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职场生存指南:背刺才是常规操作?白衣渡江算不算是背刺?

黑白说历史 2025-02-19 21:55:55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公元219年的某个清晨,荆州码头的晨雾中飘来一群白衣商船,当值士兵打着哈欠准备检查货物时,突然寒光一闪——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职场捅刀”现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东吴白衣渡江到底算不算背刺?三国这帮大佬们,是不是个个都带着“背后捅刀”的被动技能?

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是被队友坑?

建安二十四年的关羽堪称三国顶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于禁跪降、庞德授首,吓得曹操都要迁都。

但就在他即将解锁“灭曹大魔王”成就时,东吴突然掏出刀子往盟友腰眼上捅。

这事儿得从孙刘联盟的“塑料兄弟情”说起。

赤壁之战后两家表面笑嘻嘻,实际上都在暗戳戳惦记着荆州这块肥肉。

孙权心里苦啊:“说好的借荆州,怎么借了那么多年都不还?”而关羽在樊城前线暴打曹仁时,还顺带羞辱了孙权提亲的使者,彻底点燃了东吴的怒火。

孙权这能忍?他与吕蒙一拍即合,策划了白衣渡江的计划。

吕蒙让士兵假扮商人,把兵器藏在船舱里,大摇大摆骗过荆州守军。

等关羽反应过来,老巢都被端了。

有人觉得这就是赤裸裸的背刺,毕竟两家还挂着盟友名头呢!

有人说这是正当防卫,毕竟荆州归属本来就是笔糊涂账,联盟早就名存实亡。

归根结底,这都是利益使然,羹汤分配不均导致的结果。

是不是定义为背刺,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乱世之中,这项技能,是活下去、活更好的一种选择。

三国背刺天团大赏

要说背刺这门手艺,三国诸侯个个都是大师。

首推吕布,这位老哥堪称“专业背刺户”。丁原亲近优待他,让他当主簿,他反手就把恩人捅了;董卓跟他誓为父子,结果他索性改行当刺客,美其名曰为民除害、大汉忠臣。后来投奔刘备时,趁着人家打袁术的空档,直接把徐州给偷了。这业务能力,放现在绝对是“年度最佳背刺员工”。

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官渡之战时,许攸带着袁绍的军事机密来投,曹操光着脚就冲出去迎接。结果等打赢了官渡之战,转头就把这位功臣砍了。更别说当年在徐州屠城时,连救命恩人吕伯奢一家都没放过。这波操作,堪称职场卸磨杀驴的教科书案例。

就连看似忠厚的刘璋,邀请刘备入川帮忙打张鲁,结果引狼入室被反噬。这就像请朋友来家里修水管,结果人家把你房子产权证改了名。

所以说在三国混,没点防背刺技能根本活不过三集。

背刺文化的生存智慧

为啥三国背刺这么普遍?乱世丛林法则下,道德底线就像超市大减价——说没就没。

地盘就那么多,今天不捅人,明天可能就被捅。像刘备这样坚持“仁义”人设的,最后不还是得靠背刺刘璋发家?

但背刺也是有讲究的。

孙权捅完关羽马上向曹魏称臣,这是典型的“见风使舵”。立场什么的,哪有利益重要。

曹操杀吕伯奢还要编个“宁我负人,无令人负我!”的借口,说明面子上总要过得去。

最惨的是吕布,背刺太多搞得信用破产,白门楼上连刘备都不帮他说话。

你看司马懿装病骗曹爽,最后虽然成功篡权,但洛水之誓这个黑点被记了1700多年。

结语

回看白衣渡江这桩公案,站在东吴立场确实是自保+反击的合理操作,但放在孙刘联盟的大背景下,确实不太地道。

最令人诟病的还是拿了荆州,往北却没再拿下一片地儿,这多少有点尴尬。

不过,在乱世三国这个大型真人秀里,谁还没点黑历史呢?谁也不比谁伟光正,可不是吗?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对于三国的背刺行为,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友善交流!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