高度,山上更是寸草不生。
而在美军长达8小时的轰炸中,志愿军都没有得到有力支援,不仅如此,阵地和外界也彻底失去了联系。
但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彭德怀曾经对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下令,一定要死守五圣山,因为五圣山是朝鲜的要点,一旦五圣山失守,中国志愿军将不得不后撤200公里,并且无险可守。这对朝鲜战场的局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更是关系到朝鲜历史的走向。
因此即便志愿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险境,也没有立即撤退,一直顽强地和敌军进行对抗。战役进行到第四天,十五军的第四十五师才因伤亡过重,不得不退入事先修建好的坑道中。
当时第四十五师先后一共投入了15个步兵连,这15个连在和敌军进行过殊死搏斗之后,最多也仅剩下30来个人,人少的连个班都编不成。当时上甘岭到处都被鲜血染红,足见状况之惨烈。
10月19日,第四十五师为了夺回五圣山的两个山头,倾尽全力发动了一次反击。当时美军在其中一个阵地上连夜修出一个地堡,导致志愿军的进攻很大程度上受到阻碍。
一名19岁的将士龙世昌,拿了一个爆破筒,二话不说就冲了上去。但是在其冲锋过程中,他的左腿被敌军猛烈地炮火炸断,龙世昌倒在地上。即便如此,他手中还是紧紧攥着那枚爆破筒。拖着已经断掉的左腿,龙世昌艰难地爬上了敌军的阵地,将爆破筒丢进了敌人的机枪眼中,并用自己的胸膛堵了上去。
随着一道剧烈的火光,龙世昌和敌军同归于尽。随后,越来越多的志愿军拿着炸药冲上山头,抱着必死的决心和美军展开了厮杀。短短两天时间里,四十五军已经组建不出来一个完整的连队,而纵观“联合国军”,投入的17个营也在志愿军猛烈地攻击下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到7000多人。
虽然前线的志愿军部队主力几乎损失殆尽,但是这为后方的反攻准备赢得了充足的时间。为了彻底粉碎敌人对上甘岭的攻势,志愿军总部决定将原定于20号发动的反攻延迟到月底,以获得充足的准备时间。自此,第四十五师退守到坑道中,为恢复全部阵地的决定性反击做准备。
10月30日,志愿军再次发起反攻,这次反攻中,志愿军一共动用了133门重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在经过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之后,志愿军才顺利收复主峰。
次日,在代司令员邓华的指挥下,李德生副军长带领第十二军投入到战役中,准备接替第十五军在上甘岭进行防守,并率领第三十一师和第三十四师进行反击作战。此时联合国军再次发起了反击,志愿军也奋起抵抗,这次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第四十五师后续补充的十个连也几乎已经打光了。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对第十五军有过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对于十五军的将士们而言,在危机时刻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样一句“普遍现象”将上甘岭战役的惨烈描述得淋漓尽致。
在上甘岭战役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第十二军从第十五军手中接过重担,继续投身战斗中。当时,第十五军的第二梯队已经拉上去了。但与此同时,敌军的增援也抵达了战场,联合国军又派出了三个团和第二师最后的集中力量,还有美军的一个团以及埃塞俄比亚营等主力军加入战斗。这个时候双方基本已经进入了决战的阶段。
当时中央军委根据战场的形势分析,及时调整作战策略,指示志愿军总部在防守的同时,加强火力的攻击。在中央的指示下,志愿军顶住美军密集的炮火攻击之后,也用猛烈地火力开始进行反击。
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的装备虽然比不上美军,但是所有人都用上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炮火集中到了上甘岭战役中。从来没有领教过志愿军如此强烈的反击的美军慌了,他们自认为自己比志愿军的装备好上很多,从来都不把志愿军放在眼中的美军,根本没有想过中国军队这么能“下血本”。
据说,当时美军第七师的上尉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他对此表现得十分惊恐,并且不断地向记者描述中国的炮火就像是下雨一样,十分可怕。这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军还称这次战役是继“伤心岭”之后最猛烈的一次攻势。
从实际意义上而言,志愿军的炮弹攻击并没有美军的密集,但美军还是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这都得益于美国的狂妄自大,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美军十分猖狂,甚至大白天就在外面晒太阳,对于防御工事一点也不上心,全部交给韩国完成。
在这期间,志愿军只要朝他们开一枪,就会遭到美军猛烈地炮火攻击。因此美军的防御工事实际上非常薄弱,才会顶不住志愿军的炮火攻击。
这场战役一直持续到了11月25日,历时40多天。在这片不到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6万余人参加战斗,300多门火炮、将近两百辆坦克以及3000多架次的飞机轮番上阵,对志愿军进行轰炸。但是志愿军作战勇猛,曾多次击退敌人,牢牢守住了阵地,并且还歼灭敌军2.5万多人。
至此,美国再也没有能够攻上上甘岭的力量,范弗利特当初“5天拿下上甘岭”的言论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美国一著名军事专家曾经在一本描写朝鲜战争的书中称“摊牌行动”得到的不过是一个令人嘲讽的结局。克拉克更是极其悲观地哀叹道:“铁三角的猛烈战争使这场战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得民心的一次战役。”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世界各国之间传开,所有国家震惊之余都对中国的军队刮目相看。当时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时刻关注着国内的消息,中国志愿军在上甘岭的捷报传来之后,蒋介石也感到十分震惊,但是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在心中感慨万千。
在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和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并且对战俘进行了交换。至此,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蒋介石在得知朝鲜战争美国战败的消息之后,再次对蒋经国感慨:“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能够和毛泽东相提并论,美国认为我蒋介石不会带兵打仗,可他们最后的结果不还是一样?我看他们从在各方面都比不过毛泽东!”
蒋介石一语道破美国战败的原因。中国志愿军虽然在装备上和美国相差悬殊,但是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是美国永远都学不会的。这场战役不仅仅是双方军事力量上的较量,更是两国之间精神的较量!毫无疑问,中国在这场较量中大获全胜,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让世界各国看清中国真正的力量!
声明:【文章及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来源:围炉讲史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