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曹魏结局完满的10大名将,其中2人与刘备关系匪浅!

黑白说历史 2025-02-15 21:34:47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在出生入死的乱世三国,一位将领要活到最后,本就是难事。

如果最后有一个完满的结局,那么很大概率就能流芳千古。

如何定义结局完满呢?

至少,不是战死,谢幕战不会是败战,也不能是死于政治斗争等内斗。

而且,本文仅筛选名将:他不能只会打仗,至少要会点谋略或者政治。

比如许褚这种,他只能算是猛将,不是名将。

好了,那么就来看看,曹魏结局完满的10大名将,都有谁?

夏侯惇——220年病逝,官至大将军、高安乡侯

夏侯惇以猛将出身,跟随曹操征战四方,也是其最信任的宗室将领。

夏侯惇军事能力一般,打过的败仗比较多,甚至被调侃为“常败将军”。

后续他转型管理后勤,逐渐成长为种田大神,保障了曹操后方的稳定。

他为人质朴,不置产业,赏赐都乐于拿出来分享,颇受士兵们爱戴。

夏侯惇身居高位,寿终正寝,一生忠于曹操,忠于曹魏,难能可贵。

张辽——222年病逝,官至前将军、晋阳侯

身为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无论能力还是战绩,都相当过硬。

白狼山自告奋勇担任临时总指挥,大破乌桓,阵斩踏顿,取得对外族空前的胜利。

逍遥津之战,打出后世津津乐道的“张八百破孙十万”,令孙权面对带着病体的张辽都心惊胆战。

除此之外,劝降昌豨,智破叛乱等,无不体现张辽勇之外的智谋。

张辽病重那会儿,曹丕甚至还接他到自己的行宫派太医医护,来探望张辽的人在路上几乎都挤到一块去了。

徐晃——227年病逝,官至右将军、阳平侯

单论谋略,徐晃应该是五子良将中首屈一指的。

徐晃的作战风格十分稳健,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打就打胜仗。

从攻邺城的时候,徐晃献计曹操,成功说服诈降的韩范投诚,并最终协助平定北方。

徐晃最出名的就是率军长驱直入,击溃关羽,解了樊城之围,被曹操赞许为有周亚夫之风。

最终,徐晃官至右将军,也算功成名就。

乐进——218年病逝,官至右将军、广昌亭侯

乐进是五子良将、乃至整个曹营最为锋利的进攻尖刀。

他每次作战都是冲锋在前,斩将杀敌,所向披靡。

鲜为人知的是,乐进曾经在镇守襄阳期间击退过关羽,之后又在寻口再次让关羽吃瘪。

虽然乐进没能像张辽、徐晃、张郃那样有过独当一面的荣耀时刻,但他同样战功赫赫。

乐进去世得比较早,同样官至右将军。

曹真——231年病逝,官至大司马、邵陵侯

演义中的曹真是个经验包,被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间,全靠司马懿来救场。

正史的曹真在抵抗蜀军北伐方面,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诸葛亮首次北伐派马谡镇守街亭,正是曹真遣张郃带军前去将其击破,最终亲自收复陇右3郡。

预判诸葛亮会进攻陈仓,提前派郝昭去蹲点并完善军备的也是曹真。

除此以外,曹真还在河西大败过羌胡联军,打通西域和中原的往来,居功甚伟。

文聘——病逝年份未知,官至后将军、新野侯

文聘本是刘表抵御北方来敌的大将。

刘表死后,刘琮不战而降,文聘最后才带队归顺,赢得曹操的赞赏,被委以旧任。

镇守江夏几十年,文聘恩威并著,名声在外。

期间,孙权曾经带数万人马围攻江夏治所石阳,被文聘疑兵之计击退,成就其名震敌国的声威。

早些年,文聘还曾取得过对关羽的两次胜利:汉津攻掠辎重,荆城烧毁战船。

郭淮——225年病逝,官至车骑将军、阳曲侯

郭淮很早就被曹丕、曹操赏识,并随军参与汉中之战。

在对待羌胡一族,郭淮采取糖果加棒槌的政策,还被羌胡人称之为神明。

演义中弱化了郭淮的抗蜀能力,戏份全给了邓艾。

实际上,郭淮是真正的御蜀屏障,两次识破诸葛亮的计策,最后让他殒身五丈原。

姜维北伐的时候,联合西羌的胡人,也是被郭淮屡次击败。

田豫——病逝年份未知,年龄为82岁,官至太中大夫、长乐亭侯

田豫早年间曾效力于刘备,后来志不同道不合,他就选择离开。

归顺曹操后,可能碍于和刘备的关系,田豫并未得到充分重用,主要负责镇守北疆区域。

曹彰北征乌桓的时候,田豫随军作为参谋,协助他击破乌桓大军,令轲比能俯首称臣。

田豫利用反间计,分裂胡人部落的关系,从内瓦解其实力,还带队斩杀了乌丸王骨进,威震北疆。

在对抗东吴方面,田豫也立下不少战功。关于他,还衍生了一个成语:田豫俭素,形容那些俭约清廉的人。

牵招——231年病逝,官至中护军、关内侯

牵招与刘备年少时是刎颈之交,长大后则分道扬镳。

牵招是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才舍弃袁尚投奔曹操的,之后与田豫一样,负责北方的军务。

当时,有不少流民逃入鲜卑部落,牵招发布告示,倡导人们返乡,并安抚边塞的鲜卑素利、弥加等部落。

面对鲜卑的轲比能,牵招通过离间、重击等方式,打得他丢盔弃甲。

牵招治理边塞的名声,仅次于田豫。

王基——261年病逝,官至征南将军、东武侯

王基是实力大于名气的那种名将,文武兼备,军事能力特别突出。

曹叡大兴土木的时候,王基曾上书陈说利害,很有见地,奈何曹叡只当耳边风。

淮南三叛中的第二叛和第三叛,在王基的主导下,迅速被平定。

期间,王基多次提出自己的主见,并勇于秉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法,见机行事。

淮南叛乱平复后,王基却将自己的功劳归给部下,有7人因此封侯。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你还知道曹魏哪些结局完满的名将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 2025-02-19 12:14

    徐晃不是被孟达一箭射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