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架飞机是谁制造出来的?

民国印象 2025-04-05 09:57:13

飞行,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事情。莱特兄弟成功研制出飞机的事,激励更多人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飞机设计制造者。他们相继制造出飞机,并试飞成功。但是,谁是第一个制造出飞机的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给出了准确的回答,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又得出不同的结论。

第一种看法,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由冯如设计并制造的。冯如(1883~1912年),广东恩平县人,自幼家境贫困,十几岁随亲戚赴美国旧金山谋生。经过十年半工半读、刻苦钻研机械工艺技术,掌握了机械和电学等方面的知识。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研制并驾驶飞机,以报效祖国。

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 机制造厂,经过四次改进,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 年,冯如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他把这架 飞机称为"冯如1号”。9月21日傍晚,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 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在美国奥克兰市附近的派得蒙特 山丘上试飞,首次飞行取得成功。后来又进行过多次飞行,他的飞机 飞行高度达210米,速度达到每小时105千米,沿海湾飞行距离曾达到 32千米。这是中国人首次驾驶自制飞机飞上蓝天。

冯如的飞机试飞成功,这件事轰动了世界,孙中山先生称赞其为 “中国杰出的人才"。美国《三藩市考察者报》发表题为《中国人的航 空技术超过西方》的文章,报道了试飞经过,并详细介绍了冯如制造 的飞机性能和特点,还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冯如的大照片,称他为 “东方的莱特“,并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冯 如用自己三年的辛劳,揭开了中国航空史的第一页,而那时,他年仅 26岁。

1911年1~2月期间,冯如驾驶飞机在海湾多次环绕飞行,其最高 时速为104千米,飞行高度达200余米,性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 平。前往观看飞行的中西方人士不可胜数。欧、美各报交口称道:“君 之名誉时已飞腾于世界矣。”

1911年3月,冯如历尽千辛万苦,把自己制造的两架飞机,还有

制造飞机的机器带回了广州。回国后,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长, 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长。他立即在广州燕塘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 是中国国内的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经过3个月的努力,于1912年3月, 制成一架与"冯如2号”相似的飞机,这也是在中国国内制成的第一架 飞机,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因此,冯如也是我国近代航 空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第二种看法认为,冯如是在国外制造我国第一架飞机的,不是在国内,而在我国本土上制造第一架飞机的则是杨仙逸。杨仙逸是广东香山县人,1891年生。由于受父辈熏陶,从小就向往革命。1910年, 杨仙逸追随孙中山,毅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广东革命政府为 了加强空军的建设,特别设立了航空局。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任 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杨遵照孙中山发展航空必须首先发展飞机制造 业的主张,任职后立即在广州大沙头创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杨首先 认真挑选了20余名机械员,基本上解决了技术骨干问题。接着利用以 前从美国购回的部分零配件及机具,解决了必要设备。经过半年的努 力,终于自行设计生产出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1923年7月30 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新 飞机试飞那天,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临大沙头机场参加试飞仪式。孙中山以宋庆龄求学时的学名命之为“乐士文一号”。

刘佐成

第三种看法认为,第一架飞机是由福建永安市的李宝悛、刘佐成制造的。李宝悛,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人,曾和刘佐成一起被选到 日本留学,精心钻研飞行技术。1910年,李宝悛与刘佐成合作,在日 本研究飞机制造,因飞行场地使用不便,无法试验,被清廷召回制造 飞机。回到北京后,清廷军咨府即拨款在北京南苑庞甸毅军操场,建 筑厂棚,并从日本买来机件,让他二人试制飞机。

1911年6月,李、刘合作试制飞机成功,这是中国在国内制成的 第一架飞机,但因发动机损坏而试飞时坠落。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李宝悛应召到南京,与刘佐成 再次合作,研制的飞机终于试飞成功。

但有人说,李宝悛只是试飞成功,他的飞机制造计划最终因无人 支持而宣告失败,他也在不久之后病逝。所以,他不应是第一个在中 国本土上制造出飞机的人。

以上三种看法哪种更为合理呢?目前为止,支持冯如的多一些。因为他设计制造飞机的地点虽不在国内,但也是为国人自己制造的第 一架飞机。冯如在弥留之际,犹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 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可见,冯如为开拓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奋斗 一生,至死不渝,犹嘱后人,继续进取,实可敬佩。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