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刘少奇到韶山,在毛主席旧居前迟迟不进:门匾是谁写的?

时光剪影忆往昔 2025-03-20 16:31:32

1953年的某一天,华国锋那会儿正担任湘潭县委书记,他突然把县委干部们都叫到一起,连着开了好几场会,就为一个事儿商量。这事儿吧,说起来还是因为毛月秋去北京走了一趟。

毛月秋是毛主席的同族长辈,同时也是他老家韶山的一名老党员。到了1953年,毛月秋和一些家乡的亲戚朋友一起到了北京,受到了毛主席本人的亲自迎接。毛月秋跟毛主席唠起了他们共同的家乡韶山,还谈到了毛主席老屋的现状。

毛主席的老家在叫上屋场的地方。1878年的时候,毛主席的曾祖父毛祖人,他买下了上屋场东边那五间简陋的茅草房。到了1888年,毛主席的爷爷毛恩普,带着他的儿子毛顺生和儿媳妇文七妹,一家子搬到了这儿。从那以后,毛家的孩子们就在这儿生活,其中就包括毛主席和他的两个兄弟,毛泽民、毛泽覃,他们三兄弟就是在这个地方慢慢长大的。毛主席离开韶山后,下定决心投身革命。没多久,他爸妈都先后离世了。受他影响,家里的兄弟姐妹也都一个个离开老家,去搞革命了。这样一来,上屋场的老家就没人住了。到了1929年,国民党政府把他们的房子给占了,然后租给了当地的村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湖南解放的时候。毛主席一家的老房子,经过好多年的风吹雨打,现在看起来相当破旧。走进那些大大小小的房间,几乎看不到什么照片,也完全找不到毛家人曾经生活过的蛛丝马迹。

毛主席是老百姓心里头的大英雄,毛家的孩子们也都是为了革命豁出命的勇士。湘潭县委的毛华初到了毛主席以前住的地方,就跟管这地方的毛月秋商量:“月秋姐,以后来这参观的人会越来越多,您看咱门口,是不是得挂个牌子,写个名儿啥的?”那时候,好多获得自由的老百姓都特别高兴,他们经常举着毛主席的画像游行,欢庆解放,画像上还写着“毛主席,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华初就提议说:“咱们上屋场的门牌上,写上‘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中国人民的骄傲',这样可以不?”大家全都赞同了他的提议。于是,一块门牌被挂上了毛主席的老宅子,这牌子还是毛主席以前的老师毛宇居亲手写的呢,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这儿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居。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陆陆续续有好多人都来这儿参观,想看看毛主席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1950年的时候,苏联的电影团队也到访了韶山。当他们瞅见毛主席老宅门上的那块牌匾,都一个劲地说:“毛泽东真是跟列宁一样了不起!”他们不停地鼓掌,直夸好。1953年,毛月秋到了北京,她跟毛主席聊起了以前的一件事。谁承想,毛主席一听,笑容立马就没了,连连摆手说:“这不行,真不行。‘伟大'这俩字可不能随便给,我担当不起,哪能写个‘伟大'就真的伟大了呢!我觉得,咱得换个门上的牌子。”

谈及自己是否伟大,毛主席谦逊地说:“列宁那才是真伟大,他在帝国主义横行的年代,一手创立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至于我毛泽东,还远远够不上伟大二字,咱们现在还跟着苏联的脚步走呢,社会主义这条长路,我们才刚踏出第一步。”尽管老百姓都普遍认为领袖毛主席特别了不起,是他引领着大伙儿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让咱们有了崭新的新中国,但毛主席本人呢,向来都是很低调的,他从不会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劳和伟大。毛主席看到旧居现在挂着的门匾,非常不满意,他坚决要求把那块门匾给换掉。

毛月秋回到湖南湘潭老家时,他不仅给乡亲们带去了毛主席满满的关心,而且,还传达了毛主席的一些“指正”。当时湘潭县委书记华国锋对这事特别上心,一拿到毛主席的反馈,他马上就把县委的干部们聚在一起,连着开了好几场会议。他让大家畅所欲言,广泛收集各方的点子,一块儿开会商量对策。最后,湖南省委拍板决定,把毛主席老屋门上的“伟大领袖”这几个字给撤了,直接换上了“毛泽东同志旧居”这个牌子。

徐特立老先生,也就是毛主席以前的老师,去韶山游玩时,跟毛月秋很认真地分享了他的想法:“老百姓真心喜欢他们的领袖,伟大不是光靠嘴上说、墙上挂就能算数的。这不是靠宣传就能搞定的,得靠老百姓真心拥护,历史给出好评才行。我觉得,现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门牌就挺好。”新换上的这门牌挺合毛主席的心意,大伙都琢磨着,这门牌应该能一直挂着。可谁成想,才没几年光景,就有人跳出来说不合适了。

这位先生,他就是刘少奇。1961年的时候,刘少奇,他也是湖南人,和毛主席是老乡,回到家乡进行考察,顺道去了趟韶山看看。到了毛主席以前住的地方,他在那儿站了好久,眼睛一直盯着门上的那块牌子。然后,他转过头来问大家:“有人知道这块门匾上的字,是谁建议写的吗?”刘少奇觉得,“毛泽东同志旧居”里头的“故”字,听起来就像是已经不在了的意思。但咱们的主席毛主席身体硬朗得很呢。所以,刘少奇觉得“故”这个字眼不太吉利,他就提议:“要不咱们把‘故'换成‘旧'吧。”

刘少奇告别了韶山之后,他提的那点子建议,当时并没有马上被采纳。刘少奇提出的建议,旧居管理人员都一一记下了。后来,这事儿经过湖南省委点头,同意把门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牌子换成了“毛泽东同志旧居”。这块门匾持续用了很多年,直到毛主席离世七载之后才被更换。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安静地合上了眼帘,永远地告别了我们。记得刘少奇同志以前说过,等毛主席不在了,那块写着“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总算能挂得理所当然了。直到1983年,那块门匾才算真正换上了新的。1983年,毛主席迎来了他90岁的生日。韶山那边的管理局特地安排了人,跑到北京去,请中央的大领导邓小平,给毛主席的老房子重新写块门牌。

毛主席和邓小平之间的深厚感情不言而喻。打仗那会儿,他俩一块儿经历过子弹横飞的危险日子;到了和平年代,虽然也遇到过不少波折,但他们始终信任对方,情谊不减。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的那一年,他抽空去了趟毛主席以前住的地方瞧瞧。他慢慢体会着毛主席以前生活的那些细节,还在那老房子前面照了张相留念。

当有人请邓小平给毛主席的老房子写门牌时,他立马就答应了。在动笔写最后那份之前,邓小平其实已经练了好几遍,直到他觉得满意了,才把“毛泽东同志故居”这几个大字交出去。邓小平还亲自题写了另一块牌子,就是“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馆名招牌。

毛主席的老房子一直在不断翻新和改进。最开始,里面的展品很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人员逐渐收集到了各个时期的文物、历史资料和毛主席的生活用品等等。现在,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能够欣赏到更多、更全面的展览内容。一直都没变的是那块门匾,它是由邓小平亲手题写的,这块门匾也是经过多次更换才最终定下来的。

现在说的“毛主席老屋”,它就坐落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总共有20来间房子,大的小的都有。这儿的每样物件,都藏着毛主席以前的故事。打从1997年开始,这儿就成了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好多国内外游客都专门跑来,想听听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背后的故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