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对以色列的突袭了世界。虽然他们只有步兵,但是不得不承认,哈马斯实现了一次高水平的闪电战。其实,以色列之前也曾经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那就是1976年的赎罪日战争,如果对比这两个案例,就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以色列所犯的错误几乎一模一样。
10月8日是星期天,中国刚刚结束了国庆假期,所以这一天调休上班。但是在以色列,10月8日依然是休息日。这与1976年的赎罪日假期非常相似。以色列军人们多数在营房里休息,完全没有战备状态。所以当战斗打响的时候,以军措手不及。
在赎罪日战争之前,以色列已经打赢了三场阿以战争,击败了周边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不但如此,以色列还在不间断的空中摩擦中,屡次击落埃及战斗机,甚至击落了一些秘密参战的苏联飞行员,让苏联空军受到强烈震动。
所以,赎罪日战争之前的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是非常鄙视的。这与本次袭击之前的情况很相似,以色列军队一直压着哈马斯打。虽然哈马斯一再尝试人体炸弹、卡桑火箭之类的反抗手段,并没有造成太多实质性损害。
因此,以色列军队的狂妄情绪日益增长,具体表现就是战备松弛。自动机枪塔被炸毁之后,以军营地竟然连警报都没有拉。
而哈马斯方面的战斗准备工作还是可圈可点的。按照退役美国空军上校塞德里克·莱顿的说法,这次战斗是“典型的技术失败”。以色列方面过分依赖电子监听、网络刺探手段,如果哈马斯还是依靠手机和互联网来组织作战,很容易被以色列电子战部队发现。
但是,哈马斯这次可能完全放弃了现代通信手段,靠面对面开会、人力送信等方式,把战斗行动组织起来了。不过他也指出,巴以多年来一直在对抗。以色列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情报,其中关于哈马斯武装行动的内容多如牛毛,大多数所谓的警报都是假的。
所以,以色列情报部门显然是忽视了一些致命的信息。莱顿说,假警报“会滋生一定程度的自满情绪,当然,这种自满可能是致命的。”
虽然取得了突袭的成功,但哈马斯与以色列军队的实力,依然有着悬殊的差别。以色列军队动员起来之后,哈马斯就没有还手之力了。这与赎罪日战争也有相似的地方。以色列军队顶住第一波攻势之后,就在美国大力援助下稳住阵脚,先后击败了叙利亚和埃及军队。
这一次的结果更加没有悬念,以色列已经对加沙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摧毁了大批居民楼,很多巴勒斯坦人无家可归。对这样的结果,哈马斯不会没有预测。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发起绝望的突袭呢?
有专家认为,哈马斯其实就是想引发以色列的大规模报复。中国促成沙特伊朗和解之后,美国认为对西亚秩序的主导权遭到了威胁。因此,拜登政府不顾自己曾经恶毒攻击过沙特王室,强拉沙特和以色列和谈、建交。在突袭发生前,建交谈判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
沙特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如果沙特与以色列和解,巴勒斯坦就会失去强大的外援。即使以色列继续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沙特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动员整个阿拉伯世界来援助巴勒斯坦人。
埃及与以色列和解之后,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和援助就大幅度减少。埃及甚至主动封锁与加沙地带的边境。巴勒斯坦如果失去了沙特这个后援,时间一长,这个苦难的人群就要被世界遗忘了。
所以,哈马斯趁着以色列军备松弛,找到时机拼死一战,引发以色列大规模报复,哪怕遭受惨重伤亡,也能让世界重新重视巴以话题。实际上哈马斯的战略成功了,沙特与以色列建交的谈判进程已经中断。即使遭到了西方世界的指责,但对巴勒斯坦和哈马斯来说,最差的一种结果已经避免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残酷的智慧。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遭受最沉重打击的是谁呢?其实是美国拜登政府,他的所谓中东战略,这下完全泡汤了。